Covid 所改變的
文章來源: 邵豐慧2023-10-23 17:25:36

1.

在前往Las Vegas 參展的飛機上想著,這是covid 之後國內合作方第一次派人來參展,上次是2019年的秋天,這四年變化真大。

大方向上講,國際貿易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所處的行業,正在被印度大幅趕超。

小的講,今年聽說很多來參展的中國人簽證都辦不下來。 廣州的簽證排到了半年以後,來不及的隻能從香港簽。

疫情初起,我便跟孩子們說,我們正處在一個重大的曆史轉折裏。孩子們因為不用去上學,一臉興奮,睜大眼睛,我們會被寫進曆史嗎?——是,以“People”的名義,不過未來你可以跟你的子孫說: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covid-19…

最初的震驚和擔憂,以及興奮和竊喜(主要是因為不用上班,上學,以及帶孩子去任何課外活動)過後,是該吃吃,該玩玩的麻木,和一些變回來了的,以及再也回不去的生活。

一開始積極參與當地華協為國內募捐,想方設法把口罩寄回國內,後來又想方設法把口罩弄到美國。一通瞎折騰!

在疫情前,我完全不看youtube和twitter, 疫情期間,成了日常。尤其是在初期無所適從的那段時間,每天花大量時間在上麵聽,讀那些人(文昭,江峰,李一平,蘇小和,郭文貴實在是聽不下去,就隻讀了讀他的預言,…  )撲風捉影的“推理“,看那些令人發指的視頻,擁擠的醫院,不人道的保安,被封口的方方,被逼瘋的,被餓死的,… 歐洲淪陷… 紐約淪陷… 抄作業的無恥論調,… 直到…鐵鏈女… 

每天都廢寢忘食,操碎了心。連“People” 都不是。國內的朋友說,多謝你的關心,我們都很好,你作為美國人,還是多操操美國的心吧。

後來,漸漸厭倦了那些youtuber, 一個個取消關注。YouTube馬上“猜我喜歡”安排新的,不讓我走: 脫口秀,意公子,一條,思想萬有引力,老高,越哥,… 整塊的時間被碎片化,曾經羅胖鼓吹過要善於利用碎片化時間,好像我很快就掌握了這項技能。漸漸發現,這似乎不過是另一場騙局,明明是整塊的時間,為啥要被碎片化?也許隻是對我這種不擅長multifunction的人來說,碎片化,不過是讓人更加浮躁了,那些視頻,好像每句都有道理,卻終究不過是零碎散落的星星點點,開開心心忙忙碌碌地撿拾著,邊撿邊漏,到頭來,還是一頭星星點點。

還是靜下心來,專注幹一件事,有意思,認真的看一本書,係統的思考一個問題。專注的快樂,無法言說的妙,好像現在,我坐在酒店的房間裏,門外是紅燈綠酒,門內是冷冷清清,卻舍不得出去,先寫下這段不拾起就可能漏掉的片刻心情。

這寫下的算什麽,散文?片段?哎,還是散的:)

 

2. 

疫情後,我就不洗臉了。

不出門,就沒有了洗臉的理由,終於可以讓皮膚免受化學品的傷害了。沒過多久,鼻頭和兩邊的粗大的毛孔越來越小,皮膚也開始越來越好。

這可能是我在疫情期間收獲到的最實用的一招,是有理論根據的,是疫情前我就想做卻沒有機會做的事。 皮膚分泌的天然油脂是最好的護膚品,沒有之一。 我們用各種洗麵乳甚至是電動毛刷“深入毛孔”去除這些天然保護物質,塗抹上昂貴的據說名人們用了有效的人工產品,裏麵有大分子堵塞毛孔,所以你要再早晚清理;裏麵還有化學殺菌劑防止它長菌長毛,這些也會抑製你臉上的有益菌。這些東西都是來打破你自身天然平衡的。

我每日洗澡時,會用清水順便衝一下臉,然後塗一點精油保濕。(沒有推銷的意思,精油小分子,可以被皮膚吸收,而且不用放防腐劑,隻放抗氧化劑)。因為清水會衝掉一些皮膚上的油脂,所以我就給補充一點油。

一年後,我向朋友推薦這個廉價又實用的護膚方法。

朋友向我推薦,一個超級貴的護膚品牌,說是純天然,8000RMB一個療程30天,療程的關鍵就是“不洗臉”。 用他們的護膚品,不需要洗臉,就是用他們的爽膚水簡單擦拭一下就好。朋友說,效果奇佳。 你也來一個療程。

我說,你把藥停了,不洗臉一樣的效果,或許更好。 他們再怎麽天然,那些膏霜,終究還要放防腐劑的。朋友不聽,不花錢的deal ,終究是覺得不可靠。 有些人的,不讓他們交智商稅,他們還會怨你呢。

現在,又要開始出門見人了。 我時不時就要化妝,一化妝就必須用化學品清潔皮膚。2-3年不沾化學品的皮膚被養的嬌嫩了,哪怕化一天裝,就會開始褪皮,可見這些玩意的危害之大(真的和品牌無關,我用的都是“可靠的”品牌,這裏不點名)。疫情前,被化妝品馴化了的皮膚是不會褪皮的。

這一段寫完,我會不會被整個化妝品界唾罵了。

哎,這個擔心太多餘,首先,沒有幾個人會讀到這篇文章。其次,讀到的人本就不是他們的target market 。 最後,就算是讀到了,不用花錢的保養方法,也不會被多數人接受的。女人們都不想對自己太cheap。各類種草的小視頻,會讓我種的這顆小草毫無生存下來的可能。

3

回不去的物價。

不久前參加了一個飼料方向的營養峰會。才知道俄烏戰爭後飼料成本增長了75%。 2023年養豬的虧損最多的月份,每頭虧50多美金。但是2024年預計會實現盈利,因為肉價預計會在高位穩定了,原料價格因為需求減少庫存增加預計會出現部分回調。

各地的罷工,此起彼伏,工資肯定會漲上去。於是,漲上去的物價和房價,便有了相應的支付力。至於購買力,就不好說了。

記得加州改善家禽的待遇,雞蛋價格上漲時,我曾經爭辯過。論點是:含有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的廉價雞肉和雞蛋,是導致肥胖的一大因素,而肥胖消耗掉大量的公共醫療資源和費用,增加了中產階級的稅負。因而,改善家禽的飼養環境,可以減少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上漲的價格可以讓低收入階層減少過量的攝取,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肥胖,減少醫療開支。 得出這個論點我很得意,但是一位專家,慢悠悠的說: 肥胖的人都活不長呢,他們少拿退休金,還可以減輕社會負擔。我頓時無語了, 好像更有道理。 那麽,我們任由他們肥胖,早逝,算不算是幫凶嗎?他們漲上去的那不多的工資,估計正好隻夠支付同樣漲上去的廉價雞肉和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