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說:以夢為馬,逍遙江湖
文章來源: 蓬蓽生輝的友人2022-12-16 03:44:45

莊子的思想是萬世永存的,亙古不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莊子一直活著,他並沒有死。在莊子看來,形體的生滅就相當於換了一個環境,換了一件衣服而已。“效物以動,交臂而失之”我們的身體每一部分,時刻都在發生著變化。我們就是方生方死。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用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人的每一個細胞,它都是時刻變化的。從來沒有停止改變,那麽我們為什麽會承認昨天的我還是我,十年前的我還是我。那就是我們的一種記憶一種認知而已。即便用形體的生滅來看待生死,本質上還隻是一種記憶,隻是我們頭腦中停留的一種意識而已。


然而人的意識不僅僅是停留在頭腦中,還可以停留在我們的身體中,我們身體的潛意識,條件反射,它都是一種記憶,還可以存在我們的氣場裏,靈感、直覺本質上並不是在我們的身體內,它就是存在我們的氣場中,所以,我們會莫名其妙地有那種先知先覺的能力,生命的存在不單單是我們的形體,不單單是哦我們所講過的話,所做過的事情,它更指的是一種無形的氣場。莊子把這叫做“強陽之氣”。


罔倆問影子:你為什麽一會站著,一會坐著,一會是散著頭發的,一會是紮著頭發的。為什麽會這樣呢?影子說“搜搜也,奚稍問也,吾有所待也”這都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哪裏值得取問呢?我依然是有主宰的,我的主宰還有主宰,一切都是強陽之氣耳。都是那個強陽之氣在驅動的。


莊子的思想,莊子的精神,就是一種強陽之氣。他會賦予我們無限的生命力量,行小變而不失大常。若不然者,孰為之宗?如果你認為不是這樣的,那生命的根本又是什麽呢?莊周夢蝶指出了“物化”的概念,所謂的物化,就是我們那個形體和我們看到的一切是怎麽產生的?莊周夢蝶,自喻適誌與,栩栩然周也。。。


莊子做了一個夢,夢到了一隻蝴蝶歡快地飛來飛去。莊子一下子分不清,到底是蝴蝶夢到了我,還是我夢到了蝴蝶。接下來又說“然周與蝴蝶必有分也,此之為物化”這句話就點出了萬物的本質。我怎麽判斷我就是我。蝴蝶是蝴蝶呢?我怎麽去區分的呢?就是用頭腦的認知來印證我們的夢想,那就是一種物化。


比如說我們遇到了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這時候都不敢相信自己,這是真的嗎?要去咬一咬自己的手指頭,發現很痛,就認為這是真實不虛的。你咬一咬手指頭,感覺到很痛,那就是一種痛覺,是一種觸覺。觸覺和痛覺仍然隻是感官認知,就包括我們去咬一咬自己的手指頭,這一種感覺也有可能是在夢裏。夢之中又占其夢焉,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


人生就是一長大夢,我們心裏有什麽,我們才能夠看到什麽,我們心裏有那種夢想,我們才能夠實現那種夢想。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當然這個夢想它是有前提的,就是莊周夢蝶時候提到的一句話“自喻適誌與”。首先是自適其適的,自利利他的。當我們有一個願景,有一個目標以後,要做的是“自喻適誌與”,首先保持身心舒適的狀態下,這種畫麵會反複地出現,那就是強陽之氣,它會推著你往前走的。


天地莊周馬,就是以莊子的精神作為引領,以夢為馬,去物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江湖範蠡船,當你獲得這種強陽之氣的時候,爭四處而不為貪,棄天下耳不為廉。即便你像範蠡一樣到處去爭取利益,那是與你的氣場,與你的能量場相匹配的,並不是貪婪。當他覺得會損害自己的生命根本,會損害自己能量的時候,他就會棄天下,毅然決然地遁形於江湖,這就是棄天下耳不為廉。


以莊子的思想作為強陽之氣,以夢為馬,自喻適誌與,維護生命的根本,才能夠像範蠡一樣逍遙於江湖。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12月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