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石提供考古研究的重要工具(一)
文章來源: neuron2023-07-13 01:32:34

Neuron (Lei Xu)

 

前段時間做了一些美洲的考古研究,第一次提出了祈石(Priestly prayer-stone)的概念。見文章甲骨文的父寫為““,手中舉的是什麽?羅振玉在1923年版殷虛文字類編一書中對甲骨文父解釋為“説文解字父矩也從又舉杖許釋--為杖然古金文皆從 疑想持炬形”; 郭沫若認為像手拿著斧子的形象。總之人們認為是以手持杖的教育者,或者以手持斧的勞作者。唐漢所著漢字密碼認為父是男性生殖器的簡省圖形,強調父親的內涵。我找到的“”的含義大概這些方麵。我的觀點,甲骨文中的父“”,手中所持的是祈禱用的特製的石條,即祈石(Priestly prayer-stone)。甲骨文中的父,類似於今天所說的神父,是神職人員,是當時的祭司。

近期在祈石研究方麵有許多進展,和大家分享幾點結果。

祈石(Priestly prayer-stone)是甲骨文父””手中所擎的石條, 研究發現它具有特定的地理特徵,特指某一地區,並且是有特別的形製,尺寸,材質, 為某一特定祈禱目的而製作和使用的,是祭司和神溝通的工具。祭祀在祈禱時,會根據祈禱的目的,人群,地區,事件而選擇某一特定的祈石。廣大區域或小的局部地區,都有著獨特的地理特徵, 這種地理特徵會反應在祈石(Priestly prayer- stone)上,反過來, 根據父所使用的特定祈石(Priestly prayer-stone), 可以判斷與哪一地區的事件有關,這樣祈石(Priestly prayer-stone)在解讀甲骨文/金文銘文時可以提供重要信息,比如某一事件發生的地區這樣的地理信息,成爲考古研究的重要工具。最重要的是石質祭祀尊/彜器,和甲骨文/金文是一個係統的,而北美的文化比較封閉,保護得也很好, 所以這種文化又很完整地存到今天,真是很幸運。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款祈石,或許是祈禱的目的相同或相近,可以出現在多個地區。又由於某些地區的地理特徵,在古時多數隻是簡單圖示,又因爲很多地區看起來本來就很相似,祈石指示的地理位置經常並不容易判斷。這需要依靠經典的祈石形製和個人的經驗總合分析。

下麵略擧幾例商朝青銅銘文解析, 圖片為作者自畫:

圖1 父癸魚 魚即遠洋漁獵。父癸手中所擎的祈石指示的地點是印度和非洲之間的印度洋區域,包括遠端印度洋區域。這和婦好墓出土了大量印度洋的海貝報道是一致的。在商朝多個時期的青銅銘文都有遠航至印度洋的清晰記載, 例如在武丁時期和武丁之前的時期就一直有去印度洋的遠洋捕撈,由於青銅銘文的信息很有限,祈石的信息尤爲重要,可以確定所去地區。實際上,國家重大事件的青銅銘文上, 父手中的祈石信息都是很經典的,有非常確定的地理信息。

  1. Fig1a 父癸魚:商朝父癸時期去印度洋的遠洋捕漁       Fig1b 類似的祈石

圖2 為父己時期商朝去阿留申群島(西伯利亞草原和美洲)的遠洋捕撈 或遠洋貿易。舟即大船; 上圖指代西伯利亞草原,信息確定(這種形狀也可以指代其它曠野,根據所処的地理環境決定); 下圖指代北美,信息確定。這和婦好墓出土的阿留申群島鯨魚肩胛骨報道相吻合。早在婦好之前的父己時期, 就有青銅銘文記載商朝遠洋阿留申群島。其實在商朝的整個時期,一直到父辛的時代,一直都和美洲有密切往來。

Fig 2a商朝父己時期去阿留申群島(西伯利亞草原b和美洲c之間的)遠洋捕撈或遠洋貿易  Fig2b & Fig b2 為同款西伯利亞草原祈石(Priestly prayer-stone, 紅綫畫出祈石的形狀);Fig2c 同款北美祈石 (Priestly prayer-stone)

圖3為商朝武丁時期殉葬的北美貘。之所以能確定是北美的貘,源於父手中的祈石(Priestly prayer-stone)指代的是北美地區, 北美的西岸。這和婦好墓出土的美洲貘的報道相吻合。這款祈石也在中南半島等其它的地區中出現, 指示在中南半島西邊, 南端, 可能是指馬來西亞印尼一代。區別它們是指代美洲還是中南半島的方式之一是根據尺寸?及出現在的地區判斷,有時是比較難判斷。

Fig3 商朝武丁時期殉葬的北美貘  a 殉葬北美貘父丁  b同款北美祈石

以上祈石(Priestly prayer-stone) 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商朝時期,商朝的船隊已經遠征印度洋,及北美地區。實際上商朝有一個強大的政權,在世界各地征戰,做著世界貿易,他們是有著世界眼光的遠征者。資料的分析表明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

他們是誰?他們最初來自哪裏?繼續和你分享我的看到。

歡迎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 Apoy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