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得是“喜歡”
文章來源: 可能成功的P2024-04-09 09:56:11

人生幾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長長短短,都逃不過每日三餐一宿,逃不過清醒的十幾個小時而已。年輕時,曾經覺得人生就是達成一個個目標,後來,覺得是沿途的經曆,再後來,覺得人生不滿百,過的其實是一個感知,一個狀態。

正因為感知和狀態的無法衡量和極度個體化,人生才有趣。

讀書也好,職業也罷,如果能"喜歡",其實是蠻了不起的一件事。直接影響人的狀態、精神麵貌和心理健康,也直接影響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視野。

請不要爭論有人喜歡躺平,有人因為喜歡餓肚皮......我想討論的是這兩天子女論壇的"熱點"----讀博。而我這個沒有讀過博士的人,無法評論大家幾十年前來美國讀博的目的、過程、煎熬和成果,我想說的就是自家孩子。

她要讀博,因為喜歡。

首先,大學讀了大家不看好的專業,也是因為喜歡。工作沒有六位數的收入,但是津津有味,也是因為喜歡。寒假回國,大家聚餐,她大聲感歎:"我好喜歡我的工作啊!"

表姐表哥麵麵相覷,說身邊沒見過那麽喜歡自己工作的人,問:"你賺很多?"

小朋友猛搖頭,報上數字,大家禮貌地笑......

她大學畢業之後,有人說:"千萬別讀博士。碩士夠了,花點錢鍍鍍金,一路名校,找個賺錢的工作,多好!" (說話的包括著名大廠的VP)

有人說:"讀六年,出來都是老姑娘了。"(說話的是中國的大媽)

有人說:"畢業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賺了幾百萬上千萬啦。"(說話的是好多同胞)

有人說:"讀那麽久,都讀傻了。"(說話的是個別同胞)

為啥要讀博?小朋友說:"喜歡。"而且她"不傻"地給自己的職業規劃多加了一扇走學術道路的門。

還有一個重要的、搞笑的原因:她渴望寫作業(看男友寫作業,居然羨慕得要命),而且,還很興奮可以回到校園,選一些"沒用的課"。

記得在申請時,給她寫推薦信的一個學術界泰鬥鼓勵她說:"You belong to this field."

在作出決定之前,她和自己本科跟著研究的導師談過很多次,和博士生談過很多次;麵試時每次六七個小時和目標學校的導師、學生仔細攀談,從學校概況、教學情況、研究方向、實驗室氣氛、今後的工作詳情等等方麵做了仔細的研究對比,才走到了最終的決定。

而最終的決定,讓她"喜歡"。

小朋友計劃好了:回到校園之後,還是會在目前工作的非盈利機構做義工,也是因為喜歡。

這幾天跟著先生鋤禾日當午,如果隻是計算收獲的蔬果的成本,那麽真的不如出去買。可是當我們兩人汗滴禾下土,蹲在田間地頭看黑土中冒出來碧綠的甜豆幼苗的時候,真的心生歡喜。

幼苗之間說豐年,看海天一片,心底的喜悅,無法計算。

~~~~~~~~~~~~~~~~~~

圖文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