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入侵烏克蘭,最大的贏家是。。。
文章來源: 老財主說兩句2022-02-23 22:54:07

正如美國情報準確預告的那樣,今晚俄羅斯開始進攻烏克蘭全境。

問題是,俄羅斯雖然在軍事力量上被認為很強悍,但烏克蘭恐怕也不是想象中那樣的弱雞。俄羅斯絕不可能一口吃下烏克蘭。曆史上看,背後有著大國支持的弱小國家,往往能夠和入侵的強國長期耗下去。比如越南和阿富汗。甚至抗日時期的中國,也依賴中緬小道獲得源源不斷的美援支持,使得國民黨能夠穩穩地在重慶堅持。

俄羅斯要把大量戰備物資運到烏克蘭,還要應對人員傷亡,維持經濟運轉,長期拖下去,必將苦不堪言。同時,歐美的經濟製裁,將讓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經濟上麵臨崩潰局麵。不過民族主義爆棚的國家往往對這點有很強的忍耐力。

另一方麵,烏克蘭獲得整個西方國家的強烈支持,烏國隻要集中精力抗戰,武器,糧食等物資自有其他國家大力提供。 有著2500萬人口的烏克蘭比越南阿富汗強大多了。而烏克蘭傳統上非常厭惡俄羅斯,二戰時的做法和當時的芬蘭,克羅地亞一樣,甚至不惜加入納粹德國來打擊傳統的敵人俄羅斯。其上下同仇敵愾的意誌力沒有問題,所以,這場戰爭一定會長期消耗下去,俄羅斯虛弱的經濟必將被拖垮。普金這場豪賭注定是一條不歸路。

拜登的清潔能源政策導致油價飛漲,打擊頁岩油產業,其他能源形式又不夠用。一方麵造成自身的通貨膨脹,另一方麵讓俄國賺了大錢,使其有底氣打一仗。另外,拜登前不久明確回答記者說美國不可能會直接參戰。美國確實沒必要直接參戰,但越是不能參戰,就越不能明確說出來。可以說,拜登的白癡言論鼓勵了普金的軍事冒險。

不過,從美國的全球戰略角度考慮,此事未必不是好事。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的發展重點從安全領域轉到了經濟領域。德國法國一直想擺脫美國的影響力,比如默克爾大媽一直遮遮掩掩地與中俄發展關係。這兩年,誌大才疏的一尊讓西方漸漸團結起來,但美國主要是緊密團結了英語和亞太國家。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舉,使得德法為代表的歐盟不得不象冷戰時期一樣,再次乖乖地成為美國的小弟。至少德國拒絕了俄羅斯的北溪二號天然氣工程,整個歐洲巨大的天然氣市場轉到了美國名下。

所以,說不定美國還巴不得俄羅斯早點出兵呢,不光政治上獲益,全球的資金也將湧入美國避險。難道拜登是故意失言的?他應該癡呆了啊?誰知道呢。

美國對俄羅斯的製裁,最嚴厲的是停止結算俄羅斯使用美元。也就是終止SWIFT。這對俄羅斯經濟的支柱——能源輸出,是一個毀滅性打擊。哪個國家願意以物易物地和俄國大規模商業交易?

冬奧期間,普金去中國簽訂了十幾項貿易協議,主要就是向中國出口石油天然氣類產品。此事貌似一尊被普金玩了一把。因為普金簽完字,當天就匆匆返回。然後中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普金可能要對烏克蘭動真格的了。於是政治局七位大員閉門一個多星期商量對策。說實話,也沒啥好對策。大國就俄國一個像點樣子的潛在盟友。普金不久前還堅決否認中俄結盟,但王益咬著後槽牙說不是同盟勝似同盟。如果反對俄國出兵烏克蘭,那麽背靠背抗擊西方就徹底黃掉。那麽支持俄國呢?為了發展一帶一路,中國多年來在中亞投入巨資,企圖以經濟手段對那幾個窮國發揮優勢影響力。俄羅斯顯然不願意看到這一變化。所以兩國利益在這一點完全相反。現在俄出兵哈薩克,又入侵烏克蘭,中國多年的苦心經營瞬間灰飛煙滅。而且中國非常依賴烏克蘭提供的前蘇聯遺留的軍事技術貿易。

最讓中國擔心的是,普金這次簽訂的貿易協議成功把中國拖下了水。中俄關係本質上就是企圖讓對方出頭挑戰西方,自己躲在背後獲得更多戰略空間。絕不願意為對方火中取栗。但是,兩天前,美國向歐洲表示,俄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將使得西方對俄國的製裁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必須一起製裁。雖然此舉有夾帶私貨的嫌疑,但為了對抗俄羅斯,歐洲除了與美國步調一致外,別無選擇。

曆年來的中俄關係中,老毛子從不吃虧。麵對智商捉急的一尊,普京大帝棋高一籌。

所以,這兩天,我們看到中國發言模模糊糊,一方麵指責美國挑起了俄烏衝突,一方麵又扭扭捏捏地說烏克蘭主權不容侵犯。這裏固然有害怕台灣獨立的考慮,但流露出中國戰略上的尷尬境地,在對俄羅斯的經濟支持上恐怕不敢走得太遠。

俄羅斯會不會打一下,然後迅速停火呢?恐怕沒啥用,因為俄不可能重新放棄占領的烏東地區,所以西方對其的嚴厲製裁不可能取消。

不管怎麽看,這都是美國的戰略機遇。怎麽看中國都是一無所得卻受到牽連,明顯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