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父》裏令我難忘的三個場景
文章來源: 追憶212023-05-01 19:13:26

多年前看《教父》 The Godfather 還是上大學時。圖書館的小演播廳裏,畫麵粗礪模糊,聲音含混不清,再加上英語聽力不過關,隻看了個故事情節,統共有三個場景印象深刻。出國這麽多年了,一直沒想起找來重看,這個周末突然興起,一口氣再看了第一二集,才發現印象最深的仍然是記憶中的三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自然是電影大亨傑克沃茲 (Jack Woltz) 一早醒來發現愛馬橫屍床尾的名場麵,震驚,心碎,恐懼。。。要怪就怪他自己小看了斯文有禮的律師湯姆 海根 (Tom Hagen),那個善出損招的整人專家。黑道題材巔峰之作的 The Sopranos 用了這個梗,但改成了托尼 (Tony Soprano) 的愛馬被人縱火燒死。此外,Shrek 第二集也致敬了這個梗。菲歐娜公主因為易容藥換臉成功,早上起來被鏡中美女嚇得尖叫,尖叫聲久久回蕩在城堡上空,跟傑克沃茲的傷心嚎叫隔空響應。

    老教父 Vito Corleone 被仇家偷襲得手,重傷住院。一時間群龍無首,小兒子麥克 (Michael Corleone) 挺身而出,單槍赴鴻門宴,槍殺沆瀣一氣的仇家和警官。事後遠走意大利暫避風頭,期間邂逅美貌少女阿波羅妮亞 Apollonia,一見傾心並娶其為妻。然而,意大利不是世外桃源,等麥克反應過來車被人動了手腳,大叫她快下車已經太遲了:一聲巨響,車毀人亡,香消玉殞!這是我記得的第二個場景。

    第三個場景是《教父》第二集。麥克此時已是家族掌權人,東西兩岸,黑白兩道都唯他馬首是瞻,然而他的婚姻卻走到了盡頭。激烈爭執中,心灰意冷的凱特 (Kay) 告訴他之前的小產並非流產,而是墮胎。這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麥克暴怒推倒凱特,從此夫妻變路人,情斷義絕。

    第二個和第三個場景有一種宿命的關聯。設想一下,如果嬌妻阿波羅妮亞沒遇難,肯定夫唱婦隨躋身黑幫太太團。她們忠心耿耿,隻要正妻的位置和體麵不倒,對丈夫在外的所作所為和風流韻事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如麥克的母親,嫂子和妹妹。但凱特做不到。她出身新英格蘭的 WASP,跟麥克本是兩個世界裏的人,之所以選擇他並接受遲到的求婚,隻因為她愛她比他愛她要多得多。《教父》第一集前半部,我反複聽到兩句話。一句是戀愛中凱特癡情的問話,“When can I see you again, Mike?” (我們什麽時候再見麵?)(另外一句自然是《教父》的傳家名言,“I’m gona to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哈哈!)她愛她,原諒了他另娶的背叛,放棄了教師工作,回歸家庭相夫教子。她明知無望,但還是苦等奇跡出現,幻想麥克兌現五年之內洗白黑幫的承諾。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麥克從古巴死裏逃生,她沒有前去迎接;倒是他問手下,“凱特知道我回來嗎?” 她知道,但她不動,留在家裏如常做女紅。麥克回到諾大的,空曠的,安靜到近乎死寂的豪宅,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看過去,滿坑滿穀的家具和奢華用品,像墳墓裏的陪葬品。最後,他看見了她她坐在縫紉機前縫紉的背影,孤單,落寞,哪裏還是當年電影散場出來笑問麥克,到底是自己還是英格麗褒曼更可愛的那個沐浴在愛情光輝裏的幸福女子?她沒有回頭,麥克也沒有出聲,隻悄悄退出了房間。    

我問自己,這三個令我念念不忘的場景有什麽內在的聯係嗎?我想是有的。三個場景,三個悲劇。駿馬,嬌妻和未出世的胎兒,都是美的,惹人憐愛的,無辜的,卻不幸成了貪婪和報複心的犧牲品。正應了魯迅的悲劇定義,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

「後記」跟家裏的 teens 一起看的電影。看的時候聚精會神,看完了還有感悟分享: “The dialogues in these movies are so good.  They don’t need any special effects at all.”  哈哈看來經典就是經典,無懼時間考驗,也沒有年齡代溝。

(網圖:分別是凱特 + 阿波羅妮亞;凱特和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