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學會做減法· 畢加索的減法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3-01-29 17:29:30

我和閨蜜們每次出遊都不是為了觀賞大自然的風景,都不算是真正的旅行,我們每年出遊隻是找個地方聚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享受當地的美食,也拍拍照片,尤其是我們三個人的合照。我們希望這樣的“傳統”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我們都老去,直到我們都走不動路的時候。

 

因為疫情,三年之後,我們閨蜜們仨終於這個月中旬在加州相聚了!

 

這一次,我們閨蜜們聊天的主題是圍繞著“死亡與活著”,說到死亡,加州T閨蜜的雙親早就已經走了,波士頓H閨蜜的父親2019年也走了,當時我們仨正在希臘遊。以前我們仨我的雙親是齊全的,沒想到突然這半年之間一下子全沒了。現在,我們仨隻有H閨蜜的媽媽一個老人。我和T閨蜜對H閨蜜說,“你媽媽現在是大家的寶貝,要盡量保住。”

 

H閨蜜的媽媽今年89歲,是一位很時尚優雅知性的老太太,她從青年到老年一直都愛美,喜歡接觸新鮮事物,頭腦清醒、思想活躍,現在玩手機裏麵的很多軟件,玩得得心應手。老太太也喜歡拍美照,我們見過老太太穿著旗袍的照相,很有風韻。我和T閨蜜經常說,老太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希望我們將來89歲也能像H閨蜜的媽媽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美到老!H閨蜜遺傳了她媽媽的所有好基因,挺好的。

我們聊死亡,自然聊到了我老爸不幸去世之後我的心情,閨蜜們給我了很多的安慰和開導,她們也分享了當年自己的親人去世後的心情,以及如何走出悲傷的經曆。T閨蜜的父親走得特別早,我們在上大學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因癌症去世了,當天,她還參加了期末考試,T閨蜜是我班的學霸,在這種極度悲傷的時候,她的考試成績依然是全班最好的。

 

H閨蜜的爸爸去世的時候,我們仨正在希臘聖托裏尼島遊玩,當天H閨蜜離開聖島從雅典飛羅馬,再從羅馬直飛重慶。在飛機上,H閨蜜完全不能合眼休息,一路上她帶著巨大的悲傷為父親寫下了悼詞。她說,她在飛機上寫悼詞的時候沒有流淚,整個追悼會上她也沒有流淚,倒是我和T閨蜜讀著她寫的悼詞時卻被感動得淚流滿麵。

 

這讓我想起了梁曉聲曾說的一句話:“如果最親的人去世了,最初你不會那麽痛,因為你緩不過來,反而最難過的是在之後的時光裏,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想起他時。

 

聊天時,我還跟閨蜜們聊了我初戀的死亡,她們早就知道我的初戀是誰,也知道我的初戀十幾年前就自殺身亡,但她們不知道初戀去世當天,我從外地趕去殯儀館送別時我悲痛欲絕的那些細節和當時的內心種種想法,那天,我第一次跟她們提起這些刻骨銘心的記憶。初戀的死亡是我第一次體會到我生命中猶如親人般的人離去的悲痛滋味,體會到一個鮮活的人原來可以突然之間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不見。

 

最近,我在翻閱餘華《活著》這本書(以前看過由這本書改編的電影),書中的一段話讓我對死亡有了另一層理解:生的終止不過是一場死亡,死亡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隻是走出了時間” 是的,我們這個世界是由空間和時間構成的,而時間是有方向性的,不可往複。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沿著直線形的時間,走過了時間的終結而已。讀《活著》這本書,讓我對生與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讓我失去雙親的悲傷得到了一點釋懷。

 

當然,我們閨蜜們聊天的話題更多的是“活著”,人到中年如何好好的活著?麵對中年的一些危機,如何把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以及如何製定將來合理的退休計劃等等

 

聊天討論的結果,我和閨蜜們最後一致認同,人到中年,要學會做減法

 

中年,是一個人的人生路中非常特殊的一段路程,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的定義,中年人的年齡段為45歲到65歲。在這大約二十年間,一個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及人格特征諸方麵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不分人的貴賤和貧富,每個人都會有,隻是程度或形式不同而已。

 

?人到中年,生理特征首先會發生一些變化,開始出現一些老化的症狀,比如皮膚、視力、聽力、肌肉及關節等都會開始老化。無論男女,如果此時身體的激素水平下降比較快,那麽老化的症狀也會進展較快。一般來說,女性50歲,男性60歲便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同時,一些慢性疾病也在中年開始出現。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 艾瑞克森(Erik Erikson)將正常人的一生分成了八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人都會麵臨新的挑戰, 從心理特征上來說,根據艾瑞克森的理論,人到中年可能會有認知能力的下降和創造能力的下降。

 

人到中年,社會壓力山大,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自信,又想努力求證自己,藥換新工作比較困難,再加上父母去世,兒女離家(空巢)等等因素,都容易導致“中年危機”。

 

所以,人們常說,人到中年的生活比黃連還苦,是負重前行,每天都是令人窒息的煎熬。

 

有一個成語“大道至簡,意思是大道理往往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其實,我們人生哲學裏的“減法”正是中年人應該借鑒的道。人到中年,學會給自己“減負”,才能讓自己輕鬆上陣,步履堅定,行穩致遠。

 

一,減少工作量。我的閨蜜們都表示,從現在開始,需要盡可能減少工作量。H閨蜜是臨床醫生,每天上班看的病人越來越多,病人多,paper work 也就多,電話服務也多。她現在經常是白天忙著看病人,晚上在家自己加班做paper work,很辛苦。她希望從今年開始,要麽減少上班時間(爭取每周再少上一天班),要麽減少病人的數量。T閨蜜在醫學院做教授,她今年也推掉了負責管理教學的工作,隻是單純地做教師和一些科研工作。她說,去年參與負責管理教學的工作,頭疼的事情太多了,要協調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關係,課程安排、教學評估,學生回饋等等,最後,忙得她血壓升高,身體亮起了紅燈。今年T閨蜜的工作就輕鬆多了。

 

二,減少過多的欲望人都有欲望,但欲望是可以節製的,過多的欲望隻會給人帶來精神負擔和壓力。我和閨蜜們現在的生活都很簡單和單純,除了工作之外,基本上就是家庭生活。我們現在也很少逛街購物,能不買的東西盡量不要亂買。我們仨都不追求什麽大名牌,選購的衣物自己喜歡就好。

 

三,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我非常同意有人所言:“人到中年,人生已經足夠擁擠了,沒有必要把太多的人請進自己的生命裏。” 過好自己的日子,對親人更好一點。斷絕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動,生活多一份簡單,就多一份快樂。我們仨除了保持一些老朋友關係,其它無關緊要的社會活動基本不參加。

 

四,減少關注周圍糟心的“爛人爛事”。《論語· 顏淵篇》裏有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意思是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這是孔子追求仁的一種境界。當然,作為凡人,要做到這幾點非常不容易,但是,作為中年人,我們可以盡量減少對爛人爛事的關注,更不必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和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事情上。

 

五,減少家裏的東西,斷舍離。這幾年以來,我們一直都在做這樣的事。我現在呆在紐約的時間越來越少,家裏很多東西用得也越來越少,我這次回紐約家,最主要的家務事就是清理東西和衣物,把不怎麽用的、穿的都清理出來,能捐的就捐,不能捐的就扔。T閨蜜家最近也清理了大量的書籍,她的老公很喜歡讀英文小說,來美國幾十年買了上千本英文小說,已經陸陸續續扔了很多,最後一批這個月正準備扔掉的時候,我和H閨蜜去加州,我們覺得太可惜了,選了幾本拿走。我好想多拿幾本,可惜箱子裝不下。

六,減少無法承受的親情和友情,該斷就斷。我們知道,親情和友情之所以讓人感到溫暖、感到幸福和讓人迷戀,那是因為這種人情裏有包容、支撐、理解和關愛。如果某一天,這樣的人情因誌不同道不合而造成一種心裏負擔,尤其我們在國外呆的時間久了,與國內很多人的觀念差異很大,共同語言越來越少,那麽,就可以考慮有的關係漸行漸遠,自然地該斷就斷。人到中年,怎樣輕鬆自在就怎樣過,如果某些人情成為了“人情債”,不如當初不欠債。

 

說到減法,在這裏給大家說一件有趣的事,這世上最擅長減法的人可能算是大畫家畢加索。畢加索一生酷愛畫牛,年輕時他畫的牛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畫的牛越來越簡練,筋骨凸顯,筆筆精湛。到了老年時,他畫的牛隻有寥寥數筆,把皮毛血肉全部減去了,隻剩一副骨架。而正是這幅隻有骨架的牛,成了畢加索的巔峰之作。畢加索自己說,他的成功來自於減法。我們在欣賞畢加索的很多繪畫作品中不難看出他的減法畫風。

人到中年,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生命是我們唯一寶貴的資源,要投入在最值得的東西上。人越成熟,越懂得簡化自己的生活。你們同意嗎?

 

這幾張照片是這次我們閨蜜們在加州的Newport Beach相聚時拍的,合照是用自拍器自拍的。

 

 

 

 

1/29 寫於紐約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