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隻照別人不照自己的手電筒
文章來源: 蓬蓽生輝的友人2022-06-20 05:54:22

莊子《漁父》篇講的是孔子求道於打漁的老者漁父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漁父是怎樣點撥孔子的呢?漁父說人有八疵,事有四患。就是人性的弱點中分為八疵四患,這是人最容易犯的八個毛病,做事情上容易犯的四大錯誤,漁父講這些話,本來是想讓孔子自我對照,然後找出自己的毛病的,但是孔子還是不明白。孔子聽完漁父的一番言論後,愀qiao然而歎。對漁父說,在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圍於陳蔡,丘不知所失,而離其四謗者,何也?孔子非常困惑的去問漁父。我也沒有做錯什麽,我也沒有犯你以上所說的八疵四患這些毛病,為什麽我遭受到如此窘境呢,到底是為什麽呢?

你看看,所以人啊,總是剛強難化的,別人給你指出來毛病仍然不對照自己,始終還是盯著別人,還是在怨天尤人,認為錯誤都是別人的,自己永遠是正確的。打魚的老者漁父,這時候也是無可奈何,對孔子說,子之難悟也!愚之甚也!就是說你這個人呀,剛強不化,很難開悟的,心靈早已經蒙蔽了,這叫愚之甚也。就像佛家留下來的《金剛經》,就是人很難看到自己的弱點,一直是頑固不化的,這叫頑固不化,所以用金剛經來化這些自以為是的頑固的人。漁父繼續對孔子說,你要法天貴真,要謹修爾身,慎守其真,今不修之身而求之於人,不亦外乎。你不去修你自己的身心,一味的去找別人的過錯,找別人的原因,你是永遠是無法開悟的。隻有開悟以後才可以去修行,這叫悟起而後修。

如果沒有開悟,你的所謂的修行都是盲修瞎練,越修越執著,越修越無明,像孔子一樣,得道的漁父,已經給他點撥的如此通透了,可是他還是像手電筒一樣隻照別人不照自己。沒有來自內心的光明覺照,永遠都無法明心見性,所以漁父告訴他要法天貴真。孔子接著又去追問什麽叫做真,漁父告訴他,真者精誠之至,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真在內者,神動於外。首先你的內心要做到真誠,沒有雜念,上善若水,人心就像水一樣,隻有在沒有雜質的時候,沒有擾動的情況下,他才能夠清澈見底。所以什麽叫做明心?就是心無雜念,不受外界的擾動,在這種前提下,你才能夠見到清澈的河床,才能見到清澈的河底,那才是性,那才是道。

所以明心它就是德,明心以後見到了河底河床,那是性那是道,是可以給水裏麵的生物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和能量的,所以我們講的明心就是德,我們講的見性就是道。德是打開道的一把鑰匙,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漁父說的“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我們所謂的明心,我們所謂的這種明明德,並不是指的一汪死水,它一定要流動的,這個水不僅僅要沒有雜質,不受擾動,而且它一直要流動的。靜水流深,流水不腐,隻有水利萬物才是真正的道,才是真正的性。這叫“真在內者,神動於外”。當我們用這種明明德作為鑰匙,打開了道的大門以後,我們才進入了道。這時候才是真正的修行,一旦利他的時候,就是開啟了我們內在的慈悲心。隻有這種慈悲心,才能夠化去所有的恩怨是非。

如果不能夠內起慈悲,我們就無法化解外在的萬千情執。就像孔子一樣,即便遇到得道的高人去點化他,他仍然在找別人的原因,為什麽呢?就是因為他沒有開啟真正的慈悲,如果你強迫他,去找自己的原因去責備自己,不要去責備別人,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壓迫感,是一種自我壓抑,隻有通過明明德,把明明德作為鑰匙,打開了道的大門,獲取這種營養和能量,在此之後,你就是一個內聖外王之人。勝利者都是寬容的,都是慈悲的,隻有這時候我們才知道什麽叫做眾生皆苦,才知道如何去悲憫蒼生,不管這個世界上誰活的多風光,但是那都是假象,誰家的鍋底都有灰,隻有回歸於道,從生命的源頭獲取這種能量,才是唯一的解脫之道。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悟起而後修,切勿盲修瞎練;上善若水,能量來自生命的源頭。”)

https://www.ixigua.com/7020368833630175774?logTag=a5d3b4d24c1990b0eb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