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影星係列(11) --樸實大方張瑞芳
文章來源: 水沫2007-05-28 20:23:31


在美女如雲的電影界,張瑞芳實在不算漂亮,誠如一些以氣質取勝的演員,年齡沒有使她的美麗退色,反而使她的氣質更增添風采和魅力。或許就是因為她形像和氣質中的樸實可親,在同一代的演員中她是轉型最成功的一個。她的《李雙雙》是文革後重新公演的電影中我至今記憶猶新中的一部,流暢自然的演技使人印象深刻。她對自己的事業和生活熱情認真、達觀坦誠的態度,使她的一生在多姿多彩中,也充滿了溫暖和成功。











張瑞芳的父親是北伐軍第一炮兵中將,對於父親,張瑞芳的印象已經模糊了,“沒有什麽印象,死得太早了。老為他擔心,老出去打仗,母親非常的憂鬱。” 在張瑞芳心裏,母親是一個受進步思想影響很深的人。“她不是不纏足,她受到新思潮的影響,放了,偷偷地放。那個時候放腳太難了,每天剪到一小寸,剪剪就習慣了。婚姻上她自己選擇,當時給她介紹,她說她不要紈絝子弟,我父親也覺得要自己挑,我母親也是那樣的,最後兩人成親了。”

父親死於北伐途中。當母親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時,兩條腿都不能走了。張瑞芳至今還記著母親當時在悲痛欲絕中堅強起來的場麵。母親說:“我本來都不想活了,可想想最小的孩子剛剛一歲多,我不能死,還有孩子呢。” 當時家裏有6個孩子,回想起母親,張瑞芳由衷地感歎道:“她挺堅強,我母親了不起。”

對於童年生活,張瑞芳已經模糊,但對於在母校北京161中學的那段日子,張瑞芳記憶猶新。“我一生中有很多開始,但我認為我人生的真正意義始於我的母校,因為第一次演戲就是在讀中學的時候,我永遠不會忘記。”

離開161中學後,張瑞芳就讀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開始了專業的舞台生涯。“我離開了女中到國立藝術學校,崔巍來找我,他知道我在女一中演戲。當時37年的清明節大家放春假,就把學生集中起來做大活動,宣傳抗戰思想。當時他把這個戲帶過來了,我就到大門口旁邊的會客室對台詞,兩次演戲都在我們女一中的會客室。”

崔巍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表演藝術家,他找到張瑞芳,就這樣對了對台詞,沒有經過排練,戲就上演了。

隨著抗戰的開始,地下黨領導學聯成立了一個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到各地宣傳抗日,張瑞芳成了移動劇團最早的基成員,從此,19歲的張瑞芳開始了一段漂泊卻激進日子。張瑞芳已經無法計算那段時間總共有多少場演出了,但她還能清晰地描繪出和許多抗日的激進學生一起離開北京的情景與心情……

“走的那天是1937年8月8號,是平津第一次通火車,全都是學生。我們看了都很眼熟,大家都上車,真擠,但是秩序井然。”19歲的張瑞芳和許許多多的熱血青年一樣,擠上了這趟火車,離開了母親,離開了家鄉。雖然不得不承認“當時離開家也挺難受”,到張瑞方“想的就是青年人就應該抗戰”。 移動劇團每天都會演好幾場戲,在演過的數不清的戲劇中,令張瑞芳印象最深的就是《放下你的鞭子》。

1939年,張瑞芳21歲,與話劇同行餘克稷結為夫妻。但遺憾的是,婚後兩人迅速發現彼此性格不合,張瑞芳初嚐婚姻的苦澀,不得不把主要精力重新轉移到話劇舞台。而在排演《屈原》的過程中,張瑞芳結識了大名鼎鼎的電影明星金山,為情感世界帶來又一次悲喜。



1942年,《屈原》公演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金山扮演的屈原和張瑞芳扮演的嬋娟,成了山城重慶人們讚歎不絕的人物。

張瑞芳在排練、演出《屈原》的過程中,得到了金山許多幫助,從這位著名演員身上,她不僅學到了一些表演技巧,還學到了一些塑造人物的手段。出人意料的金山已經悄悄愛上了張瑞芳,而質樸、純真的張瑞芳一點也沒有發覺。

直到有一天,張瑞芳收到了金山的一封長信,才確切地知道金山真的愛上她了。這怎麽可能呢?這是她從沒想過、也不可能想過的事兒。

這時,張瑞芳又聽到社會上紛紛揚揚地在傳:金山和王瑩分手後,正在同時追求話劇界的“四大名旦”(白楊、舒繡文、張瑞芳、秦怡)。對此,張瑞芳非常反感。於是,她開始疏遠金山,無論是約會還是會友,張瑞芳都找出理由,禮貌地推,好像什麽事兒也沒發生過。為了避開金山,張瑞芳決定在國泰戲院演完《屈原》後去昆明……

郭沫若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刻給張瑞芳寫了信,希望她冷靜、慎重,勸她不要離開重慶。重慶朋友多,無論遇到什麽情況,都可有個照應。

不久,《屈原》要在北碚演出,張瑞芳決定不參加這次演出了,這可急壞了導演應雲衛,他對張瑞芳說:
“你不參加演出,嬋娟叫誰演啊?”
“可以換個演員頂嘛。”
“你說得倒輕鬆,誰能頂得了啊?再說,換個演員,郭沫若先生也接受不了,北碚的觀眾也會失望……”
“可是,你是知道的,在當前的情況下,我真的不能再演嬋娟了。”
“瑞芳,你放心!我可以和金山談,在北碚演出時,我不會讓你受到任何影響。請相信我!”

最後一場戲演完後,演職員們回到住地兼善公寓已是深夜了。突然,張瑞芳發現有個人向她的窗前走來。月光下,她漸漸看清了,來人是金山。於是,張瑞芳和金山一個在窗裏,一個在窗外,開始了他們難忘的長談。

金山談對張瑞芳的印象,談張瑞芳在《北京人》中扮演的愫方,談張瑞芳在《屈原》中扮演的嬋娟,談他怎樣喜歡張瑞芳的人品和演戲才華,談他為什麽會愛上張瑞芳。當然,也談了張瑞芳的冷淡與回避,給他帶來的痛苦……

接著,金山又對張瑞芳談起了他苦難的童年和艱辛的生活經曆。金山是蘇州一個富商的兒子。十幾歲便毅然離開了家,在蘇州流浪。後來,17歲的他考進了上海稅警警官學校。在學校裏他思想進步,營救過因宣傳抗日而被捕的同學。當他加入反帝大同盟和中國左翼戲劇聯盟後,才有機會到學生與工人中去宣傳抗日,開展進步戲劇活動。

他和趙丹等朋友創建了上海業餘劇人協會,演出過話劇《娜拉》和《欽差大臣》。他和王瑩建立了40年代劇社,演出了轟動上海的《賽金花》。1937年金山主演的電影《夜半歌聲》在全國公映後,被稱為“中國恐怖巨片”,他立刻成了觀眾崇拜的明星。

1938年,金山帶領上海救亡演劇二隊,赴國民黨第五戰區和廣西慰問演出。第二年春天,又帶領中國救亡劇團由香港出發,去南洋宣傳抗日、義演、募捐。他們經了許多艱難與危險,直到1942年初,才回到重慶……

聽了金山的訴說,張瑞芳十分感動。她沒想到金山這樣一位著名的演員,會有這樣不幸的童年,會有這樣艱難的生活遭遇。金山並不急於要張瑞芳表白什麽,他經感受到張瑞芳對他的人格與誌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於是,他特別親切、特別真誠地說:“瑞芳,你不會知道,我愛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們有共同追求的事業,共同追求的理想!”

“瑞芳,那天我‘上山’去,看到你了!”

“上山”去?張瑞芳明白了!這是地下黨員去八路軍辦事處過組織生活的暗語。金山原來是自己的同誌!是自己的戰友!張瑞芳不知說什麽才能表達自己的激動和對同誌、戰友產生的親切感,她隻是用熾熱的目光望著金山。

金山笑了,笑得那麽欣慰。對於願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同誌和戰友,還有什麽可疑慮的呢?當滿山的杜鵑花又一次盛開的時候,張瑞芳和金山結婚了。他們的婚禮是在勝利大廈舉行的。杜月笙是他們的證婚人。

金山早年孤身闖上海的時候,被杜月笙收為弟子。後來金山成了電影、戲劇界的明星,杜月笙非常得意,更加賞識這個明星弟子。金山和張瑞芳結婚,他不僅當了證婚人,還送了重禮,顯示他作為“老頭子”的威望和氣派。其實,金山和杜月笙的關係這樣密切,也是黨組織交給金山的特殊使命。因為地下黨有些工作,需要得到杜月笙的幫助。

為了組織逃到重慶來的藝術家們更好地投入到抗日救國的工作中去,周恩來副主席指示夏衍先生,盡快籌建一個新的民間劇團──中國藝術劇社。可是,劇社的“呈請報告”國民黨中宣部沒有批準。後來夏衍先生讓金山出麵,利用他的社會關係和名聲,找了杜月笙,經過一番周旋,不僅中國藝術劇社被批準了,還通過杜月笙的幫助,得到了建造劇場的貸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了!這時,周恩來副主席派人給張瑞芳和金山送來了一封信:

姐夫有去東北可能,山可不必等我,速南下俟機北上。得知芳不幸發現肺病,相信她性格開朗,定能克服這樣的疾病。

1946年1月,張瑞芳乘飛機從重慶飛往北平。

金山忙於爭取當國民黨政府的“接收大員”,是周恩來副主席交給他的一項特殊的秘密任務。因為滿洲映畫株式會社是重要的電影基地,要想辦法去占領,決不能讓國民黨反動派作為拍攝“戡亂”、“反共”電影的工具。

金山接受任務後,便利用他名演員的社會影響和一些特殊的親友關係,開始在國民黨上層人士中展開了社交活動。很快就有一些國民黨的上層人士,推薦金山去長春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當接收大員。

周副主席聽了金山去長春的一些具體打算後,明確地指出:這次去長春,你的中心任務就是占領這個電影廠,不讓國民黨攝製反共的電影,至於他們為了賺錢,搞些其他的東西,隻要不是反共的,都可暫時不管……”

張瑞芳則回到北平家中,經過半年多的治療和休養,肺結核基本治愈了。身體狀況也比以前好,她便請示“北平軍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麵的成員徐冰同誌,想去長春和金山一起工作。徐冰同誌詳細了解了張瑞芳的身體情況,同意了她的要求。

張瑞芳來到長春後,立即和金山一起籌劃拍攝電影《鬆花江上》。1947年11月,《鬆花江上》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首映。



金山和瑞芳來到上海後,黨組織決定讓他們以名演員的身份,留在上海工作。

金山很忙,頻頻出現在國民黨高級官員、青紅幫頭目、資本家和社會名人中間,成了上海灘一個令人矚目的人物。他很少回家,張瑞芳也難得見到他,這個家,他好像沒有時間顧及了。不久,社會上有了傳聞,說金山又有了新愛。傳聞畢竟是傳聞,張瑞芳並不輕易相信。可是,金山把她一個人撂在家裏,很少過問,卻是事實。因此,張瑞芳感到孤獨苦惱,難免產生一些疑惑。

作為一個地下黨員,為了工作的需要,金山常常要在那些有權有勢、有錢有名的人物中周旋。為此,他被一些朋友誤解,說他變壞了、墮落了……這一切,張瑞芳是了解的。對這種誤解,金山和張瑞芳都不能解釋,隻能默默承受。

張瑞芳相信金山的人格,相信金山對黨的事業的忠誠。經過醫院反複檢查,發現張瑞芳的肺結核沒有治愈,而且病灶轉移,又有了結核性腹膜炎。朋友們得知她的病情後,都到醫院來看望她,安慰她。

張瑞芳渴望金山能有時間在病床邊陪她,可是金山卻很少到醫院來,有時來到病床邊,沒說上幾句話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他總是那麽忙,那麽緊張,這不免使張瑞芳有些失望。

1950年初春,北京成立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不久,張瑞芳從北京電影製片廠調到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當演員,1953年金、張二人參加了蘇聯話劇《保爾□柯察金》的排練演出。這個劇的導演是是剛剛從蘇聯學成歸來的孫維世──一個美貌熱情、年輕洋派的姑娘,而且,她還是周恩來的養女。金山在劇中扮演保爾□柯察金,張瑞芳扮演冬妮婭。誰也想不到,在演出《保爾□柯察金》的時候,金山和導演孫維世相愛了。他們愛得那麽大膽,那麽熾熱,那麽意外而又自然。

金山和孫維世的相愛,是默契的,是不顧一切的!因此,他們從相愛那天起,就已經準備承受相愛帶來的歡樂與指責…

金山和孫維世的愛情不可阻擋,連周恩來也有些無能為力。我們的總理,時間那麽寶貴,卻還關心著藝人們的兒女情長。當情感受到傷害的張瑞芳想逃離灑滿她少年時歡聲笑語的故鄉時,周恩來給她指了一條路: “去上海吧,做一個優秀的電影演員。”從那以後,周總理對張瑞芳的關心就格外多一些。

1951年,張瑞芳來到她從前僅僅路過的上海,這個她生命中又一座重要的城市。暖風吹拂的大上海接納了她,從那以後,她就一直在這座城市裏居住下來。

女學生出身的張瑞芳,經常扮演悲情角色的張瑞芳,身體一直不太好的張瑞芳,經曆了婚變之後變得更加脆弱的張瑞芳,有點懷疑自己了。新中國的舞台銀幕上的形象大多是工農兵,他們質樸、直爽甚至有點粗魯,“自己能演這樣的角色嗎?”當《南征北戰》中的“趙隊長”這一形象落在身上的時候,張瑞芳既忐忑,又興奮。

她試圖借這個角色徹底改變自己。她不再看什麽愛情小說了,改看蘇聯人寫的戲劇理論;說話她不再輕聲細語了,見人高聲打著招呼。在新的時代,人們開始呼喚另一種美。當人們看到銀幕上的“趙玉敏”像男人一樣在戰火中跑來跑去時,張瑞芳轉型成功了!



之後,張瑞芳憑《母親》、《家》、《萬紫千紅總是春》、《李雙雙》等一係列影片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




張瑞芳和秦文在“母親”













1963年,張瑞芳憑借《李雙雙》,獲得電影百花獎,她的聲名隨之達到巔峰。此時,張瑞芳已和她的第三任丈夫嚴勵共同走過11個春秋。嚴勵曾在部隊文工團工作多年,他會唱歌,能演戲,多才多藝,從部隊轉業以後,嚴勵被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和張瑞芳成為了工作上的同事。

與嚴勵在一起,張瑞芳真正體會到家的味道。因為身體原因,張瑞芳不能生育,於是他們便抱養了一個可愛的男孩兒。這一切,讓張瑞芳一度沉浸在三口之家的天倫之樂當中……“文革”結束之初,張瑞芳依然活躍在電影領域,拍攝過李準撰寫的電影《大河奔流》,以及《怒吼吧,黃河》和《泉水叮咚》。這些年來,要說張瑞芳惟一的不幸,就是相濡以沫的老伴不幸病逝。

目前一個人在上海的張瑞芳社會活動頗多,也不太感覺寂寞。張瑞芳的親家母是一位退休教師,兒女出門在外,兩位老人便合夥開了個養老院,並取名為“愛晚亭”。養老院收了不少老年人,其中不乏張瑞芳的影迷。它采用家庭化的管理,各方麵設施還不錯。 “除了家裏,我在這裏呆的時間最多。”在自己開設的養老院裏,張瑞芳滿意地環顧著四周,笑著說。





張瑞芳曾任上海政協副主席、全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三屆理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長。 除開張瑞芳所有的職務,張瑞芳可能是建國前後帶給中國觀眾印象最深的演員, 她所演的角色,帶著那個時代尚不是全然安定和新中國人麵貌全新的濃厚氣息。翻開她的演藝生涯,她是最跟近中國發展腳步的一個演員。

參與影片:
《T省的八四、八五年》(1986)
《泉水叮咚》(1982)
《怒吼吧!黃河》(1979)
《大河奔流》(1978)
《年青的一代》(1976)
《李善子》(未發行) (1964)
《李雙雙》(1962)
《聶耳》(1959)
《萬紫千紅總是春》(1959)
《三八河邊》(1958)
《鳳凰之歌》(1957)
《家》(1956)
《母親》(1956)
《三年》(1954)
《南征北戰》(1952)
《鬆花江上》(1947)



[水影搜集、編輯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