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美國新冠疫情是公共衛生的災難性失敗,Absolutely catastrophic。
文章來源: solo12022-04-24 08:24:42

斯坦福教授:美國新冠疫情是公共衛生的災難性失敗,Absolutely catastrophic

 

看了一下Reason對一個斯坦福教授的采訪,連接如下:

https://youtu.be/MpnbMIOvbjc

 

2020104日,斯坦福大學的Jay Bhattacharya、哈佛大學的Martin Kulldorff、和牛津大學的Sunetra Gupta發表了大巴林頓宣言,公開批評美國的防疫策略,主張放開、學校開課、但重點保護老弱。這個采訪的對象是斯坦福大學的Jay(傑),從他的角度看美國的新冠疫情。

 

當時,傑受到媒體的猛烈攻擊,說他其實不是一個一流的流行病學專家,指責他的觀點是讓病毒自然成熟,這也是NIH局長科林斯和國家傳染病研究所主任福奇對他的觀點的理解,說他是個危險人物。他還受到有人的種族攻擊和死亡威脅。對於讓病毒自然傳播的這個指控,他斷然否認。

 

我看這個視頻的主要原因是看他們是否有具體的預測,隻有了解細節,才能判別是不是我說的反向隔離。正好采訪者直接問了這個問題,如果按他的方案要死亡多少人?他說放開死亡人數要少。他這個判斷是對的,但他並沒有預測具體死亡人數和時間的能力,這個需要相當高的功力。我當時看到大巴林頓宣言的時候就疑惑,到底他們是有預測不說還是沒有預測?這個疑惑解開了,他沒有能力預測。

 

現在看,科林斯、福奇、還有媒體誤讀了他的觀點,他並不是要放任自流(自發的反向隔離),而是一種寬鬆版的壓平曲線,與瑞典相似,死亡率稍低但經濟損失少得多(他也是一個經濟學博士)。在佛羅裏達州的試驗結果是死亡率位於美國中間值。

 

這個比放任自流要差多了,看我的戰略預測:

【上策一,嚴格隔離,人口死亡率百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死亡人數3003000,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

上策二,反向隔離,人口死亡率十萬分之二到萬分之二,死亡人數6千到6萬,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基本上是無為而治。

中策,放任自流。死亡人數10萬左右,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放任自流是自發的反向隔離。

下策,壓平曲線,死亡人數60萬到100萬,時間二年,經濟損失萬億美元。】

 

因為他自己沒有預測能力,他相信的是帝國理工學院複古森的預測。複古森預測:美國壓平曲線死亡110-120萬,時間兩年,放任自流死亡220萬,時間3個月。複古森的預測在誤差範圍內與我的預測是一致的,除了放任自流的死亡人數。

 

我對放任自流死亡人數的預測比複古森的低了一個數量級,誰是對的呢?事實證明我是對的。當時,世界衛生組織擔心非洲國家將成為新冠疫情重災區,事實並非如此,恰恰相反,50多個非洲國家的新冠人口死亡率比美國低一到兩個數量級,與我的預測一致。因為這些國家的人口比較年輕,這個人口因素可能有幾倍的影響,主要的原因是放任自流的戰略。

 

複古森對放任自流死亡人數的預測其實是病毒自由擴散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預測美國的死亡人數是500萬,比他的還要高一些。疫情早期的武漢、意大利個別城市和紐約市接近這種情況,就是人們不知道新冠病毒的存在,醫療擠兌,死亡慘重。這種對早期新冠疫情的深刻印象造成了人們的誤判。一旦人們知道病毒的存在,情況就改變了,就會是自發的反向隔離。

 

據他透露,美國當局早期知道了武漢封城的可行,選擇了抄作業。我是讚同武漢封城的,但這個用了蠻力。美國抄作業沒有成功。

 

對於新冠疫苗,與我一樣,傑也意識到對防疫戰略的重要參數是防傳染和防死亡有效率,但批準疫苗時沒有這兩個數據。很多人看到輝瑞和莫德納疫苗95%的防病有效率,烏拉,有救啦,這不是科學的態度。福奇賭疫苗接種群體免疫,賭輸了。

 

我在20214月,觀察了美國和以色列打輝瑞和莫德納疫苗後感染和死亡的數據,得出了兩個結論:(1)輝瑞和莫德納疫苗接種不能形成群體免疫,群體免疫不靠譜。(2)輝瑞和莫德納疫苗對1.7%的有死亡危險的高危人群防死亡的效果甚微,也就是說對整體死亡人數的影響甚微。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對第一點,現在基本上沒有人懷疑了。對第二點,幾乎所有的專家,包括傑,還錯誤地相信疫苗對防死亡有90%的有效率。這個參數很難得到,我是用野路子得到的。如果你對第二點還有懷疑,請看事實,事實是美國的整體死亡人數在疫苗接種後的2021年沒有降低。

 

傑還有一個錯誤的觀點,就是與新冠病毒共存,這也是目前主流的觀點。他說,我們還會有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他沒有說的,也是他沒有能力說的,是要死多少人,我告訴你如果共存美國還要死400萬。與新冠共存是錯誤的選擇,正確的選擇是清零,或者采用隔離清零,或者采用反向隔離清零。隻有全世界同步清零,才能結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