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當麵,木怕彈棉
文章來源: 馮墟2023-12-20 09:05:18

有那麽一年多功夫,孩子跟他媽在亞洲,我孤身一人,倒也自在。壬辰年春月,我去加州安納海姆開會。會前是個周末,提前去。老師在附近的克萊爾蒙特客座,我要去看望。

見了麵,師母告訴我,老師在西北和西南的兩位老學生請他們吃飯,讓我跟著去。她切隻西瓜,三個人一塊吃。她知道我喜歡吃開心果,出門前塞給我一大包。

就是在那個當口,我給老師看了我寫的《有福之人六月生》,當時才寫了個開頭。晨光晨風裏,老師的白發在飄揚、在閃光。他站著一動不動,一口氣讀完那兩頁紙,“你把它寫完,就這麽寫!”

在他的鼓勵下,我回家後很快將文章寫完改好。老師先是要我將文章發給他那兩位老學生,後來發展到逢人就要我發一遍,中國的、歐洲的。法國的傅老師,以前是文學編輯,評價說,“馮先生,你可寫得真實誠。”她礙於老師情麵,不好直說,我理解她的意思。

我也給在中國的家人看了。除小妹外,吃糠是大家共同的經曆。隻有一兩處事實出入,很快修正了。二哥問,是在哪裏發表的?我說隻給家人朋友看,沒有發表的打算。大哥說,寫可以,不要往外發。他們基本是中國思維。有人質疑過,但吃糠事實的真實性是無可置疑的。

 

我開車,去阿卡迪亞。在車上,老師問我,王丹一定要來看他,我介不介意見麵?我不介意,就是讓我見胡錦濤,我也見。老師不是圈內人,我更不是。他對政治人物的評價不高,我的評價更低,“政客的操守,遠不如性工作者。”

但我不介意見任何人。二十多歲時當中學老師講公開課,底下坐著的,無論是同事、校長、區裏的、市裏的,我都是一樣講,“就是鄧小平來了,也是一樣。”隻有我不願見的人,從沒有我不敢見的。對於網上罵我、想打我的人,我既願見、也敢見。是他們不願或者不敢。

老家有句老話,叫做“人怕當麵。”背後罵人、現在網上罵人的很多,但真正敢在物理世界當麵罵的,要少很多,尤其是在自己沒有光明正大理由的情況下。江浙有句類似的老話,叫“人怕當麵,木怕彈棉,”更完整。

說起罵人,姆媽是個文盲,但她教育我們,“擔【家鄉話,罵的意思】人佬短壽。”所以我們六姊妹,都沒有罵人的習慣。農村有些人是很野蠻的,罵人很凶,姆媽就會說,“吃屎長大的。”但在農村見過那麽多,像打過疫苗,我也不怕人罵。

 

那天在阿卡迪亞,老師是貴賓,我沾光。倆學生,真是吃了東家吃西家。他們都是我的同齡人,價值觀相同,所以吃東西能吃到一塊兒,賓主盡歡。

老師實在不願見政治人物。那幾天,我既沒見到王丹,也沒見到胡錦濤。真的要說王丹,我心裏還是保有對他一份尊重,畢竟他為我們共同的理想,付出了代價。沒有付出代價的人,很容易批評那些付出代價的。

有人說我小時挨過餓,所以後來變態。沒有付出代價的人,很容易批評那些付出代價的。幾千萬人餓死,我是幸運兒,今天還能說話。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