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李克強的兩岸關係政策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3-11-03 05:53:45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的突然去世,震驚了全世界,更震驚了全台灣,這一周來,台灣的大小媒體都在不斷地報道和評論,人們除了對於李克強的英年早逝表示遺憾,對不明真相的突然離世表示猜疑和不解之外,談論最多的還是李克強總理在世時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做出了哪些實質性的貢獻?以及他對兩岸經貿往來的政策是什麽?李克強總理的去世對兩岸關係有何影響?

 

李克強的突然去世,台灣媒體是這樣評價他的:這位大陸經濟學博士,有著理性、務實,不重視意識形態的治國理政思維,在他的治理下,中國這十年的經濟在風險中平穩邁進

 

在兩岸關係方麵,台灣普遍認為,與那些極端戰狼式的叫囂“不放棄武力”相比,李克強的對台政策和論述相對寬鬆而柔和,充滿溫文爾雅和民族主義情懷。在李克強擔任中國總理的這十年間,尤其是後來的台灣蔡英文執政期間,兩岸關係發展幾度陷入兵凶戰危狀態,而李克強卻一邊堅持“一中原則”、另一邊堅持“兩岸共同家園”的原則,堅持“兩岸一家親”的柔性訴求,他在講話和論述中,很少運用軍事或外交恐嚇等方麵的語言。

 

比如,2015年3月,李克強在中國兩會會後總理的中外記者會上表示,“大陸會繼續維護台資企業和台商的合法權益,保持合理優惠政策“、“大陸會先一步對台灣開放,且對台灣開放的力度和深度會更大一些。”

 

時隔一個月後,李克強赴廈門考察時,有台商向他表示擔憂,擔心大陸對台商的優惠政策有變,李克強當場表態:“我給你們吃一顆定心丸!”、“因為我們是同胞”,他強調,對台商的優惠政策不會改變,已製定的一些政策,已簽約的合約繼續有效。”

 

在今年的3月,李克強發布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涉台部分一共有161個字,他再次強調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李克強的突然離世,在台灣反應最強烈的是那些台商,因為他們直接跟中國大陸打交道,對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有切身的體會,對大陸官員更直接的了解。

 

據台灣的前立法委員蔡先生說,大部分的台商和台幹對李克強的去世表示很遺憾,他們對李克強很感念,因為他一直對台商照顧有佳,他在處理兩岸關係中,在中共政壇上是標準的“溫和派”,即使民進黨一直反中,但是,他們對李克強從來沒有太負麵的言辭。李克強在兩岸關係上的溫和路線達到了“以柔克剛”的效果,民進黨想猖狂也猖狂不起來。

 

說到“溫和派”,我倒覺得,在當今世界一片混亂,打來打去,殺來殺去的環境裏,溫和派是最值得我們讚賞和推行的。溫和派不是軟弱無能,不是優柔寡斷,相反的,溫和派的內心是強大的,是有控製的力量。柔性是一種大智慧,柔意味著能夠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被情緒和壓力左右;柔意味著能夠更好的傾聽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見,從而建立合作和共贏的關係;柔意味著能夠更好的適應變化和轉變,因為我們沒有固定的想法和做事的方式。

 

台商們認為,正是李克強的溫和,使得這十年來,台海兩邊的貿易總額幾乎是成長最快的年代,也是台灣從中國賺到最多外匯順差的年代。所以,很多台商對李克強十分的敬佩。

 

前兩天,我在台灣的新聞網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李克強若當總書記,北大同窗確信不會和台灣談一國兩製》。這位當年與李克強同一屆進入北京大學就讀的曆史學者表示,如果當年是李克強當上了總書記,而非習近平,中國社會將比現在好很多,甚至可能啟動政治體製改革,會台灣問題也會比較理性處理,絕不會談一國兩製。

 

他還坦言,李克強的思想是自由派,崇尚西方的自由和法學精神,他的學曆很高,如果當年是他當中國總書記,雖然統獨的問題還會存在,但李克強執政肯定會溫和得多,理性得多。他不可能允許台獨,但至少不會像現在動不動就威脅台灣,而且他不會跟台灣談一國兩製,可能會構思出“中華聯邦製”,與台灣談出更好的條件。

 

這位與李克強的同窗感歎道,李克強當年雄心勃勃地想改變中國體製,但最後反被這個體製葬送了,成為他一生最大的悲哀。

 

李克強的去世,兩岸關係的發展會不會受到影響?大多數台商認為,李克強的逝世,台商在中國的處境會發生改變,生存環境會惡化,恐怕很難像以前那樣享受一些特殊優惠待遇。據兩岸經貿研究學者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形勢不佳,他們還是需要外商和外資,但是,中國也正努力扶植自有供應鏈,台商可能難以像過去那樣享受諸多特殊待遇,隻能設法打入當地的供應鏈。

 

昨天,李克強已經火化了,一切的一切都已蓋棺定論。人死不能複生,但李克強的死讓中國人民的人心發生了改變,中國不再是最易服從的東方古國,從合肥的“鮮花革命”到上海的萬聖節,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在覺醒,他們厭倦了個人崇拜,也痛恨無休止的政治運動。中國人不再認命,不再聽話和順從,我們可以說,這是李克強總理留給中國人民的最大遺產!

 

今天是李克強總理的頭七,我翻唱了《我怎麽哭了這首歌,以自己的方式悼念他,願李克強總理一路走好!台灣歌星費翔曾經唱過這首歌,這是一首表達傷感情緒的歌,該歌曲中嗩呐的伴奏聲更表達出一種悲哀之情。

 

 

 

這是我拍的台北的日落(攝於9/24/23):

在最深的黑暗中,

才有最亮的燭光;

在最黑暗的時代裏,

才能顯露最光輝的人性。

 

 

 

 

 

11/3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