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打工,一種自由的契約關係。
文章來源: 風中的葦絮2024-06-19 19:06:50

現在紐約不也是夏天了嘛,話說那天去上班的路上我戴了一頂草帽埋頭捧著我的IPAD 正在看最近買的那本《被討厭的勇氣》呢,突然一抬頭就瞥見我右手方向站著的那個人竟然是我曾經在那工作過四年的那個跨國集團公司的我的頂頭上司 Director K。

我看向她的時候她正在抬頭看別處,我就趕緊的把頭低下來,繼續看我的書。雖然她對我一直還算不錯,不想跟她打招呼的原因是因為她的離職是被迫的,對她來講那應該是一次痛苦的不怎麽光彩的經曆。做為曾經的下屬,我覺得避而不見算是對她的一種尊重吧。

雖然六七年沒見了,她看起來狀態不錯,應該說她看起來比六七年前的樣子還要好了,紅光滿麵的,氣色不錯,人也看起來更健康更fit了。

六七年前,本來已經是Director 的她陷入了一場與本來是自己的下屬可是晉級成跟她一樣的Director 的T 的權利角鬥。我們所在的部門被一分為二,她和T各管理一半。因為心理不平衡K就對T采取了一係列企圖壓製他和報複他的行為,可是T其實是總部空將過來的人,在這場爭鬥中,K 敗下陣來,因為她的一些行為不是那麽的光彩吧,最後她被迫離職了。

我有點吃驚的看到她好像已經完全從那次失敗的經曆中走了出來。看到她現在的樣子其實給我很大的觸動和啟發。她其實已經不年輕了,應該是在她的middle sixties。從一個跨國集團Director 的位置被迫離職,這其中應該經曆了一番痛苦掙紮調整和適應吧。

可是怎麽說呢,在美國工作,打工的人和雇主其實就是一種雇傭關係,而且美國的法律為了保證人力資源可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動,打工的人和雇主之間的關係其實是最鬆散最自由最靈活的一種契約關係。

我們做為打工人,在這個社會裏沉浮,要清楚的認識到這種關係的本質。這種關係的本質其實就是我們做為打工人提供雇主需要的服務,雇主因為我們的服務付給我們報酬。

如果這種雇傭關係因為任何原因不能繼續,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就是調整自己的狀態心態尋找下一個我們可以提供服務的地方。

K 做為一個在這裏出生在這裏長大的老美,她應該早就看透了這所謂的本質了吧。在原先那家公司跟人家爭權失敗,她需要做的無非是反省反省自己的錯誤,然後調適自己的狀態,繼續找下一個工作而已。所有其他的,其實可以不用想的太多。哈哈。

在找工作的問題上我consider myself  一直是一個超級幸運的人,從來都沒有費過力氣,常常是別人看到我就要給我工作,所謂的麵試就是一個形式過場而已。

想到寫這篇文章還有一個原因。

我的一個前同事,就是上次跟我一起出去吃飯的剛剛從中國回來的同事。後來我介紹她到了我工作的地方。在到這裏工作了大概一個星期的樣子她拿到了另外一個offer, 一個比我們更牛氣的大公司,同樣的工作性質可是比我們這裏的薪水要高很多,福利也很好。她當時很猶豫要不要接受那個offer, 因為我介紹她進來的,才工作了一個星期就要走,她覺得這個會讓我難堪。我當時要她不要考慮太多。不用考慮我的因素,她自己想怎麽選擇就怎麽選。後來她當然就去了那個更好的地方。

前兩天她打電話過來跟我聊了聊她在那裏工作的感受,覺得一切都很好,並且鼓吹我也可以考慮如果機會合適也換到她們那裏去,哈哈。

我好像被她說的有點心動了。我現在工作的地方其實是我第二次回到這裏來工作,我曾經因為要多掙一點而去了一個別的公司,後來不堪那家公司第三世界的管理方式,於是跟這裏聯係要求回來工作,她們同意了,於是我就回來了。

那麽現在我要再一次離開這裏,我也有點覺得會對不起願意接受我回來的這些人,可是她們是否會真的在意我是去是留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