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普京停不下來的俄烏戰爭——談普京需要戰爭之(2)
文章來源: 江天雲月2024-06-22 16:07:19

 上文我們說到, 普京發動俄烏戰爭的真正目的是穩定和延續他在俄羅斯的威權統治。

您肯定會問, 為什麽這樣說?

這是因為: 第一, 俄羅斯社會的政治雖然也屬於專製威權政治而並非民主政治,但畢竟與金三胖的北朝鮮等獨裁體製的國家不同。 在北朝鮮金三胖這類國家, 獨裁者維護其統治, 根本不需要選票, 而普京則是需要選票的。

這裏順便說兩句有關選票與民主的關係: 選票並不是民主體製的充分條件,隻能算是必要條件之一, 民主體製的另一個重要基礎是憲政,而憲政最重要目的就是有效約束個人、尤其是公權力代表的權威,所以,俄羅斯大選投票率高達 75%,普京得票率達到 88%, 不懂民主的認會認為這是民主意識普及的象征,而實質卻是, 這 恰恰表明了其憲政的軟弱無力,理由就是, 真正成熟的民主國家, 由於投票自由原則,投票率達到 50%就算是很不錯了,而在有競爭對手存在的大選中, 更不可能有一個人的得票率高達 88%,這一點在美國的曆屆大選中就可以看出, 即使是非常受公眾歡迎的總統候選人, 其得票率也不會領先對手太多。

所以, 俄羅斯的所謂民主絕非健全的民主,但這並不意味著選票對普京不重要, 因為俄羅斯民主的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公權力有能力對反對派以及競爭對手進行暗殺和迫害,以及有能力對輿論媒體實行管控,包括對於反對派輿論的打壓和對普京的過度美化等。 這固然會影響大選選票,但仍然不能像獨裁國家一樣全然地操控選票, 就是說,社會現實的某些改變仍然可以影響到普京的選票。

而普京從 2000 年至今 20 幾年統治下來,發現了一個訣竅, 那就是隻要發動戰爭, 就可以讓支持自己的選票大幅度回升, 2000 年普京鎮壓車臣成功, 解決了俄羅斯的心腹大患, 支持率飆升到了 84%,成為他上台的最重要的政治基礎; 這之後普京的支持率就穩步下降, 但  2008 年普京入侵格魯吉亞成功, 支持率再度飆升到了 88%;這之後普京支持率再度穩定下降, 到了 2013 年下降到 61%,這時候普京又發動了克裏米亞戰爭, 支持率再度高升到 88%,而且這種高支持率一直走高, 因為 2015 年普京又成功入侵了敘利亞,讓普京最高的支持率一度達到了令人乍舌的 89%。但這之後隨著俄羅斯陷入敘利亞戰爭的泥潭,以及 GDP 的一路走低,6 年下來平均 GDP 增速僅僅 1.85%, 普京的支持率也就隨之開始了穩定下降, 一度降到了 60%。

感受到權力危機的普京, 當然忘不了從戰爭中不斷吃到的甜頭,因為普京已經發現了隻要發動戰爭就可以提升支持率的規律。這就是他再次發動今日的俄烏戰爭的真正原因。 果然,俄烏戰爭才一發動, 普京的支持率立即就又反彈至 83%。 所以說, 發動戰爭就是普京穩定和延續其權力的手段。 

試想一下,即使戰事有利, 每次隨著戰爭停止,普京的支持率都會下降,何況現在的俄烏戰爭的整個戰爭的態勢、以及整個國際局勢,都明顯對普京不利, 普京如果選擇這種時機停戰, 豈非自尋絕路!這是普京需要戰爭的第一層邏輯。

普京需要戰爭繼續的另一層邏輯是,普京正在麵對著當年赤壁之戰前孫權麵對曹操大軍的同樣困局。孫權的本意是抗曹,可是麵對軍威極盛的曹軍, 東吳內部主和派發出了強大的聲音,孫權雖然是非常有主見的君王,但麵對濤濤民意,也難免猶豫,更不便表態。這時候深謀遠慮的主戰派代表魯肅站出來,兩句話就深深地打動了孫權, 魯肅說我們誰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獨主公你不能,我投降照樣有官做,當個郡守、刺史不成問題,將軍你若投降,哪裏是你的歸宿呢?換今天的話說,打工人換個老板依然打工,老板破了產,恐怕想當普通打工人都不可能。

魯肅一語道破的孫權心理憂慮和困境, 與普京現在麵對俄烏戰爭所麵臨的困境和恐懼差不離。如果說有什麽區別, 那就是 普京比當年孫權的處境還要慘。因為經過二戰的洗禮, 現代文明已經超越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民主與和平已經成為了當代世界的主題,普京在這種文明背景下悍然發動背信棄義的侵犯主權國家的戰爭,已經成為了板上釘釘的戰爭罪犯,他要為造成百萬無辜生命喪失的殘暴擔負永久的罪名。普京將作為帶領俄羅斯淪為當代賤民的罪魁禍首,永遠的被寫進曆史的恥辱薄上。 

顯然,這一切都是普京所絕難麵對的。 所以,隻要俄羅斯還有餘力支持戰爭, 普京就要以國家、民族的名義綁架俄羅斯民眾並要挾國際,以圖減責脫罪。這就意味著, 除了戰爭,他不會做其他選擇。  這是普京選擇戰爭繼續的第二層邏輯。

至於普京選擇戰爭繼續的第三層邏輯,則涉及了俄羅斯這個民族的國民性,詳見下麵的視頻, 如感興趣, 敬請移步賞光。 數日後將發布相關文本。  

附視頻:從俄羅斯的國民性解析為何普京需要繼續俄烏戰爭—— 普京需要戰爭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