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評價中國的成就
文章來源: solo12024-02-11 14:01:09

客觀評價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一般采用人均GDP。當然,GDP的統計有其缺陷。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兩個人打賭吃屎,一個人吃屎,另外一個人付了一百萬,然後這個人覺得虧了,也吃屎來賺回這一百萬,結果是對GDP貢獻了兩百萬。有些GDP是無效GDP,在正常情況下這類無效GDP的比例較少。

換一句話來說,人均GDP可以說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一個標誌,我們也可以直接比較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而一個國家的整體GDP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

在宋朝時期,中國的人均GDP居於世界前列。當時整體GDP是世界第一,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紀末。

在明朝時期,中國的人均GDP還是居於世界前十名。

在清朝時期,中國的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中繼續下降,在美國建國時已跌出前十五名。

在民國時期,地位繼續下降。

在新中國成立後,地位還是下降,甚至絕對值也比民國時期的沒有戰爭的正常年份下降,在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仍然是很低水平,甚至不如黑非洲地區,名義人均GDP大約是巴西的1/4,台灣的1/8,日本的1/30,美國的1/40,瑞士的1/65。1978年按購買力平價人均GDP,中國大約是巴西的1/15,台灣的1/10,日本的1/30,美國的1/40,瑞士的1/60。不說這些數據,當時就是官員出國都需要特批置裝費以購買一套像樣的服裝,普遍貧窮可見一斑。

改革開放後,地位逐步提高,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2023年名義人均GDP約$12500,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3300,稍高於巴西。作為對比,台灣約$32300,日本約$33950,美國約$80400,瑞士約$102900。2023年中國的整體GDP約18萬億美元,僅低於美國為世界第二,過去十幾年可能是中國政府最有錢的時候。

可以說,中國在農業文明時期還是比較優秀的,在工業文明時期開始落後於世界,至今在國家層麵還沒有掌握其致富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