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說:用精誠之心去聽懂神明
文章來源: 蓬蓽生輝的友人2023-01-26 02:22:21

上學的時候,在課堂上。老師先教給我們知識,讓我們去領悟,然後才會交給我們一份答卷。去找出具體的答案。而在生活中,在人間這個大課堂是倒過來的。上天先給我們一份考卷,先布置作業、領任務,再去領悟天道,漸悟天道。我們如何做好這份答卷?這份答卷是在考我們的精誠之心。你是不是對自己很誠實,這個答案在哪裏?

莊子說“自知則知之,自彼則不知”。隻有回到我們自身去找答案。在我們自身又如何去找到答案?“自適其適而不適之適,是之謂調達而福持”隻有我們調適自我,放鬆下來的時候,才能夠找到那個唯一的標準答案,才能夠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調適自我,我們聽起來都比較容易,其實我們大部分任都是在為難我們自己的。比如說“饑來吃飯倦來眠”。又有幾個人真正能夠做到呢?

明明是餓得發慌,確是為了苗條,為了讓別人看起來更好看,而刻意的忍受,刻意的忍耐。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些悲劇,都是我們自己一手種下的苦果。明明我們不餓,但是看到美食仍然是停不下來。你沒有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胃是不是飽了,沒有去領會身體發出的那種指令。還有的任一味的強調勤奮努力,明明是累了,大腦已經處於自動關機的狀態了,仍然要去喝一些濃茶喝咖啡,讓自己的大腦興奮起來,繼續工作。繼續學習。

明明是睡眠不夠,身體非常疲倦,仍然把鬧鍾調的非常早,連喚醒身體的時間都沒有,突然而起。不能夠做到“其臥徐徐,其覺於於”。這不就是折騰自己嗎?這不就是“適任之適”嗎?當我們調適自我的時候,我們自然會領到一份考卷,自然知道要去做什麽樣的任務,而且這個任務的標準答案是唯一的。

莊子說“勞神明為亦而不知其同也”。我們不能夠自由調適自我,我們會有無限的答案。而且這些答案都是錯的。所以莊子說“既以謂之一也,且得有言乎?既以謂之一也,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既然是神明交給我們的考卷,那我們就用我們自己的神明來回答它。

自彼則不知。如果我們從別人的評判別人的眼光裏麵去找答案,那就多了。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而況其凡乎?離開了本質的東西,離開了那個“一”,那麽錯誤的答案就可以一路錯下去,無窮無盡。

“聖人者,原天下之沒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聖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這個任務這一份考卷,要從神明的手中接過來,然後再去做任務,做考卷。做任務,做考卷仍然是在神明的作用下,才能夠“觀於天地”。能夠觀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莊子在這裏又再一次特意地教我們,什麽叫做無為?無為不是什麽都不做,按照神明的指引去做事就是無為。

“精神明至精,與彼百化”。隻有神明能夠交付出一份精準的答案。德成至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誌為之完。德成之謂立,這個“成”也是我們“誠心”的“誠”,天道和神明交給我們的考卷,就是考我們那種誠心,你有沒有這顆精誠之心,能不能真正地善待自我,真正聽得懂自身發出的那種指令,然後才能夠循於道,才能夠完備。

不以物挫誌謂之完。不要被外在的評判,外在的恩怨牽著走了。人間本身就是個大熔爐,大煉獄,眾生皆苦。而且苦海無邊。悲憫蒼生都還來不及呢,哪裏還有時間在乎別人的看法,哪裏值得去計較那些恩怨是非。交給神明,交給天道。“若然者,藏珠於淵,藏金於山”。如此,我們的自身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這不就是本自具足嗎?調適自我,領會神明,足以應付這世道萬般的滄桑。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3年1月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