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幾個 “惡搞式” 英文
文章來源: 追憶212022-02-19 15:51:34

電影 Tick, Tick…. Boom 裏邊有一個情節讓我大笑。音樂人男主為了湊請樂師的錢,硬著頭皮去朋友介紹的廣告公司枯坐兩個鍾頭換取微薄酬勞。“不要說 ‘千金難買’,多少人想為一口苦飯賣掉一生的光陰還沒人要。” (見張愛玲《中國的日夜》)幾個陌生人圍坐一圈,頭腦風暴為即將上市的某種人油脂起個響亮的名字。有人建議 “oil free”, 另一個人馬上說 “free oil”,兩人開始爭辯 “oil free” 和 “free oil” 是不是一回事。在這黑色幽默的吵鬧聲中,男主振臂高呼,“有了,有了, 就叫 Chubstitute (chubby + substitute)!”臉上惡作劇的笑容跟孩子一樣,結果自然是他連連道歉收場。

    我大笑之餘,想起幾個曾經聽到的英文合成詞。孩子小時候去遊樂場玩,大人在一邊聊天。遊樂場邊除了媽媽們,還有保姆,其中一個看管小男孩的男保姆頗引人注目。有個美國媽媽偷偷管那壯年男子叫  “manny”,意思是 man + nanny,促狹又形象。這個媽媽是瑜伽教練,提到她正和鎮政府籌劃一個瑜伽課,班裏全是弱勢群體背景的男孩子,本意很讚,但是瑜伽班的名字 “Byoga” (brother + yoga) 令人捧腹。 我想起 Seinfeld 裏取笑男士手包是 “murse” (man’s + purse) 。劇中另外一個例子是為中老年發福人士設計的男士內衣,到底是叫 “Bro” (brother + bra),還是叫 “Manssiere” (man + lingerie),弗蘭克和昆莫爭辯不已。這個笑話低俗是低俗了點,但超級符合弗蘭克和昆莫的人設。

    幾年前,某家快餐店推出了一種 “新” 漢堡,叫 “Yumbo”,即 “yummy combo” 合二為一,真是通俗易懂,一聽就通,但不知為什麽,一說 “Yumbo” 就覺得嘴裏嗖嗖往外冒傻氣,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傻氣,甚至我家兩個小孩子也體會到了,一邊重複,一邊咯咯笑個不停。好在 Yumbo 漢堡除了名字讓人 “噴飯” (毫不誇張地), 味道並不驚豔,吃過一兩次就不再光顧。難忘的隻是名字,倒好像買櫝還珠了。

    前兩天看冬奧會直播的時候,打開電視有兩個發現。一個是廣告多得不得了,先劈頭蓋臉至少三分鍾的廣告轟炸,再 “穿插” 不到一分鍾的比賽,內卷得厲害。此外,看到了一個腦洞大開的快餐廣告,比籃球還大的巨無霸漢堡畫麵上,中間赫然拉過一條橫幅標語 “Meatitation” (meat + meditation)。如此霸道亂搞,唯有一笑置之

上麵幾個都是合成詞,但我也見過單詞被硬生生拆開一變倆的例子。幾年前參觀哈佛校園的時候,我留意到很多街角都立有一個緊急援助柱。具體操作方法不清楚,吸引我注意的是柱子上的英文 Emergency Assistance, 其中 “Assistance” 的 “i”  被人故意擦掉了,剩下的就是 Ass stance。說故意,是因為我發現這樣被竄改的 “Assistance” 不止一處。看來,惡搞英文的重點在 “惡”跟名校和學曆什麽的關係不大。

最後一個笑話是幾年前在亞特蘭大聽說的。亞特蘭大附近某小鎮有兩家 Target 超市, 為了區別起見,當地人把位於高收入社區的那家叫 “Targie”,說的時候最好撇點法國口音,另外一家超市因為鄰近居民收入略低,被戲稱為 Targhetto (Target + ghetto)。高手在民間,不由你不服也不由你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