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爸 陽 了!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2-12-18 06:54:19

中國的防疫政策“新十條”出來之後,中國寒冬的第一波奧密克戎疫情如洪水猛獸般迅速席卷全國,每天早上打開微信全是“羊”的報告聲,一隻隻的羊陸續在微信平台裏湧出。

 

中國人的智慧真是了得,以當年劃分階級成分那樣的速度,迅速把羊劃分出“北方的羊”和“南方的羊”,再細劃分為沸羊羊、喜羊羊、暖羊羊、懶羊羊…

 

眼看著一大片片羊群在壯大,我的心越來越緊張,我最最擔心就是我老爸,老爸沒有打過疫苗,90多歲了,癌症晚期,冠心病幾十年,有高血壓和支氣管哮喘等基礎疾病,我知道,老爸一旦陽了肯定“洗白”(重慶方言)。因為,按照台灣今年奧密克戎疫情的死亡案例分析來看,大多數感染後往生者都是80、90歲以上的老人,有的老人甚至打過三針疫苗都沒有逃過感染一劫,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是重症和死亡的高發群體。

 

心理學中的墨菲定律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你越怕什麽還真會越發生什麽,昨天晚上我妹妹給我打電話,老爸“羊”了!

 

接到電話那一刻,我嚇得半死,腿腳發軟,我忍不住哭了,仿佛病毒就是法官,已經準備給老爸判重刑。聽到我的哭聲,電話那頭妹妹趕緊安慰我,她說老爸目前情況還好,症狀不算嚴重。

 

其實,老爸已經感染兩天了,妹妹當初不想告訴我,怕我著急。她看這兩天老爸情況還算平穩才告訴我。自從這波疫情大爆發以來,老爸完全沒有出門,也沒有接觸過任何外來的人,隻有保姆照顧老爸。前段時間妹妹一家全羊了,所以,妹妹一直沒有去老爸家,每天隻是叮囑保姆如何注意防護,如何保護好老爸。

 

真是防不勝防,保姆還是羊了。保姆羊了,自然老爸難保。不幸中之大幸,保姆是溫和的羊,沒有發燒,沒有全身酸痛,隻有輕微的感冒症狀,一點點的咳嗽,她還能照常做家務。

 

在這之前,我每天給妹妹通微信,根據台灣的疫情經驗,我告訴妹妹,假如老爸羊了,無論症狀如何,立刻去醫院,因為,台灣在奧密克戎爆發時,有些老人感染當初症狀不嚴重,但會突然發生危及狀況,有的老人緊急送醫院都來不及。所以,當發現老爸羊了時,妹妹趕緊打120,希望能及時送醫院,結果根本打不進去。

 

妹妹隻好自己開車,先去老爸經常住的醫院(重慶市第八人民醫院,屬於政府機關專屬醫院)找醫生,希望給老爸預約床位。這個時候,我妹妹已經由陽轉陰了,可以出門。妹妹走進醫院一看,一片混亂,醫護人員少,病人多,醫院擠滿了病人,不一定全是新冠患者。醫生告訴我妹妹,不是危急關頭別來醫院,不可能收住院,現在住院部沒有什麽醫生護士了,都羊了…

 

沒有辦法,老爸隻好在家裏觀察,在家裏自己扛了。老爸感染後多數時間是低燒,37.4度左右,早上起來體溫正常,昨天有感到身體不太舒服,輕微頭痛和肌肉酸痛,有點咳嗽,妹妹給他吃了一些感冒衝劑、止咳藥和Tylenol (我從美國買的),家裏有手指血氧飽和度儀和製氧機,老爸可以在家裏吸氧,查血氧飽和度一直正常。

 

今天是老爸羊了第四天,情況平穩,體溫一直是37.1-37.5之間,精神狀態還不錯,正常吃飯睡覺,有輕微的咳嗽,白天看電視跟平常一樣。感謝上帝的眷顧,老爸目前看來可以平安度過這一劫。我還是告訴保姆,依然不能大意,嚴密觀察病情發展。

 

真是同病不同命,我妹夫的媽媽在全國開放的前幾天就羊了,當時發高燒,症狀比較嚴重,雖然已經過了近二十天,其他症狀都緩解了,但心髒一直不舒服,今天更加嚴重,心跳隻有40多次/分鍾,危及到了生命,今天,妹妹和妹夫跑了幾家醫院,終於找到一家小型的部隊醫院才將老人安排住院治療。

 

中國這樣突然的防疫政策開放是對老人、有基礎病患者和其他危急重病者的極大傷害。目前,我在醫院第一線的同學們幾乎都羊了,醫護人員感染率超過了80%。我有一個同學是成都一家大醫院的麻醉師,他羊了,據他說,他們醫院的麻醉師和手術室護士基本上都羊了,醫院沒法做手術,隻有非常危急的病人才能安排急診手術。現在國內的奧密克戎疫情才剛剛開始,還沒有到達高峰期,真不敢想象,到高峰時期,醫院將是怎樣的狀況。

 

說到這裏,我又不得不提一下台灣的防疫政策。台灣的奧密克戎疫情是在今年的4月初開始爆發的,我當時寫了一篇題目為《台灣的“類共存”防疫策略可行嗎?》的博文,在該文中,我介紹了同樣麵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當時的台灣政府采取了既不是像大陸那樣的“清零”政策,也不是像歐美那樣的與病毒“共存”的政策,而是根據當時的台灣民眾疫苗覆蓋率還不夠的具體情況,先決定實施“中間地帶的方法,也就是“類共存”方式,其主要目標是減災”,做到“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然後,等待條件許可,再慢慢走向全麵“與病毒共存”。

 

在“類共存”階段,台灣政府都做了哪些準備?首先,加強疫苗接種是關鍵,台灣政府和民間團體和商家紛紛想辦法進口疫苗,全麵開展進口疫苗接種。

 

其次,準備抗新冠病毒的藥物以及藥物管理,開始進口大量的輝瑞公司的抗新冠病毒藥物。所有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由政府支付,輕症患者在家居家隔離時,社區藥局將提供服務,藥師把需要的藥送到家裏。

 

再者,馬上建立app,網上看病係統“健康益友”,讓感染的病人立刻在網上就診,醫生根據病人病情開處方藥,病人在住家附近的藥房即可獲得藥品,這樣避免了感染者都跑去醫院,從而減輕了醫院的負擔和醫護人員感染的機會。

 

另外,每個社區成立有專門的服務中心,為居家隔離者提供送餐、送日常用品、收垃圾等任何生活服務。居家隔離者的寵物也可以負責看管。

 

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台灣順利的度過了“類共存”時期,最終,台灣一步一步實現了“與病毒共存”的軟著陸。我個人認為,這樣的防疫政策才是真正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正因為有了這個“中間地帶”,台灣在奧密克戎高峰時期,民眾沒有恐慌、沒有搶購藥物,醫院沒有擠兌,醫護人員也沒有像現在國內那樣高感染率,其他疾病患者得到了及時的醫治。

 

現在的台灣,雖然感染總人數超過了850萬,每天也有1萬多的新增病例,但是,人民的生活和經濟秩序一切正常,與世界的疫情策略真正接軌。

 

聖誕節即將來臨,疫情之下,今天,我所居住的小社區舉行了一次溫馨的聖誕節活動,幾十家人如同一個大家庭,歡聚一堂,大家在今天台北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裏感受到了溫暖和快樂。

 

這些照片是今天聖誕節活動拍的,住家大樓大廳早早就布置好聖誕節裝飾,非常有節日氣氛。

 

 

 

 

 

12/18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