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參加係慶 2
文章來源: ToClouds2022-11-01 16:06:53

接著上文,我帶女兒回學校參加係慶的活動。

早上在會議廳門口簽到時,拿到一本係裏為本次係慶做的專刊,裏麵講述了本係的創建史、發展史等等。當年我入學時係裏學生並不很多,現在係早就變成了學院。

專刊裏有一欄是緬懷近幾年逝去的教職員工,介紹他們的生平。在這一欄我看到了一位女教授的照片,她竟然在2019年去世了。這位女教授給我的印象很深。

我進入學校後第一次選課,就選了這位女教授的課。當時和同學們不熟,幾個中國同學都說不要選女教授的課,我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沒有聽。可能是因為女教授胖胖的看起來和藹可親?可能是課程簡介顯得比較高大上?記得當時我還去問過女教授,像我這樣剛從國外來的學生第一學期選這門課會不會壓力大,她說應該還好。結果很不幸,這門課讓我吃了很多苦頭。

這門課有十幾個學生,其中隻有兩個女生。上了幾次課後,看起來和藹可親的女教授露出了真麵目,她自己思維快,就好像不太看得上學生們的智商,常常對學生的回答和討論不滿意。我的情況更糟,當時剛來,英語隻能聽懂一部分,原來的基礎課是在國內學的,很多專業術語聽不懂,所以在課堂上最怕教授提問。這時才從早幾年來的中國學生處知道這女教授挺厲害,是係裏有名的殺手之一,中國學生們對該教授都是敬而遠之。

可當時知道這些已太晚,過了drop課的時間,隻有硬著頭皮上課。班上的這些學生,女教授唯一還能看得上眼的是一個從印度來的男生,聽說特聰明,是IIT畢業的,如果女教授對其他學生的回答不滿意,就會問他。我這是第一次聽說IIT,後來和那個印度男生又一起上過幾門課,關係還不錯。

這門課上課難受,課後也難受因為作業也難,雖然沒學明白,還得上去做presentation,那還是這輩子第一次做PPT,磕磕巴巴地照著內容念,根本不敢看教授。磨啊磨到了這門課期末,考試加一個大的presentation,好在是兩人小組,組裏另一個學生是早一年來的,比我學得明白多了,最後講PPT是他上去講的,我當時好像特別怕那個教授提問,壓根沒敢往前站。好在女教授最後高抬貴手,給了個B+,雖然這是我所有課程中得到的唯一的B,但我在這門課上花的時間和精力是最多的。從此也深深明白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一定要和其他中國同學打成一片啊。

這位女教授去世時年齡並不大,還沒有退休。緬懷文章裏說她和癌症積極地鬥爭了很多年,後來她的很多科研都是和本校的醫學院合作,希望能用一些技術手段幫助提升癌症的早期診斷。RIP!

晚上的是酒會,地方不大,很多人擠在一起,這時候絕對沒有什麽安全距離,也絕對沒有人戴口罩。其實白天在大會議廳裏聽演講,大部分人也不戴口罩,雖然給我們的通知上是說要來賓遵守公共衛生規定、要求都要戴口罩。

我家在疫情後一直比較注意,在擁擠的室內場合都戴口罩,我這次還專門帶上了N95。上午我和女兒都戴了,但中午吃午餐就是在會議廳裏吃,即使戴了口罩吃飯時也要摘下來,大家都混坐在一起,如果要傳染也染上了。下午我和女兒都覺得戴口罩意義不大,反正晚上酒會也得摘。

這次係慶活動中有一項安排是放在晚上的酒會,即授予一位在係裏工作40年的老教授以終身榮譽。這位老教授下午也來到會場,就坐在我的前麵,滿頭白發,我一眼就認出了他。當年我剛入校時,他正好是係裏的director,我們的很多文件上都有他的簽字,所以幾十年後再看到他的名字和他本人都感覺親切和熟悉。

酒會提供些小點心,我帶著女兒在各個台子前轉。遇到一個中年華人好幾次,他還總瞄我的名牌,我想莫非是以前的同學,但又沒印象。我帶著疑問看向他,他走過來問我是否XX年在校,我們聊了幾句,原來我曾做過他本科課程的TA,還幫過他的忙。

那時給本科課程做TA的好些個是國內來的,主要是幫改作業和考卷,平時很少有人到辦公室來找我們,但快到期末時就有人來了,多是華人。那時從國內直接來讀本科的人極少,因為當時國內收入少、付不起學費。係裏本科生能看到的華人要麽是東南亞等富裕地區來的,要麽是國內來的但已在國外讀了碩士博士轉專業來補本科課程的。

東南亞來的本科生就幾個,平時從來不和我們國內來的人說話。等某門課不好過了而國內來的又當了TA,他們也會找來,這時發現他們是會說國語的,也是會套近乎的。都是華人,我們一般改卷子也都盡量抬抬手。

國內來的轉專業的理工底子強,一般都會盡量一學期多選課、希望早點達到要求,如果時間不夠用,有些課就會顧此失彼。都是國內來的,隻要是打了招呼的,我們改卷子時都會能放水的盡量放水。

像我在酒會上遇到的這位,當年要轉專業補的本科課程一定要達到多少GPA,我做TA的這門課的分數就很重要,當年我是盡力幫忙了,沒想到過了這麽多年了他還記得。我們聊了一下係裏的情況,他也是這次我唯一遇見的原來國內來的故人。

女兒吃了幾塊cheese和小點心就說飽了,她平時很能吃的。已是晚上八點多,估計這一天她也累了,我帶她離場。身後酒會正酣。

第二天上午係裏舉辦本科生的研究報告會,我們又去轉了一下。大概有二十個大四的學生把他們的研究課題貼在展板上,然後他們在展板前講解。放眼望去,一大半都是中國學生,還有幾個看起來像印度的,白人學生可能就一兩個,這大概也側麵代表了理工領域的學生分布現狀。

又帶女兒去參觀係裏,然後我們就結束了這次係慶之行。

最後一站,就是當年我們窮學生“扶牆進、扶牆出”的寶地-中國城自助餐廳。我正好之前寫了篇文講當年扶牆的事,也給女兒看了,她很期待,特意早上沒吃早餐,準備去體驗扶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