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我不理解又理解的人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3-12-22 05:24:03

王府劍客猜文活動投稿文(修改版)

 

我認識他有很多年了,他是一個有錢的普通台灣人,他喜歡掙錢、喜歡省錢、又喜歡送錢,在我周圍認識的人當中,他對金錢的態度讓我既不理解又理解。

 

掙錢

他是家中六個孩子中的老幺,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他一出生就得到了父母的寵愛,從此,養成了想幹啥就幹啥的性格,他是家中最自由散漫的人。

 

到了讀書的年齡,他進入了小學,但他總是班裏最坐不住的那個學生,天生就不愛讀書,上課時不專心聽講,隻要窗外有什麽動靜,什麽聲音,他就把注意力轉移到窗外。他不是什麽多動症,也不是什麽智商有問題的孩子,恰恰相反,他是家裏幾個孩子中最聰明最活躍的一個,雖然年齡最小,但出鬼點子最多。

 

從幾歲開始,他對錢就有一種特別的偏愛,就開始琢磨要如何“掙”到錢。媽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每次參加教會活動喜歡帶著他(家裏其他的孩子叫不動,不願意去,可是他很乖巧,願意跟著媽媽去)。媽媽去參加教會活動會帶一些吃的,糖果、點心、水果等等,他每次都會從媽媽的教會貢品中拿出一兩個,說自己想吃,媽媽寵愛他,還讓他多拿一點。其實,他拿了這些吃的不是給自己吃,而是跟其他小朋友換錢,然後把錢攢起來。

 

到了小學高年級的時候,他又開始把自己“掙來的錢”去批發市場買學習用品,之後,拿到學校偷偷賣給同學,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積累,很快他有了自己的“小金庫”。

 

進入初中,他掙錢的方式越來越多了,除了從媽媽那裏掙錢和向同學賣東西之外,他開始晚上到小巷子裏擺小地攤,一塊一塊錢的掙,錢越掙越多。

 

初中畢業後,他向家人宣布,不想讀高中了,希望找份工作掙錢。當時父母堅決不同意,家裏雖然不算富裕,但平民的生活還過得去,不需要他打工掙錢補貼家用,從來也沒有指望過他去掙錢支援家裏的開銷,父母希望他再怎麽著也得讀完高中,以後上不上大學就不管了。

 

從小被寵愛,他才不把父母的想法放在眼裏,到了報名考高中的時候,他放棄了。最後,父母沒有辦法,隻好依了他。一個連高中文憑都沒有的人,在社會上打工隻能做一些雜工,或者苦力工,掙的錢也不多。混了幾年之後,他沒有掙到自己期望掙到的大錢。於是,他開始動腦筋想其他的辦法。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台灣的出國潮高漲,有出國定居的,有出國留學的,也有出國當勞工的,於是,他向父母表示,他要想辦法出國打工。

 

他的父親有位好友當時在美國亞特蘭大做工程師,父親請求朋友幫忙,最後,也不知道他是怎樣拿到了美國簽證,十九歲的他居然真的去了美國投奔那位叔叔。他在亞特蘭大待了兩三年之後,又一個人去了紐約,他在紐約的一家餐館學做廚師。由於他媽媽很會做菜,廚藝很棒,他從小喜歡跟著媽媽在廚房裏轉,一邊幫媽媽幹雜活,一邊吃東西,耳濡目染,他學到了一些做菜的要領,餐館老板一眼看中了他的潛力,讓他留下來做大廚助理。

 

他個子高大,長得也帥,身強體壯,其形象跟博友可可小說中的穀雨很相似。很快,他在紐約這家有檔次的中餐館當上了大廚,當他做的菜被新客人稱讚時,老板就讓他走出來向客人當麵致謝,他的帥氣讓新客人,尤其是女性客人驚歎不已,自然這些客人都成為餐館的常客。

 

幾年後,餐館大老板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老板的祖籍是江浙人,女兒長得清秀,女兒對這位帥氣又有能力的廚師也很鍾情,於是,他跟老板女兒順理成章地結婚成家。老板成為了老丈人,老丈人知道他很聰明,決定將來把餐館業傳給他,老丈人手把手的教他如何管理餐館。

 

從小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顯然他是不願意永遠在老丈人的眼皮底下過日子,不久後,他決定帶著妻兒去西雅圖發展,看著他真心對女兒好的份上,老丈人依了他,給了他一些啟動資金。

 

他在西雅圖的富人區開了一家高檔中餐館,生意紅紅火火,自然財源滾滾。但是,他一直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一直想掙更多的錢。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對外開放,各行各業開始起步。他看準了時機,關了西雅圖的餐館,拿著錢去中國大陸發展。他在廣州跟幾個台灣朋友合夥(其中還有齊秦入股),開了一家大型歌舞廳,那個時候,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實驗田”,國家給予了很多的開放政策,讓經濟盡快活躍起來。大型歌舞廳是中國主要的娛樂場所,他出大錢,邀請了港台的DJ,把歌舞廳打造成了當時中國第一家最現代化的歌舞廳。

 

他的歌舞廳在廣州一炮而紅,場場爆滿,歌舞廳不僅僅是唱歌跳舞,更多的是酒水的消費。幾年之後,他掙得盆滿缽滿,他的目光開始盯向上海,後來,他把廣州的歌舞廳賣掉,在上海開了一家規模更大更現代化的歌舞廳,生意依然紅紅火火。

 

人們都說,男人有錢就變壞,此話放在他的身上還真是那麽回事,你想想,歌舞廳是什麽場所,是“醉生夢死”的地方,在紅燈綠酒之中,他犯了男人最容易犯的錯,外麵有了年輕貌美的女人。妻子不能忍受,一氣之下帶著兒子回美國西雅圖,跟他離婚了。他是一個有心有肺的人,離婚時給了妻子大半個家業,讓妻子一輩子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

 

九十年代末,他又把上海的歌舞廳賣了,去北京開了中國最大最豪華的歌舞廳,當年風靡全京城,為此,他有被譽為“中國歌舞廳教父”。在中國娛樂業發展,如果沒有黑白兩道罩著,那是寸步難行,他非常聰明,通過關係,給中國一個元老的孫女一些幹股份,等於每年白送錢給她,他的歌舞廳穩坐中國第一。

 

北京的歌舞廳更是賺得盆滿缽滿,直到某一年,那位元老病逝了,後台沒了,他最後不得不賣掉歌舞廳,永遠離開了中國歌舞廳的舞台,卸甲歸田,從此過上了隨心所欲的悠閑生活,當然,他想掙錢的心沒有消停過,炒外幣、炒股票、炒黃金、炒期貨,樣樣他都幹過,錢越折騰越多。

 

省錢

在他兒時的那個年代,就算在台灣,人們的生活也不富裕,加上他家孩子又多,所以,他家的生活水平隻能算是中等。在父母平時省吃儉用的影響之下,他也養成了不亂花錢和盡量省錢的好習慣,他總是把掙來的錢都存起來,喜歡看到數字的增加。沒錢的時候是如此,有了一些錢的時候也是如此,有了大錢的時候還是如此。

 

他有一句座右銘:“省錢就等於賺錢,省得越多就等於賺得越多。” 所以,他總是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能省就省。

 

他有上數億元人民幣的身價,但過著卻是普通人的日子。自從離婚後,他前前後後不知交往了多少女人,大多數都是年輕女性,他還一度包養了一名女大學生好幾年。女孩子們愛上的是他的錢,如果她們得不到想要的那麽多錢,她們就揮手說拜拜。他喜歡女人,可是,他不願意為女人花太多的錢,更不願意跟女人結婚,不結婚分手的時候也不會分他的財產。結果,最終他接觸的年輕女人們都離他而去,現在他成為了獨居的中年大叔。

 

他居住的房子很大,裝潢也還可以,但買的家具很一般,為了省錢,買家具的時候他到處比較價格,最後買的家具跟他的房子裝潢完全不搭調。

 

現在居住大城市的人都不會自己打掃房間,一般是請鍾點工定期打掃衛生,尤其是窗戶玻璃,自己清潔很麻煩。可他從來舍不得花錢請人打掃衛生,都是自己打掃,你想想,有多少男人喜歡打理房間的衛生?他每幾個月才自己打掃房間衛生一次,一兩年才擦窗戶玻璃一次,而且都是馬馬虎虎了事。所以,他的家一看就是單身漢的窩。

 

為了省錢,他搭乘飛機,尤其長途飛機,能轉機就轉機,很少搭乘直飛的飛機。坐經濟艙是他的首選,隻坐過一次頭等艙,那是裏程升等,不是他花錢買來坐的。

 

別以為他沒有文憑就不知道古今中外的人和事,他小時候經常跟著媽媽參加教會活動,還真知道一些人世間做人的道理。他經常說,比起蘇東坡的省吃儉用,他還差得遠呐。

 

他說,蘇東坡被貶官來到黃州時,生活窘迫,為了渡過困境,蘇東坡訂出了一套特殊的計劃開支辦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後又將每份分為30小份,每天隻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錢掛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來用,準餘不準超。剩餘的錢,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備意外開支之需。

 

他雖然沒有像蘇東坡那樣精打細算的過日子,但平常的開銷也是能省就省,吃、穿、用的東西總喜歡挑有打折的才買,家用電器都買節能的商品。他很少穿大名牌,走在大街上,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中年男人。

 

送錢

他是一個非常節省的人,但他不是一個摳門的吝嗇鬼。他心地善良,如果他走在路上,看見有乞丐要錢,他會掏出腰包給點錢。

 

他富有同情心,以前他的歌舞廳裏有一位員工突然發現得了血癌,需要錢治病,作為老板,他拿出十萬元送給這位員工治病,在那個時候,十萬元人民幣算是很多的。他還保留這位員工的職位,隻要員工能夠上班,他給他安排輕鬆的工作,讓員工有薪水拿。

 

他對工作表現好的員工們總是發豐厚的獎金加以鼓勵,所以,他的員工都很死心塌地地為他工作。員工犯了錯,造成了經濟損失,他雖然會象征性的處罰員工,但也給員工悔過自新的機會。

 

他的父母離世後,留下的遺產他一分不要,把他的那份分給其他的哥哥姐姐。平時,他家裏的親人誰有困難需要幫助,他都慷慨解囊。

 

他也是一個很懂得禮數的人,從不占別人的便宜,相反,待人很真誠大方,朋友們相約一起吃飯,總是他買單,他去拜訪誰,從不會空手而去。

 

他不主動去找慈善機構,但是,如果有慈善機構找到他,需要他資助,他會給予一定的幫助。拿他自己的話說:“我把錢送給別人,不心痛,自己花多了會心痛。”

 

如果有人問,難道他就沒有花錢的時候?說實在話,我還真沒看到過他為自己大手大腳的花錢。年輕時他有抽煙喝酒,自從心髒出現了問題,按了支架之後,他平常的生活很簡單,不喝酒、不抽煙、不去旅行(他常說,一個人有什麽好旅行的?)。他花得最多的錢就是買吃的,因為他做過廚師,喜歡吃,也會吃,更會做吃的,自己做菜買的食材都是最好的,有時候他做好菜,請我和我先生去他家享用,他做出來的菜,味道和擺盤就跟高檔餐館一樣。

 

他最大的花錢,就是花在兒子身上,那才是大把大把錢的花出去,兒子在西雅圖結婚買房,開辦公司都是用他的錢,十足的“討債鬼”。自己唯一的兒子,他願意為他花錢,中國人的父母不都是這樣嗎?願意為孩子付出。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千人千麵。有的人愛錢如命;有的人視金錢如糞土;有的人可以把畢生的積蓄全部捐出去;有的人則可以為小錢而大打出手,甚至鬧出人命。

 

有人說,一個人的真實人品,藏在他對“錢”的態度裏,正如莎士比亞所言:“錢是一根偉大的魔杖,隨隨便便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模樣。” 這個故事中的他,喜歡錢,靠自己的努力掙錢,他勤儉持家,不揮金如土,他不吝嗇錢財,願意用錢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算是一個有錢有品的人,但不是一個討愛錢的女人所喜歡的人:)

 

我最不理解他的是,為什麽在金錢上要這樣苛刻的對待自己?人生苦短,為什麽不多為自己花花錢,讓自己的日子過得舒坦一些?

 

然而,我也最理解他,也最佩服他的是,他雖然對自己苛刻,省吃儉用,卻對別人很大方,他寧願自己少花錢,也願意拿出錢去幫助別人。對他來說,省錢是一種生活習慣,幾十年如一日,這種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他覺得省吃儉用才能給他帶來快樂,過這樣的生活才使他舒坦。

 

人啊,自己想怎麽過就怎麽過吧!

 

任素汐是目前中國比較紅的女演員和歌手,由她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歲歲》非常好聽,是目前國內很火的歌,這首歌是電視劇《故鄉,別來無恙》的主題曲。我今天翻唱了,希望你能喜歡。

 

 

 

 

 

 

12/22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