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中國政治大變革前夜
文章來源: 北美很美2022-05-15 00:16:12

寫在中國政治大變革前夜

 

結論:以目前中國人的認知水平,這次的換人隻能是下一個輪回的開始,總體好不到哪裏去。中國距離一個自由,民主,富強的國家,還有很長的距離。

 

         假如明天發生了領導人的變更,甚至是政策的調整,目的並非為了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利益,而是為了挽救共產黨執政危機的迫不得已。國家體製改革,政治民主化,在這個國家近期不可能發生,因為中國人沒有這個意識。

         這幾天,關於北京宮廷逼宮的那點事,在網上吵的沸沸揚揚,聽信者有之,懷疑者有之。我的態度是,無風不起浪,傳出這些事情,謠言也罷,事實也罷,真假參半也罷,它反映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Something went wrong.  人們無論是出於對國家前途的憂慮,還是出於自身利益受到了實際的傷害,反正,人心思變。至於往哪兒變,怎麽變,估計也是走一步說一步,並無一個根治這個國家的治療方案,僅僅從傳謠的內容就可以看出,讓李中堂上位,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隻要比習一尊好一點就行。這回,我們的李中堂就真的應驗了他的名字,“克強”,專克政治強人。

         假如有人為此長舒一口氣,以為今後一切都重歸於好,結論未免早了。讓李來掌權,這隻是對目前從大局上,把向著懸崖猛衝的國家拽回來的一個暫時措施,絕非長久之計。即便是李上台,隻能是止損,一時無法彌補這十年來習給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帶來的實質性傷害,因為問題早已深入骨髓,基本上是病入膏肓了,其中有這10年亂政的損失,也有幾十年經濟發展積累的泡沫,這個國家經濟不可避免地步入下行通道,換了華佗也回天無力。初步觀察,李中堂是個事務派,或實務派,並不是一個領導中國進行深刻政治改革的領袖人物。

         明眼人都看得清楚,中國目前麵臨種種困境,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有客觀的,也有自己做的,最迫切的問題就是中美關係,因為外貿是中國經濟的最大支柱,即便是經濟問題,很大程度上深受中美關係的影響和製約。也許有人會講,那咱們就著手恢複中美關係唄,向美國服軟示好唄,就像汪洋講的,過好“夫妻生活”唄。可事情並非那麽簡單。首先,你如何過老百姓這一關?你把人民都推向反美前線了,昨天還在痛罵美帝,今天要“卿卿我我”,如何跟民眾解釋?這個轉彎還真的不能太急,否則會翻車的。核心問題一個也躲不過去,貿易糾紛,武統台灣,南海建島,武漢病毒溯源,這些問題都需要清零,中共的難題在於,決策者作為一個火車頭必須立即轉向,同時確保後麵的車廂立即跟上,否則自己就會被甩出去。

         那好,我慢慢轉,但時間不等人呐。中美之間改善關係,有許多實質性的工作必須立即著手,遲了就無法挽回,很多損失是不可逆的,比如,阻止資本外流和產業外遷,停止惹惱美國的上述擴張行動,最難的是,欲與西方改善關係,中國就必須立即表態支持烏克蘭,譴責俄羅斯。李克強做得到嗎?

         更糟糕的是,改善關係隻是中國的一廂情願,人家美國是否會領你的情,那還不好說。這些年,你們那個“為富不仁”,背信棄義的戰狼嘴臉暴露的相當充分,要想讓人家徹底忘卻,記憶清零,起碼也得等這代人都死光了吧,至少50年!你想讓日本再像40年前那樣,給你幾百億美元的無息貸款,再想讓美國支持你加入國際機構,幫助你經濟騰飛,從而讓你超越美國,天天高喊“東升西降”,把人家當傻子呢。

         國內的經濟問題的麻煩大了,隨便一個難題就夠新主子喝一壺的,比如房地產,那麽多的房企大鱷巨額爆雷,拯救他們是要拿出真金白銀的。放任他們倒閉,勢必又拖累銀行,引發連鎖反應,難哪。很快會到來的失業大潮,換哪個領導人都頭疼。

         習當年從胡溫手裏接收一個金元寶,今天他給繼任者一個爛攤子,沒有最爛,隻有更爛,習這10年打壓實體經濟造成的倒退, 40年經濟高速發展所積累的經濟泡沫,比如超發的巨額貨幣,是主動刺破它,搞休克療法,還是慢撒氣,新主人必須立即行動,代價嗎,還是要國民承擔,誰也跑不掉。

         眼下謠言滿天飛,說明大家都把氣出在了習身上,“天下苦習久矣!” 換上誰都比習近平要好,這種想法還是太窄了一點,太現實了,缺乏必要的自我反省。我們應該反思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在信息發達,政治文化昌明的今天,為何出了習這麽一個人物,而且禍害中國這麽久?川普政府提出要把共產黨與中國人民區分開來,這個表述應該如何理解?在我看來,習這幾年的執政問題,實質是國家的敗落的一個必然現象,而絕非他個人的成敗。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無論是在習執政當初,甚至是在今天,他的很多執政理念,在老百姓心中還是有廣泛思想基礎的,一切都是“強國”政策惹的禍,不是不能強,而是不能那麽囂張,特別是時機尚未成熟。假如今天有任何的不滿情緒,也是對自身利益受到的損害不滿,而不是站在國家利益上的考量,比如很多人都反對長時間封城帶來的生活不便,卻堅決反對病毒溯源。所以,共產黨與中國人不是雞蛋與石頭的關係,而是雞和蛋的關係,共產黨是中國人下的蛋。

       目前謠言的瘋傳,也折射出了人們的一個盼望明君心態。而這種心態,又恰恰是產生獨裁的土壤。從曆史上看,獨裁者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把黨的利益,甚至是他個的獨裁野心,有機地轉化為每個國民的共識和動力。在尋找這種利益共同點方麵,中共駕輕就熟,愚弄百姓與股掌之間,人們卻渾然不覺,而且還非常享受。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反腐,一黨專政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腐敗,它又時刻高調反腐,以此來強化自己的統治,天下再也沒有比這更滑稽的事了。以這種民眾認識水平基礎,就不要癡望建立民主政治。

明君肯定是有的,並非由於他更賢明,而是沒有資本讓他繼續折騰了。他的使命是重新積累財富。但這個明君無法確保中國財富積累永遠持續下去,暫時的富裕勢必催生新的獨裁者,因為富起來的國人眼睛早已平視甚至是俯視這個世界了,這時他們會在黨內尋找一個“強人”,代表他們的政治訴求,在各種條件遠不成熟的時候到處擴張。這個強人一定會把事情搞砸,因為一個不認同普世價值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暫時的經濟增長隻能帶來虛幻的錯覺,因此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回頭來國力又被清零。無一例外的,獨裁最後的結局肯定是把國家搞壞,但沒有關係,反正這也不是頭一回,一切重來嘛。於是又進入了下一個輪回。

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周期律,以現在國人對政黨和國家政體的認識,這個輪回怕是躲不過去了。對於過往的教訓,最應該反省的是民眾,他們反而無感。倒是執政黨從中悟出了道理,從而提高了執政藝術,借此不斷延長政治壽命。比如說,人們誤認為是人民結束了文革,其實不然,是共產黨結束了文革,因為再不改革就無法執政了。鄧小平搞改革開放,不是挽救了中國,而是挽救了共產黨。文革再搞50年,人民也承受得了,中國也不會亡國,但共產黨會下台。北朝鮮不也過的很好嘛。什麽叫亡國?就是別人要侵略和占領你,回想文革,雖然民不聊生,但沒有人想侵略中國。而且你越是貧窮落後,別人越是沒有侵略的動機和利益訴求。比如今天的非洲,有很多窮國,有誰會想到去侵略他?他是否亡國與我有何關係?隨他去吧。所以我說,即便是明天高層換人了,那也不是為你而換的,是趙家人不能容忍習再這麽折騰了。老百姓不必太高興。換來換去,有一個是不變的,共產黨執政不變。即便是共產黨倒台了,換另外一個叫什麽民主黨,最後還是獨裁,因為民眾的思想未變,愚昧與無知造成了中國曆史輪回的周而複始。

對於中國的政局,我有二點看法。第一,中國近幾十年內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社會,無論誰上台,都是共產黨執政,唯有鷹派與鴿派的區別。民主政治,其關鍵不在於建立,而在於維係,民主政體的根基在於民眾強有力的民主意識,糾錯意識與行動力。假如民眾缺乏民主意識,政權就一定會被獨裁者竊取。一句話,假如政府幹壞事,誰來反對?像上海封城那些事,在美國不可能發生,老百姓有槍!雖然平時很多人做了槍下冤魂,但也確保了這個國家的基石不移。這也許是當年的國父們設計持槍法的初衷吧。當初毛他們鬧革命的初衷也是想搞民主,共和,但他後來走偏了,並無人反對,民眾早就被馴服了。

 

第二,政策轉型的過程會相當痛苦,對於每個人來講,可見的和不可預期的境遇會相當糟糕,對此必須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質準備。一個人經曆了富裕後的返貧,與當年貧窮時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哪怕是明天就實行最優化的政策,很多事情還會隨著慣性變得更糟,然後才會慢慢變好,但過程會相當漫長。民眾會遭受“長痛還是短痛”“保嬰兒或保產婦”的艱難選擇。用當年奧巴馬的話,“Things will get worse before it gets better.”前40年中國遇到的那種高速增長機遇,今後40年再也不會有了。

愚昧與專製是一對孿生兄弟,中國人把國民的劣根性在貧窮與富裕二種家境下的形態都展現給世人了。40年前的改革開放,把中共的斂財的貪婪與民眾對財富的渴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成效極佳,共產黨的威望曾經達到最高點,令美國的政黨望塵莫及。用金錢來掩蓋民眾的愚昧,用GDP來粉飾專製的野蠻,一場疫情下來,臉上的胭脂全脫落了,露出了猙獰的麵目。現在的換人,就是換一個牌子的粉底霜,再抹上去,會漂亮一點,但那副皮囊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