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如何消除睡眠障礙延緩衰老
文章來源: 蓬蓽生輝的友人2022-06-27 02:25:37

越來越多的人受到睡眠障礙的困擾,我在前麵視頻也講過。隻要你能夠放下執著,放下對睡眠的執著,實在睡不著就讓他睡不著好了,隻要你在那似看非看之間,似睡非睡之間,早上起來仍然可以精神飽滿,很多人不能夠理解,一夜都是似睡非睡,那又怎麽可能達到精神飽滿的狀態呢?這就是我們認識到睡眠的本質是什麽,需要我們對睡眠進行重新的定義。睡眠的本質就是放鬆,達到身心的放鬆,隻要身心放鬆了,就是生命的一個修複和調整的過程,而且他調整和修複的速度超乎我們的想象。

莊子《齊物論》篇講到南郭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偶。這是莊子的聽息法,他是在聽自己的呼吸,對於南郭子聽息法的描訴,可謂是大道至簡,隻有一個動作,仰天而噓,隻要做到仰天而噓,就可以“荅焉似喪其偶”。就讓身體完全地鬆弛下來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關注自己的呼吸,從關注我們的呼吸入手,我們自然很快地就能夠放鬆下來,關注一呼一吸給自己帶來的變化,因為呼吸接近第一推動力,莊子在《天運》篇就說“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爭其所乎,熟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這一切都是誰在推動的呢?

接下來莊子說:天有六極五常,監照下土,是謂上皇!六極五常指的就是五運六氣,這個五運六氣是和我們的呼吸息息相關的,如果你隻關注你的呼吸,就是在關注五運六氣,就是在關注天地日月的變化,漸漸的就會進入一種大境界,此謂上皇,上皇指的是大宗師,指的是我們那顆本心,這時候,你漸漸地就回歸於我們那顆本心了,一旦回歸了本心,不是你的呼吸合上了五運六氣,而是五運六氣順隨於”我”,這就是為什麽得道之人,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他可以呼風喚雨的原因。

莊子在《齊物論》篇講這個天籟之音的時候,就說:“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於生乎”。旦暮指的是白天黑夜的交替點,這個交替點既是短暫的,又是永恒的;既是瞬間得,又是無限的,因為這個“旦暮”之間它就是“無”,而這個“無”就是萬物第一推動力。我們一呼一吸之間的那個連接點,也就是“旦暮之間”。旦暮之間,其所由於生乎!如果你能感受旦暮之間的這個變化,那麽你就知道萬物是怎麽來的,關注我們的呼吸是方便法門,是讓我們快速放鬆的最好的方法。

莊子《天運》同時篇講到“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這個洞庭,指的是一個山洞,他在山洞裏演奏音樂,可以通過這個山洞放大音樂的聲音,相當於現在的音響,北門成聽了以後說“始聞之懼,複聞之怠,卒聞之惑,蕩蕩默默而不能自得也”。他問皇帝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呢?皇帝說“我奏之於人事,征之於天”。我演奏的這個鹹池之樂,是與五運六氣,是與天地運行的規律相吻合的,而這些樂器發出的聲音,最終的決定是演奏者的呼吸吐納,同樣的樂器,不同的人演奏出來的韻律,演奏出來的韻味一定也是不同的,一切是近取諸身,外取於物。

隻有首先回歸於我們自身,通過呼吸回歸到我們自身上來,外在的一切都會隨“我”而舞,所以莊子講到天籟之音,最高的境界是“眾竅為虛”。也就是我們所有的感官認知全部停止了,我們所有的竅穴對外界都沒有感知了。獨聞寥寥乎,獨見調調之刀刀乎,這時候,我們才能看那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聽那別人聽不到的聲音,這就是似睡非睡之間似看非看之間,這是全身放鬆的狀態,當你放鬆的時候,能量自然就會補充,生命自然就會得到調整。一個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七天不吃飯,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你讓一個人三天不睡覺,他就完全恍惚了,與其說是睡眠的重要性,不如說是放鬆的重要性,隻要我們能夠明白,睡眠的本質就是放鬆,做到了放鬆,那就是睡眠,那就是休息和調整。

“靜默可以補病,眥蔑可以沐老,寧可以止遽”。靜默達到了“眾竅為虛”的時候,就在調整我們生命的狀態,就在修補我們生命的狀態。眥蔑可以沐老。眥蔑,指的就是似看非看之間。眥,指的是睜開眼睛,蔑,指的是閉上眼睛,這種似看非看之間本身就是一種放鬆,可以合應天地的生機,可以延緩生命的衰退,寧可以止遽,當我們身心安定下來,完全放鬆下來,才不會受到外在事物的變化和影響,才能夠化解萬物,才能夠應付這無常的世界,一個真正回歸於本心,身心靈合一的大德之人,他都具有那種呼風喚雨的能力,何況你心頭的那一點芥蒂?早已經被化得無影無蹤了。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睡眠得本質是放鬆,放鬆下來,可以修複和調整生命的狀態。”)

https://www.ixigua.com/7113408238506213902?logTag=faf005ab102d5ce8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