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終將逝去的頭發
文章來源: 追憶212021-08-27 06:58:14

記得剛到美國的時候,逛街看到護發用品的廣告:“Is your hair thinning?” (你的頭發是否日漸稀疏?)看得我一頭霧水。細發不是 “fine hair” 嗎? 記得有同事還讚我的頭發 “ fine hair”。可是這裏怎麽用了“thin” ,而且是 “thinning”。形容詞當動詞混用?到底是什麽意思??我心裏問號一串串。

青絲白發轉眼間,幾許滄桑在心頭。現在我的英語是進步了, “thin”和 “fine” 的不同一目了然:“fine” 是頭發細;“thin” 是頭發稀。但是,我的頭發 “退步”了:又細又少 ( fine and thin)了。所以,就有了這一篇頭發詠歎調,致我那終將逝去的頭發!

第一個變化是掉發。

    我最初是洗頭發的時候發現這個問題的。倒一點洗發水,再稍微揉搓幾下,掉落在手上的頭發就可以用慘烈兩字形容。連帶著,地板上的掉發也多起來(很有屍橫遍野的感覺)。每天掃地吸塵,感覺(希望是錯覺)收獲最多的是我掉的頭發。掉頭發再加上掃頭發,搞得我都有輕微的潔癖加強迫症了。一閑下來,眼睛就開啟地毯式自動搜索模式:尋找落在地板上的頭發!記得《黑道家族》(《The Sopranos》)裏 Tony 跟手下談生意時,嫌鍾點工在眼前礙眼,就斥了她一句:“Go find some dust!”  現在我每天擦地的口號是, “Go find some hair!” 

    掉發剛開始時,我懷著人定勝天的樸素信念,把能找到的市麵上產品都試了個遍。不論口服外用,隻要是跟養發護發增發有關的,統統來一份!結果如何呢?一言以蔽之,收效不大!後來有一次跟媽媽通話時聊起這個話題,才知道她在我的年紀也有同樣的煩惱。強大的遺傳基因屬不可抗力。我這才稍為釋懷,把掉發的困擾放下了,連帶著也提高了對 “Is your hair thinning?” 廣告問句的免疫力。

    另外一個是白發。

中文裏 “白發” 和 “華發” 說的都是斑白的頭發,但是一字之差,差之千裏。“華發” 的 “華”,讓人想到華美,華麗,是“華服美食” 裏的 “華”;而一提起 “白發” 呢,印入我腦海的是兩鬢蒼蒼十指黑的賣炭翁,或者慈母手中線的老母親 (我自認跟兩個都不沾邊)。英文稍微婉轉些,說 “gray hair”:讓人聯想起風度翩翩的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或者法國模特 Yazemeenah Rossi 的標誌性銀發。

然而,不論中英文哪種說法都不能寬慰我,麵對鏡中藏不住的白發,我隻感到一種莫名的挫敗和沮喪。“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說到底,令我失落的,恐怕不單是留不住的青絲,更多的還是留不住的時光吧。都說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但是紅顏易逝,韶華不再的悲哀,普通人如我輩亦心有戚戚焉。

不能免俗地,我開始染發。明知道染發是周期性的徒勞無用功,不過自欺欺人而已;但每次在美發店對鏡自照時,還是有一點我為己容的小確幸。然後,疫情來了,美發店不敢去了,頭發也染不了了;我不得不學習和我的白發和平共處。人嘛,總是要退無可退了才能麵對現實。這也應該算是疫情的收獲之一,人的心理適應和調節能力總有挖不盡的潛力。李白早就說過:“春容舍我去,秋發已衰改。人生非寒鬆,年貌豈長在。” 鏡中的白發,依然不讓我覺得順眼,但是至少不那麽紮眼刺心了。

    欲望是人的天性,對自己沒有的或得不到的東西總是更感興趣。我看八卦,看美女的時候,她們濃密的長發更能吸引我的目光。尤其近來複古風潮再起,九十年代的港式美女又一波刷屏;舊照中的女神們都有蓬鬆的大波浪長發,嫵媚而自然。

    貼一張Yazemeenah Rossi 的美照,很有白發魔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