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雜感5·The Catcher was a Spy 曼哈頓工程之外傳
文章來源: GoneWithWind22024-05-10 05:36:59

今年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火的電影奧本海默讓公眾了解了美國二戰期間的曼哈頓工程和原子彈的研發過程,電影的劇情和伴隨著的撼人心弦的音樂讓人們感受到了科學家們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與之同時研發原子彈的還有納粹徳軍,電影奧本海默裏隻有提及這個事件,並沒有涉及更多的細節。

The Catcher was a Spy 這部2018年上映的電影正好是一個補充。這部電影描述的是美國情報部門在曼哈頓工程的同一時期,對納粹德國的原子彈項目的諜戰,主要針對的是一位參與這個項目的重要人物,Werner Heisenberg 維爾納·海森堡。

這世界上真的是有很多天才人物,就比如這位德國科學家,1901年出生的海森堡,1923年就在慕尼黑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25歲的時候成為德國萊比錫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最年輕的教授和係主任。也是在此期間,他的物理課堂上就坐著奧本海默和有“氫彈之父”之稱的愛德華·泰勒 Edward Teller。

1927年,他發布了著名的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1932年授予他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用以獎勵其在量子力學 Quantum Mechanics 的創立和應用方麵的貢獻。他所著的《量子論的物理學原理》一直是量子力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

二戰期間,海森堡參與德國原子彈的研發工作,納粹德國的終極武器一直沒有成為現實。二戰勝利之後盟軍短暫監禁了他和相關德國科學家。海森堡提供的說法之一是他們一直不信任希特勒政權,因而沒有將理論付諸實際,這也被後來稱之為“海森堡之謎”。

二戰後,1946-48年,他組織和參與建立了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Physics  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也被稱為 Werner Heisenberg Institute ,這是歐洲著名的基礎科學研究機構,曆史上共有39位所屬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The Catcher was a Spy一片中的主人公,Moe Berg 本身也是一位才子和傳奇人物。
看看這輝煌的簡曆:
• 普林斯頓大學現代語言專業榮譽畢業生,熟練掌握七門語言,
• 哥倫比亞法學院畢業生,
• 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球員15年並有“棒球界最聰明的人”美譽,
• 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

再看看獲得的各種榮譽:
• 二戰之後的Medal of Freedom 美國自由勳章,
• 1996 入選 the National Jewish Sports Hall of Fame,
• 2000年入選 Baseball Reliquary’s Shirne of the Eternals,
• 還是唯一一位在CIA 中情局總部以棒球卡的方式展示的棒球球星。

這位大藤畢業生隨職業棒球隊到日本參加比賽的時候,隨手在酒店拍的照片吸引了CIA的注意,他超強的語言天賦促使CIA進一步把他發展成為自己的一員。正如電影裏描述的可以稱為神奇的一番操作,他被空降進入意大利,再經過戰區進入瑞士。在瑞士直接接觸海森堡,並做出自己獨立且決定曆史的判斷:不殺且放走海森堡,這段真實的曆史基本上被原樣複製在大屏幕之上。

還有一斷真實的曆史值得提上一筆,Berg在這次執行CIA任務期間,還順便執行了直接來自於羅斯福總統的命令,說服並帶回意大利超音速飛行器研發負責人Antonio Ferri,邀請其赴美參加美國的超音速飛行器研發項目。羅斯福總統盛讚: "I see that Moe Berg is still catching very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