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戰略和西方的應對
文章來源: luren_19702023-01-26 06:19:19

本人前幾天的博文提到過,俄國在戰敗之前可能會最後賭一把,壓上所有的賭注。

目前這種消耗戰是俄國最不願意見到的。因為俄國的工業體係已經無法為持久戰提供足夠的武器,裝備和給養。幾十萬人在烏克蘭前線對於俄國是一個巨大的消耗。飽受經濟製裁的俄國已經無法繼續拖下去了。

有人會說,且慢,俄國人韌性很強。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始那麽大的劣勢,歐洲部分國土幾乎全部淪喪,還挺了過來。麵對烏克蘭這麽一鼻屎大的小國就挺不過來了?

首先,局勢有很大的不同。二戰的時候,俄國站隊正確(也沒得選,因為德國打過來了),所以俄國得到美國大幅度的支持。德國正好海軍不行,不能封鎖俄國的海港。美國的援助和裝備就源源不斷地從摩爾曼斯克等港口運入俄國。所以說,俄國能在二戰中挺過來,並不是俄國人特別頑強,而是俄國背後的支持者太強大。這一次就不同了,幾乎所有西方世界都站在俄國的對立麵。俄國以微弱的工業力量對抗幾乎整個人類社會,再強的韌勁也抵擋不住曆史的潮流。

其次,說烏克蘭是小國並不公平。你得看烏克蘭跟誰比。跟俄羅斯比,小,跟歐洲其他國家比,烏克蘭妥妥的麵積大國,人口大國。大家印象中的歐洲大國有哪些?法國?德國?意大利?法國麵積21萬3千平方英裏,德國麵積13萬8千平方英裏,意大利11萬6千平方英裏。烏克蘭多少?23萬3千平方英裏!小嗎?比法德意小?所以說,烏克蘭打仗是有縱深的. 

那麽俄國最可能的戰略就是集中全力打一仗,爭取多奪取一些土地,然後議和。這叫做以戰促和。與其像現在這樣慢慢被淩遲失血而死,不如來場轟轟烈烈的大決戰。如果打贏了這場戰役,普京的算盤是西方人會對烏克蘭喪失信心,不再支持無底洞。這樣俄羅斯就能占有比較有利的談判地位。即使打輸了,反正都是輸,不如輸得轟轟烈烈一點,讓一切趕緊結束。

那麽西方和烏克蘭的戰略是什麽呢?我認為西方和烏克蘭掌握著情報優勢,空中優勢,機動優勢和武器優勢。情報優勢和空中優勢可以早一些掌握真實的俄軍動態,知道俄軍進攻的重點和部隊部署。機動優勢可以幫助烏軍展開運動戰,避開俄軍的鋒芒而攻擊俄軍薄弱部位,特別是補給線。 武器優勢可以使烏軍在局部不斷騷擾甚至重創俄國的重兵集團,讓俄軍疲憊驚恐不得安息。有了這些優勢的烏軍可以考慮在俄軍進攻的正麵作有限抵抗,遲滯俄軍進攻,然後主力轉進俄軍後方,打擊俄軍的補給線。烏軍也可以化整為零變成無數小分隊,攜帶西方提供的便攜單兵武器,在各個方向不斷對俄軍發動遊擊戰等攻擊,晝夜不停,讓俄軍成為驚弓之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當年蒙古滅金的大決戰三峰山戰役就是如此。金兵集中四十萬大軍向開封方向行軍。蒙古軍雖然數量也很多,但是跟裝備重型鎧甲的金兵正麵衝擊不占任何優勢。所以蒙古名將速不台(就是橫掃歐洲的那位戰神)提議,蒙古軍分散開變成小分隊,晝夜不停從四麵八方進攻騷擾金兵,打了就跑。金兵因為鎧甲厚重,沒法追擊這些小分隊,所以隻能龜縮在三峰山陣地等著挨打。當時正值嚴冬,天降大雪。金兵三天三夜沒合眼(因為蒙古軍不停進攻騷擾),甚至都沒時間埋鍋造飯。四十萬士兵又冷有餓,還困得不行,戰鬥力大幅下滑。等蒙古人覺得時候到了,發起總攻的時候,金兵雖然英勇抵抗,仍然一敗塗地。四十萬金兵,大金國剩下的全部家底,都葬送在了三峰山。這個地方離鈞州城隻有二十裏。再前進一步進了鈞州城金兵就可以休息,守城,蒙古軍就無能為力了。但是就差了這麽一點點,金軍全軍覆沒。金國的滅亡從此就無法避免了。

八百年後,另一個三峰山戰役等待著搖搖欲墜的俄羅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