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登上王位源於愛德華八世的退位
文章來源: ToClouds2022-09-20 05:11:48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葬禮受到全球矚目,多國政要到達英國向這位七十年勤懇為國的君王致敬。女王一生以責任為先,除了她本人內心對國家人民的忠誠外,也部份與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當年不負責任的退位有關。

王室在現代並不是必須品,歐洲曆史上的多國王室早已飄散在風裏,英國王室在英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需要王室成員兢兢業業地維護的。

讓我們來看看1936年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拋棄君主的責任一退了之的率性行為對英國王室的聲譽造成怎麽樣的重大打擊,以至於民間出現了不少廢除王室的聲音。

在這個緊急時刻,女王一家臨危受命、從熱愛閑散的羞怯小家庭艱辛成長為承擔重任的第一家庭,又在二戰納粹襲擊時誓與英國共存亡、帶領人民取得偉大勝利,這樣才挽回了王室的聲譽並把它推向高峰!

(愛德華八世退位)

 

在這個波折的過程中,女王從一個無憂無慮、王室旁係的小公主,跟隨著為國家嘔心瀝血的父親喬治六世的教導,在26歲時成長成一個誓言為民的國家領袖,她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貫穿了她整個七十年的在位期。這是女王在21歲時的話:I declare before you all that my whole life. Whether it be long or short,shall be devoted to your service, to our great imperial family, to which we all belong.

女王登基宣誓:

 

 

愛德華是女王祖父喬治五世的長子,他在登基前是個花花公子,情人無數,尤喜與已婚婦人交往。他迷上了美國來的辛普森夫人,這是位商人妻子,已經離過一次婚。王室對這段關係是否定的,但愛德華在登基為愛德華八世之後提出要與辛普森夫人結婚,可是當時辛普森夫人還在和辛普森先生的婚姻內。(至於辛普森夫人對愛德華是真愛還是為了頭銜地位錢財,這就說來話長,是另一個故事了。)

(愛德華與離過兩次婚的辛普森夫人)

 

英國議會內閣肯定不能答應這樁婚事--國王是英國教會的領袖,而當時教會是不允許離婚的。更糟的是,英國國王還是英聯邦多個盟國的國王和印度皇帝,當時印度明確答複不願意要一個離婚兩次的婦人做印度皇後,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英聯邦國家也都明確反對辛普森當王後。如果愛德華八世一意孤行,英聯邦就會分崩離析,這可是祖宗家業。

(當年的報紙報道憲政危機)

 

英國陷入了憲政危機,英國內閣議會、王室和人民都期望愛德華八世放棄娶辛普森夫人的念頭,以國家為重。可愛德華一定要達成自己的心願,內閣隻能提議他退位以希望他慎重考慮。但是!愛德華表示寧願放棄王位也要娶辛普森,而且他很快就簽署了退位聲明,根本不管身後會留下什麽爛攤子。

英國內閣議會、王室和人民都對愛德華極度失望,人民質疑這樣一個不把國家放在心上的人如何成為英國的領袖,進而懷疑整個王室對英國的忠心,王室的聲譽在人民心中跌到了穀底,民間要求廢除王室的呼聲漸高。

 

 

倉促之間,瑪麗王太後隻有要求二兒子即女王的父親必須繼位為國王。女王的父母瞬間幾乎被巨大的壓力壓垮,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做過準備。女王的父親從小患有嚴重口吃,很畏懼在公眾場合出現,他喜歡他的家庭遠離宮廷過田園的生活,一旦成為國王,對他的心理和身體都是巨大的挑戰。但當時沒有其它的選擇,內憂外患下,女王的父母匆忙登基為喬治六世國王和王後,女王也從本來和王位幾乎無緣的無憂小女孩變成了王位的第一繼承人。

(女王一家在登基後亮相。女王父母喬治六世和王後強顏歡笑,中間是深受大兒子愛德華退位打擊的瑪麗王太後。照片裏隻有還不諳世事的兩個小姑娘在開心。)

 

如果我們在今天的報刊、電影中看愛德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它的表麵會包裹一層厚厚的浪漫色彩,但剝開這層浪漫之後的真相是不那麽美好的。愛德華的抉擇表麵上看是選擇了自由和愛情,但實際上顯示了他極端的自私自利,他徹底拋棄了對國家、對人民、對王室家庭的責任。

退位後的愛德華離開英國,但他從來不想放棄王室身份帶來的富貴生活,他和辛普森夫人的生活是奢華的,辛普森夫人也是多款著名珠寶的擁有者。

(愛德華送給辛普森夫人很多名貴的珠寶)

 

而愛德華最不能讓英國人民原諒的是他在政治上和英國站在對立麵。辛普森夫人是狂熱的納粹德國支持者,愛德華也同情納粹,在二戰爆發前期,他們夫婦去德國和希特勒會麵,成為希特勒的座上賓,這讓英國的盟友們懷疑英國的立場。

(愛德華和辛普森與希特勒)

 

二戰爆發後,英國和德國是死敵,但辛普森夫人竟然利用她在上流社會的渠道收集英國和盟軍情報交給德國,對此愛德華不可能不知情、甚至可能還進行了協助,這是對他的祖國英國嚴重的叛國行為!

(二戰中倫敦遭到德國轟炸。國王喬治六世一家誓與倫敦共存亡。國王夫婦視察廢墟)

 

戰後愛德華多次申請回英國居住,但都被王室拒絕,直到他去世後靈柩才回到英國。

女王一生以責任為重和愛德華八世的率性而為形成了對比。責任和榮耀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