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人民幣長啥樣了?
文章來源: huiling-LA美國2024-06-23 10:57:01

為什麽這麽說呢?我1988年春天離開家鄉赴美,與先行一年半的先生在波士頓會合,學習工作生活33年後,退休遷往洛杉磯。其間回國幾十次,開頭是探望父母親友,後來是度假旅遊。剛開始回國都是帶美元現金回去換成人民幣,也帶幾張信用卡,在國內吃喝玩樂好一個方便。後來把沒用完的人民幣存入銀行,沒想到這一招給日後加入電子支付帶來極大便利。

2004年12月8日,支付寶(Alipay)麵世,它是阿裏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的核心產品,致力於提供簡單安全快速的在線電子支付及理財,剛開始遭到阻力發展緩慢,直至2011年推出二維碼、餘額寶等產品,又與國內外180多家銀行以及Visa Master Card 建立合作關係,逐漸成為國內電子支付的龍頭。網上有許多不同版本的第一個使用支付寶的客戶,有說是焦振中,有指是梁橋,民眾津津樂道的故事情節就是他們後來全成了富翁。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真實故事是山東臨沂有個1962年出生的大爺名字就叫做支付寶,支姓在中國是冷門姓氏,目前支姓族人有17萬多人遍布全國,但叫支付寶這奇葩名字卻是獨一無二的。大爺一輩子生活在窮鄉僻壤,種田為生也開個小店叫做“支付寶商店 ”。當時他活了五十多歲,除了知道自己生下來就叫支付寶,哥哥叫支付順、弟弟叫支付發,妹妹叫支付花,根本不知“支付寶”是啥玩意兒,但卻隨著“支付寶”橫空出世走入億萬人生活中,他的名字因為與之重名,無時無刻不受到各種騷擾,源源不斷的電話短信轟炸得他煩不勝煩,他商店生意也受到影響。於是2017年支付寶大爺狀告支付寶“你這玩藝兒憑什麽跟我同名?給我造成這麽多麻煩!我一定要討個公道,賠我一百萬來!” 但他卻敗訴了,因為他不是明星名人,普通人的名字是沒有專利權的,他也並未注冊過“姓名商標”, 而支付寶是軟件是企業,目前國內法律對此沒有相關的判罰。支付寶大爺聞訊正準備????旗息鼓自認倒黴, 這時馬雲卻授意阿裏巴巴向支付寶大爺伸出了橄欖枝,發聲:“ 你叫支付寶,我也是支付寶,我們有緣,本阿裏願意出資共同打造“支付寶示範店!”事情就這樣解決了,馬雲還是有智慧的,支付寶狀告支付寶成了一段佳話。

微信(WeChat) 是2011年1月份由騰訊公司推出的免費即時通訊應用軟件,2012年推出朋友圈,至2015年發展到國際上,成為熱門的社交平台。微信支付開始於2013年8月份,從最初的發紅包與小額轉賬,不斷發展和完善,至今發展成為與支付寶比肩的廣泛應用的移動支付工具。

2015年之後,我先生回國工作,之後我也在國內生活一段,當時華夏大地大踏步地進入電子支付時代,我們覺得很新鮮,就央求年輕友人幫我們把銀行卡與微信和支付寶綁定,又下載了淘寶、拚多多、美團、京東阿裏巴巴等網購軟件,當時算是很趕時髦了。

開始時,我們也很置疑電子支付的安全性,也跟國外的很多網友一樣覺得隱私可能會被泄露,恐怕銀行存款哪天會突然被騙子掏空,甚至在國內的房產也芨芨可危?所以剛開始隻是在大型實體店大超市等“靠譜”的商家消費時試用微信或支付寶付款,但漸漸地發現根本沒有一單交易出差錯,慢慢地開始上網購物,從小店鋪、小商販、路邊攤買物品也敢用微信或支付寶了。但我們還是有戒備心的,與電子支付綁定的銀行賬戶裏不超過幾萬元,萬一岀事損失小些。

後來發現,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在國內如雨後春筍一般遍地瘋長,如龍卷風似地猛烈刮向每個角落,所有大小商家都有綠色微信支付二維碼和藍色支付寶二維碼,都有兩者的掃描器,方便顧客電子支付。

2023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使用手機最多的國家,14億人口擁有移動電話手機達18.56億部,用手機上網人數達近十億,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會上網的肯定都會下載微信和支付寶,它們的功能越來越完善,不單單是每人手機都會生成付款二維碼和掃碼收款功能,微信和支付寶還開發許多小程序,幾乎複蓋所有的生活所需,如水電煤氣自動交費,出行打車租車、旅行購飛機高鐵票訂旅館,找飯吃外賣….幾乎無所不能。所以十幾年來老百姓從疑慮抵觸到欣然接受,甚至到了喜愛使用並且一刻也離不了的程度。

是電子支付在國內普遍到了什麽程度呢?曾經有人講:“連乞丐討錢都是豎一張二維碼圖像,讓人掃碼給錢!” 這我倒沒見過,但是去年在廬山道觀門口,的確除了放錢的盤子,也有綠色(微信)和藍色(支付寶)的二維碼,要捐錢,掃描一下就行了。登廬山在休息小亭裏有無人賣水處,一瓶礦泉水¥4,也是自動掃碼。至於在路邊賣幾把自家蔥薑的老大爺老奶奶,也都是豎著二維碼紙板,買賣到了付錢時,顧客常問:“是你掃我,還是我掃你?” 這掃不是掃地僧喲,是支付寶上一按“掃一掃”按鍵就岀來的掃描光儀,或者微信“+”上現出的“掃描”,那些七老八十的農村老人玩得比剛回國的我們還溜呢!

疫情三年多回美國生活,沒有機會使用微信和支付寶。2023年四月份回國,第一時間發現我倆的電子支付都不作為了,需要重新輸入ID, 即護照信息;以及更新銀行帳戶信息,還需要與中國電話綁定,即實名認證;這比疫情前嚴格多了。我當時用的中國手機是十幾年前用親戚名字在一個代理點辦的,店主不知道如何輸入護照信息,就讓親戚用她的名字和身份證代開戶,我當時也不認為會惹麻煩,就這樣電話帳號用親戚名字和ID開的,但注冊微信和支付寶時用我自己的銀行賬戶。可能被發現有矛盾,所以被停用了。跑了中國移動的營業廳,很容易地把ID改回本人護照, 從此我在國內使用電子支付無往而不勝了。

現在中國有關部門已經注意到外國人注冊電子支付的不便,近年已經批準可用國外銀行卡,信用卡綁定微信支付寶,有幾個朋友親戚都辦成功了,但仍要求有中國電話,因為付款結果和銀行餘額都要發短信確認。這對外國短期旅行者很不友好,希望不久有變通方法。

雖然電子支付是如此普及,達到90%以上,但政府明令商家不得拒收人民幣,你可以照樣懷揣人民幣購物,如有拒收者,可以告官,可能老板就玩完了!隻有一樣,網約車必須上網訂,得用電子支付。但也無需擔憂或憤恨,滿街上跑著出租車是收人民幣的,但請你兜裏常備好零錢,要是你一百、五十的大票砸過去,司機一定佯裝找不開,你就吃啞巴虧了!小商店小攤裏也這樣,付給人民幣一定會收,但商家會臉露嫌棄,認為你是鄉巴佬或外星人,連微信支付寶都沒得,接下來他又扣扣搜搜到處找零錢,最後講:“嗯,沒零錢,你多買些湊個整數!” 如果實在談不攏,你又不願多付當怨大頭,店主可能就不賣了,還會嘟囔著:“幾個月沒見人付人民幣了,這人哪來的?” 若碰到排隊付款,前後麵的顧客還會盯著你看:“ 喲,總算見到一個付人民幣的了!” 弄得你十分尷尬,馬上回去也設法把兩大電子支付app 給請到手機來,不然花了錢還受人挪揄,當史前人圍觀……

所以在國內如果沒有電子支付方式,你可以用人民幣,但得帶著鼓鼓襄襄的錢包,多帶些小票,但不需分幣,國內買賣已不算個位數多年了。

自從電子支付蓬勃發展以來,國外信用卡Master card、Visa 的刷卡機似乎集體消失了,我帶回去的信用卡隻好深鎖抽屜,隻有去年住五星級酒店用過一回。估計由於電子支付是即時付現金,而國外信用卡是延期借記卡,係統不同。但我們在美國用慣信用卡,真的希望有關部門能調整政策,重新允許收用信用卡,吸引更多國外遊客。

我們去年在國內呆半年,今年又回來三個月了。其間去貴州、甘肅、青海、山東、福建、新疆等地旅遊,沒有帶一張人民幣,全部用電子支付,不管到城市還是邊埵,山鄉或海島,不論是吃飯、購物、住宿、還是加油….. 都是掏出手機“吱啦”一聲,交易完成!真的是“兜裏沒錢包,走遍天下遊!”

除了非常方便,最大優點是幹淨,髒兮兮的現金鈔票似乎已經遠離中國人的生活了,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它經過千萬人的手和腰包,不知沾染多少細菌!個人認為新冠病毒的傳播終止,與人民幣不再大量流通似有關係,廣泛使用電子支付,極少的使用紙幣,大大減少了細菌病毒的傳播,不得不說是微信支付寶電子支付的一個意外功績吧!

我們家去年初從銀行取的幾百塊人民幣一直沒有機會用出去,那是幾張“毛爺頭”,我還認的,其他的50、20、10、5、2、1元紙幣,幾十年前用過,你們別來無恙吧?可能你們還認得我,但幾十年未謀麵,我已經徹底忘了你們的尊容了!

那幾張“老毛爺”最終還是用出去了,因常請小區裏的清潔工來幹些力氣活,他至今用老人機打電話,沒有智能手機,隻收現金,所以我們讓捂在抽屜裏的這幾百紙幣終於挪到他的錢包裏了!

還有結婚隨禮時有些人還是喜歡用紅彤彤的大團結,覺得微信支付寶掃碼付禮金總不帶勁,恰好有個好友的公子結婚,我們想來想去不知送啥禮?最後還是去銀行取了幾千元新大鈔,風風光光地塞滿紅包袋子,嗯!有麵兒!我想人民幣現金用於結婚隨禮很喜慶,太適合了!

雖然基本沒人用錢包了,但請看好手機,千萬別掉了或被偷了!它不但是錢包,還是你一大半的生命財產—-銀行、ID、筆記本、備忘錄、各種私人事物記錄……萬一丟了,你吃不了 兜著走吧!想想都汗毛倒豎起!所以時時管好手機吧!

2024年6月24日寫於福州

(本文係個人使用電子支付體會,有????同意見者盼心平氣和商榷,尤望回國實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