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保基金枯竭會是什麽後果?
文章來源: jenning2023-09-28 02:14:01

美國的社保金和IRA等退休金,表麵上看很相似:年輕工作時出錢,退休不工作的時候再拿錢享受。

IRA、401K、甚至是一些政府和公司的pension等,都可以通過不斷存錢,利滾利,把球滾大。當然,利滾利需要時間,時間在其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或者說這錢是時間掙來的。現在存1,以後可以拿N(N>1)。

而美國社保基金,卻根本不是那回事兒。

美國的社保基金(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s,包括OASIDI基金)是這樣運作的:工作的人當年交的社保金(也包括雇主交的部分),先用來付給當年拿社保的人,如果當年有盈餘,會存到社保基金去;如果當年交的社保金不夠,會從社保基金儲蓄中墊補。

跟其它基金相比,美國社保基金是個怪物:

  • 美國的社保基金是典型的擊鼓傳花式的Ponzi Scheme,拿社保金之人拿的錢,絕大多數是直接從別人手中拿到的,絕大多數錢根本沒有利滾利的機會
  • 社保金中多餘的儲蓄,會投到特殊的政府債券中去,這類債券的回報跟一般政府債券基本相同,隻是可以隨時以麵值兌現。至少在過去近二十年,政府債券的回報是極低的。目前社保金的回報約2.4%,2021年時的回報約1.3%。可見,社保基金盡管也利滾利,但是滾動速度可能連通脹都趕不上。別的投資,一般越滾越多,社保基金則越滾越少(考慮通脹後)。隨著美國債券回報的增加,以後會不會改觀,還有待觀察。

到2021年,社保基金仍然有盈餘,也就是說年入大於出。但隨著美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從2022年開始,社保基金開始每年出現虧損,也就是說出大於入。照目前的速度,社保基金的儲蓄會在2034年枯竭。

那社保基金枯竭後會有什麽後果呢?

有些人對社保金有些誤解,認為一旦社保基金枯竭,以後拿的社保金會是零。不是這樣的,不會是零,而是隻能拿工作的人當年交的社保收入。照目前的估算,約是應拿社保金的74~80%。也就是說,會少拿20%多點。

但即便少拿20%,後果仍然是非常嚴重的,這會不會發生呢?

結論是:直接降低20%的可能性很小!

為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先回顧點曆史知識。

美國的社保基金是1935年開始建立的,後來經曆了很多改革。

1975年,美國政府估計社保基金會在1979年枯竭,於是,國會在1977年立法,增加了payroll tax, 並略微降低了每個人應拿的社保金額。

到八十年代初期,美國發生經濟衰退,社保基金又發生嚴重的財政問題,最終,國會在1983年立法,把正式退休年齡,由65歲逐漸增加到67歲。注意,這個逐漸是非常緩慢的,1937年以前出生的正式退休年齡是65, 1943~1954年出生的正式退休年齡是66,1960年以後出生的正式退休年齡正式退休年齡67。而1937~1942間, 1955~1959間,正式退休年齡都是按月份調整的。這個過度非常緩慢,相差不幾歲的人變化不大,隻有相差一二十歲的人才能感覺到變化。

可見,美國社保基金麵臨枯竭並不是頭一次,估計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如果曆史能給我們任何啟示的話,我相信,到時政府和國會不會無動於衷,任憑社保額大幅下降。更可能的是故伎重演,而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

  • 增加Payroll Tax
  • 增加或者是取消Payroll Tax 收入cap
  • 逐漸增加正式退休年齡
  • 調整早拿和晚拿係數百分比
  • 允許社保基金投資風險稍微大、回報高點的投資
  • 等等

最終結果可能會小幅降低社保金額,但幅度不會太大。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我的水晶球準不準,哈哈!

單從投資回報上講,社保基金是一種巨差的投資。這個社會之所以仍需要它,是因為它可以部分擬補人性的弱點,這就是,絕大多數人在錢財上缺乏自控力。若政府不進行幹預,預先強製扣留部分款項並等到以後再發放,很多人退休後可能會餓死在大街上,從而引發社會問題。

可見,社保基金還真是與社會安全有關哎!

建寧 202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