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詩文裏的酒與酒鬼
文章來源: 碼農學寫字2023-11-03 05:02:56

東坡啊!東坡!(三)

 

 

 

《東皋子傳後記》

東皋子,隋唐人,大名王績,生年585-644。王績也是個貪酒的,世上醉鬼千千萬,怎麽他就留名青史了?王績十一歲的時候也算是學霸型的神童,長大後大約也是自視甚高,仕途不順,於是隻想躺平天天醉酒,得了個名號「鬥酒學士」。

 

蘇東坡說東皋子在朝當官隻為了每天的‘美醞三升’,而東皋子又自稱五鬥先生,縱然每天可領三升酒,自己喝都不夠!蘇東坡說自己雖然終日飲酒,其實酒量不好,每天最多也喝不過五合,如果自己每日得三升酒,有二升五合都請朋友喝了,因為他看見朋友一起飲酒心裏舒暢更勝於人。

然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

 

東皋子傳寫於1095,當時蘇軾又一次被流放嶺南,在廣東惠州。他也快六十歲了,東坡一生有救世的理想,出世的精神。此時他再度被迫害,有著怎樣的心情?

閑居未嚐一日無客,客至,未嚐不置酒。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常以謂人之至樂,莫若身無病而心無憂。我則無是二者矣。

 

他說「身無病、心無憂」,就是人生至樂!

 

王績隻是個貪杯的人,寫傳的蘇軾雖然「夜飲東坡醒複醉」,但他用一世的苦難為我們留下永世的清醒。

 

《辛醜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幃,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壟隔,但見烏帽出覆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童仆怪我苦淒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不飲胡為醉兀兀」,這首詩裏蘇軾雖然沒喝酒,仍然有酒後的渾噩悲傷。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二十多歲的蘇軾,是不是不經意間為自己的將來譜上了基調?他將一次又一次的與弟弟生離,烏台詩獄還差一點成了死別,他都給弟弟寫訣別書了。

 

蘇氏兄弟情感非常好,東坡有好多膾炙人口的詞都是寫給弟弟子由的。如《水調歌頭》是他「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在鄭州與子由告別時蘇軾才二十多歲,剛經曆母喪,父病,現下又因赴職必須和弟弟分離,內心惆悵不安更不舍和弟弟別離。讓我想起了自己當年大學剛畢業來美求學,也是二十剛出頭,第一次自己去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不安但也有期待。

 

蘇軾騎在馬背上想弟弟而神情恍惚;我坐在飛機裏想爸媽,一路哭過太平洋。

蘇轍急著趕回去照顧生病的父親,蘇軾卻是一步三回頭,憂怨道誰來安慰寂寞的我。我則擔心到了美國聽不懂人話,可怎麽辦?

蘇軾心疼弟弟單衣瘦馬,獨自在殘餘的月光裏趕路;我在飛機裏,裹著毛毯喝熱茶,隻擔心自己落地後人生地不熟。

蘇軾接著好像預見了往後一生會不斷地與弟弟別離,一直擺著臭臉,連童仆都看不下去。飛機裏的我其實還是有點興奮的,美國代表許多可能。

 

《沁園春 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

 

十多年後給子由的沁園春就顯苦悶了。他已經和新黨杠上了,被排擠出京城,在去密州的途中寫給子由的。他跟弟弟說我們要好好過日子,保持身體健康,然後一起鬥酒終老。蘇東坡終究沒能如願,死在從海南島返鄉的路上。

 

行香子 述懷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至此,蘇東坡已經萌生了去意。他隻想做個閑人,獨對美景,飲酒彈琴。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多以道家來解析蘇東坡的一生。蘇轍在哥哥的墓誌銘中提到了他們的啟蒙師,他們的母親,灌輸兄弟的是儒家的濟世思想。我更能接受蘇東坡是儒釋道的融合。如果他一直隻是出世的精神,又何必管青苗法下受苦受難的農民?造成了自己一生的顛簸流離。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的一首,是關於打呼。什麽樣的人能把打呼寫得如此雅趣?

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林語堂用”gay”形容蘇東坡,他寫的蘇東坡傳英文名是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

林先生還說自己在寫蘇傳的時候很開心,因為他太喜歡蘇東坡了。我讀蘇東坡詩文的時候,雖不飲酒也酣暢。

 

(圖片來源 Adobe Express by 碼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