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得失是人生
文章來源: 追憶212023-06-16 19:39:56

門羅的短篇小說 《離開麥韋裏》Leaving Maverley ,短是真短,前後二十頁,卻像洋蔥,剝開一層又有一層,每一個故事都耐人尋味。都講了些什麽呢?有生老病死:生(蕾婀的兩個孩子),老 (老牧師退休),病(伊莎貝拉久病不愈),死(伊莎貝拉病逝)。還有各種小鎮新聞,每一條都夠資格上熱搜:花季少女失蹤(蕾婀不告而別)私奔(蕾婀嫁給老牧師兒子)已婚的高中英語老師(伊莎貝拉)戀上並嫁給學生(瑞曼)新牧師跟老牧師的兒媳蕾婀私通。。。然而,門羅口氣平淡,沒有故作神秘也沒有繪聲繪色,更多的時候是記錄一點印象,或者隨口提兩句道聽途說。這些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人生的本來麵目。

《離開麥韋裏》講的是離開的故事。

收票的女人要回家待產,離開了電影院。新來的收票員蕾婀私奔,離開了小鎮。蕾婀的父母以此為恥,離開了小鎮。 伊莎貝拉病勢日重,丈夫瑞曼帶她離開小鎮求醫。滯留醫院四年間,瑞曼聽說了蕾婀的故事:她做了母親;她跟人私通;她離婚;她失去了孩子的監護權。。。。故事的最後,伊莎貝拉病逝,瑞曼再次碰見了蕾婀。

《離開麥韋裏》講的是失去的故事。

收票員懷孕辭職,老板摩根 “損失” 了員工。蕾婀私奔,她的父母失去了女兒,而摩根失去了又一個收票員:)伊莎貝拉跟丈夫離婚,嫁給學生(退役軍人)瑞曼。她離開了青梅竹馬的前夫,同時失去了娘家人的理解支持。兩人說好婚後她繼續工作,供他讀完大學。但是,她開始生病,瑞曼放棄了學業,做警察養家和照顧她。伊莎貝拉曾經希望做母親,但是她越來越虛弱,失去了做母親的可能。蕾婀離家,選擇失去父母和家人。她出軌離婚,失去了兒女的監護權。

伊莎貝拉和蕾婀屬於兩代人,也從未謀麵,但頗相似。伊莎貝拉戀上學生,蕾婀敢跟一個見麵沒幾次的人私奔,都是敢愛敢當的愛情行動派。兩人都是婚內出軌,隻不過伊莎貝拉修成正果,蕾婀則情夫另娶,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她們的婚姻都不被娘家人祝福,伊莎貝拉的家人視她的婚變為醜聞 (“scandal”, p.70),蕾婀的父母則在她私奔後帶著弟妹們悄悄離開小鎮。兩人的體型也相似。伊莎貝拉擅長廚藝,瑞曼的體重跟她一起見蕾婀離婚後自己單過,胖了許多 (“had gained a fair amount of weight.” p.87)。伊莎貝拉的婚姻誠然是幸福的,丈夫始終對她不離不棄,但她臥床不起的病情打亂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規劃。蕾婀一見鍾情的婚姻並未持久。吹薩克斯風的丈夫收入微薄,逼得她帶孩子回到小鎮跟公婆長住。丈夫酗酒又長期缺席,加上跟公婆的嫌隙,蕾婀出軌牧師,不知怎麽有一種慌不擇路的孤苦,茫然。

門羅的語言一如既往的行雲流水,但有兩處特別,引起我的注意。一處是摩根聽說蕾婀寡言,“Morgan said that that was fine - he didn’t hire a ticket taker to gab with the customers.” (p.68) 另外一處是摩根要打消蕾婀父親的顧慮,“Morgan said that he did not hire his ticket takers to give them a free peek at the show.” (p. 69) 不耐煩,和隱隱約約為自己詼諧對答的小得意,都讓我想起 Frank McCourt 特有的話裏套話的長句寫法。他的回憶錄 Angela’s Ashes,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愛爾蘭貧民區的街坊就是這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