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博文就像周末清理冰箱及其它 .........
文章來源: 追憶212021-11-27 08:58:46

周末去超市采買以前,總要先打開冰箱探究一番,該扔的扔,該吃的吃。常常是把快到期的幾樣食品找出來,放在料理台上,琢磨怎麽組合排列,好物盡其用搗鼓一個菜出來。比如說,一盒鷹嘴豆糊糊,一聽金槍魚罐頭,掰兩片芹菜,撈幾個泡橄欖,一起切碎了拌拌,夾在麵包中間,就是一份美味健康的金槍魚三明治。又或者,半盒豆腐,兩個西紅柿,幾根綠蔥,一個土豆或一把青豌豆,煮一碗西紅柿豆腐湯也很暖胃。

    做飯,是把看似不相幹的幾樣食材組合成一道好吃看得見的菜肴。寫博文亦然。一個星期以來,腦子裏斷斷續續飄浮著的零散思緒,乘著周末有空,把它們整理組織,付諸筆端變成一篇隨感。所以,寫博文和清理冰箱,都要定期進行。不論是遺忘在冰箱角落裏的邊角碎料,還是散落在腦子犄角旮旯的思維斷片,都應該搜集一處,變廢為寶或收納歸檔。

    菜做好了就端上桌,希望吃的人吃得高興,誇讚兩句。同理,文章寫好了,貼在網絡上,好讓更多的人看見以達到交流目的。

但是寫博文又不止於做菜上桌那麽簡單。

博文寫好以後,貼上網絡以前,為了吸引讀者,作者得花點心思給博文起標題。這裏,我還是拿做菜來比喻吧,給文章起標題好比給菜式起名。初級段位的菜名,如“國菜” 西紅柿炒雞蛋,老老實實地把食材一一列出,直白有餘,含蓄不足。再高一級的,如螞蟻上樹,既有懸念,又有畫麵感,頗能勾起食客的好奇心(食欲不敢保證)。最高級版的,應該算鬆鼠桂魚一類。有懸念 (盤裏真有鬆鼠嗎?),有畫麵感(鬆鼠和魚),還提示了食材(魚),更妙的是,不著痕跡地暗傳了菜的高雅品味(鬆,桂,魚),絕非隻知道埋頭往樹上爬的螞蟻可望其項背。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想通了文章標題的重要性。為了證明這個論點,我用自己的實踐經驗來現身說法。比方說,《二十年後再看 Seinfeld》 ,可算一個不太成功的標題,因為一看就知道是一篇觀後感,並無懸念。反之,《做法國明星的經紀人》 ,就往吸引人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讀者自然猜得到作者不大可能真是法國明星的經紀人,但好奇心使然也會點開看個究竟,或者是看看作者怎麽自圓其說(謊言)也好。通篇看下來,文章作為一篇觀後感,也不算完全文不對題,隻不過省略了主語,所以占了含糊其辭,似是而非的便宜。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我總結的文壇登龍術絕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理。有的博主文筆精彩,態度誠懇,每篇博文都言之有物且言之有序,那麽不管文章標題如何,了解熟悉的讀者都一定會點開細讀,所謂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些博主就好像真正的書法大家,心境不受外物困擾,已經達到了 “大家不擇筆” 的境界。什麽起一個博眼球的標題之類,雕蟲小技耳。

最後,套用一句頻頻見於報端媒體以致有爛大街危險的誓詞,“不忘初心”。既然我寫博文的初衷是為了整理思緒,那就要耐得住寂寞,隻寫自己感興趣,心有觸動的話題。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