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說:駕輕就熟
文章來源: 蓬蓽生輝的友人2022-10-29 04:49:29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莊子的思想並不是逃避現實,而是讓我們超越現實,再回到現實中來。是在幫我們尋找一個生命的支點,沒有生命支點的人,他始終是搖擺不定的,就像南榮chu,老子說他六神無主,心不在焉,魂不守舍,魂仿佛被別人勾走了一般,不知所以,這就是因為他的精神已經散了,精神散了萬物而不能夠收斂回來,所以當我們迷茫的時候,當我們感覺諸事不順的時候,一定要收神,要找到那個生命的支點,這個生命的支點,就是我們精神要集中在一點上,從這一個點上不斷的提升我們的價值,提升我們的能量。隻有不斷的提升能量,才可以消除諸多的煩惱。這是不二法門,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

如何收神,如何找到生命的支點,就是以當下你所做的事情作為一個點,要回向,去追溯生命的本源,追溯萬物的本源。我們說悟道,悟道,就是在追溯生命的本源。道者,萬物之本也,往生命根本上回向,近一點就有近一點的快樂,就是近一點的樂趣,此謂天樂。莊子說“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能夠享受到這種生命回向快樂的人,就是“知道天樂者”。知天樂的人,無天怨;他一定是平安無事的。無人非,身邊的磁場、氣場一定也是幹淨的,不會有人從中作梗、從中使絆。

無物累。一旦找到這種生命回向的快樂,不管你身處在什麽行業,做任何事情都會駕輕就熟,越做越輕鬆。無鬼責,真正悟道的人,鬼神都不敢幹擾他。在前兩講我講到了“正一”和“全真”。正義和全真就是一種生命的回向,就是在追溯生命的源頭,能量的源頭,這在現實生活中是可以驗證的,每個人都可以體驗的,如果你是在悟道,是在回向生命的根本,你一定是精力充沛的,這種生命的回向離不開一個“靜”字。

莊子在講心齋的時候說“循耳目內通,外於心知,則鬼神來舍”。如果你能夠讓身心清靜下來,鬼神都會賓服於你。“乘物以遊心,托不得已養中”不得已,我們身處在現實生活中,都在從事著某種行業。如何做好你手頭的事情,就要“托不得已,以養中”就把我們不得不做的事情,來收斂我們的精氣神。“乘物以遊心”,“乘物”就是指的超然於物外,找到這個物質表象背後的根本,歸根曰靜,靜曰複命,一旦靜下來,就能夠找到萬物之根,萬物之本源,就仿佛接收到了天地的號令,天地的號令好比皇帝的聖旨,好比尚方寶劍,可以召立群臣,誰敢不揖?心齋、坐忘,可以提升我們的能量,提升我們的價值。

讀書學習也是這樣。讀書在於明理,讀書的意義就是在悟道,如果你讀的書不是尋找生命的根本,都是著眼於外在名利,那一定不會讓你精神收斂。反而讓你精神越來越渙散。輪扁斫zhuo輪於堂下,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放下手頭的工具就問齊桓公:敢問大王你讀的是什麽書?齊桓公說我讀的是聖賢之書,這裏的聖賢之說指的是那些宮廷內鬥、權謀、權術這一類的書。輪扁就問他“聖賢在乎”你讀的這些所謂的聖賢之人,都是此一時彼一時的,根本就不值得去模仿,根本就不值得去效仿。隻會讓你心越來越亂,求之而不得。

而沿著生命回向的通道。是可以四兩撥千斤的,一定會讓你在現實的生活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那是真正的精神食糧。莊子《逍遙遊》篇,大鵬受到蜩與學鳩的嘲笑。莊子進行了點評“適莽蒼者,三餐而返,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春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而大鵬從北冥飛往南冥,他憑借的是精神的食糧,享受這種精神食糧,意動而食來,可以收斂自己的精氣神,可以讓自己越來越輕鬆,越來越精力充沛,能夠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能夠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天命。之二蟲又何知?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10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