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1:7:台灣政黨政治很自負
文章來源: Billzhou2024-02-01 19:12:01

54:51:7,這是台灣2024總統大選結束後,立法院院長選舉的投票結果,說明什麼問題?

我個人的一個總感覺是:

台灣政黨政治都很決絕,更是自負。如果說這是2300萬人的民意,那是說說而已,無非自欺欺人。

為何這樣說?

我有三個感受:

第一個感受:

從台灣總統大選的投票率,我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就是:台灣人是既不想統一,又不想真的有戰爭發生,希望投票的結果,能夠保持現狀,不要沒事找事,怎麼玩都好,繼續歲月靜好。

也許大陸的做法被人為妖魔化,搞到島內民眾真的緊張兮兮;也許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綱領,令台灣民眾覺得民進黨在保持國家安全方麵,可能要稍微靠譜一些。看來,大陸要講好“台海故事”,還需下更大的功夫才行。

第二個感受:

無論民進黨,還是國民黨,還是民眾黨,都是典型的本位主義,都想繼續執政,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或推翻統治,東山再起,自己再次上台,做回老闆;或改朝換代,搞一套新的東西,令台灣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聰明的貼地的台灣人,最終選擇了民進黨,明擺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量。

第三個感受:

很多學者政論人士說賴清德上台,早晚是個跛腳總統,未來會遇到很多麻煩。原因是立法院席位民進黨沒有國民黨多,重大政策表決一定是很難通過的。如果再搞一個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院長,未來執政的難度可想而知。

比如台美關係;兩岸問題處理;島內事務,貿易往來以及民間交流等,都是需要新一屆政府具有高度智慧才行。

而我看來,這次立法院院長的選舉結果,卻是台灣三黨政治的成熟表現。

其一,國民黨人做了立法院院長,可以扮演好島內重大決策的守門員角色。守門員不好做,守護的是台灣的大方向。如果國民黨全力以赴推動的重大項目,我相信賴清德和民進黨一定樂見其成,兩黨同心協力推動的事情,民眾黨再怎麼阻攔,估計也是沒有意義的。這個關鍵少數也就難以發揮作用了。

其二,國民黨人做了立法院院長,不可能自己拆自己的檯子,更不可能一味反對執政當局的所有重大事務。必定站在客觀公道的立場,統籌54+51+8議員的表決意願,甚至要顧及2300萬的民意,來主持表決或是公投,以維護島內法治的基本平衡。

如果賴清德懂得用人,我相信,民進黨人做總統,國民黨人做立法院院長,是1+1>2的疊加效應。是島內的第一梯隊。

其三,至於民眾黨的角色,則是扮演好民進黨與國民黨在重大問題上出現對立以及分歧時,作為第二梯隊的監督力量,用關鍵的少數表決起到雙保險作用。

這真是很了不起的一個備胎安排。所以,民進黨候選人黃珊珊的落選,也許對她本人是個遺憾,但對台灣卻是幸事。

總而言之,縱觀這次台灣總統大選,以及立法院院長選舉,給人總的感覺是:台灣的三黨政治還是比較成熟的,深知自己的定位、責任和抱負,都想成就大事。說得難聽一點是很自負,很決絕,都覺得自己才是台灣最好的政黨。

這是好事。

一個成熟的政黨,不就是在政黨政治的實踐中,努力找尋自己的定位,服務於政權,服務於民生,服務於子民,執政也好,在野也罷,一切都是動態的變化的。好與壞,都在子民的心中。

未來四年,台灣三黨若能精誠團結,好好發展島內民主和經濟,提升民生福祉,不再再去糾纏什麼親中或親美,大陸與台灣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共同友好,令華夏民族的一切美好在全世界綻放光芒,我看沒有統一,勝似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