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盛宴· 台北菊花展(多圖)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2-12-11 06:37:03

深秋初冬是菊花盛開的季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台北的士林官邸都會舉辦菊花展,今年的菊展是第二十周年慶,所以,花展特別隆重,展出的菊花品種繁多,有近百種,台北的人們在深秋初冬時節享受了一場菊花盛宴!

 

我這是第三年次觀賞士林官邸的菊花展,每次到了菊花展,仿佛感覺自己走進了花的海洋,鋪天蓋地的菊花,數不勝數,每次都發現有新的品種出現。這幾天,台北天氣不太好,煙雨蒙蒙,即使這樣,也擋不住菊花嬌豔欲滴的綻放。一朵朵挨著一起的菊花,色彩豔麗、千姿百態、形態各異,它們或仰或傾,或聚或散;有的怒放著,有的含苞著,有的開始在凋謝著,它們在微風細雨中似歌似舞,看得我眼花繚亂,忍不住也欣喜若狂的說:“太美了!真是太美了!”,心裏想著,要是能抱一盆回家該是多麽的好。

 

菊花,有3000年的栽培曆史,在眾多的花卉中,唯有菊花原產於中國。在中國古典文學及文化中,菊花有著重要的地位,其與梅、蘭、竹合稱“四君子”。

 

據史料記載,在八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後來在日本發揚光大,最後成了日本的國花。十七世紀中葉,荷蘭商人又將菊花引入到歐洲,十八世紀傳入法國,十九世紀進入北美。如今,中國的菊花遍及全球。

 

有著悠久賞花曆史的菊花最得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說,其中最喜歡菊花者可算是陶淵明了,小學生都能朗朗上口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出自陶淵明筆下。《史氏菊譜》中有這樣一句話:“菊所以貴,苗可以菜,花可以藥,囊可以枕,釀可以飲。所以高人隱士,籬落畦圃之間,不可一日無此花也。” 人們認為,陶淵明就是這樣的隱士。

 

我那天去看菊花展時,菊展已接近尾聲,我看見有的菊花已經開始凋謝,花瓣萎縮,變色,但我發現,凋謝的花下麵很少有落下的花瓣。菊花殘謝之後一般不會凋落花瓣,不會像桃花、櫻花那樣一片一片掉落,落英繽紛。不過風雨大了,還是能吹落花瓣,對此,宋朝時期還有一段“王蘇改詩的典故。

 

有一天,蘇東坡去相府拜見王安石。剛好王安石不在,蘇東坡見王的案桌上有詠菊詩,隻寫了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見了暗自好笑,他認為,菊花即使幹枯也不會落花瓣,於是,他步王安石的原韻,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水果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讀過蘇東坡有嘲笑之意的續句之後,覺得蘇東坡觀察事物不夠全麵。後來二人政見不和,再後來,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又有一日,正是風雨交加,蘇東坡與友人在菊園賞菊,親眼見到了菊花落英繽紛,“滿地鋪金”的場麵。這時,他才懂得了當初錯批了王安石,還是自己見識不廣。最後,蘇東坡是否有向王安石道歉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說,就是因為蘇東坡的錯批了王安石,王安石才把他貶到黃州的。

 

王安石與蘇東坡既是朋友,也是“政敵”,王安石出於政治需要貶謫過蘇東坡,也出於道義和責任援救過蘇東坡。他們之間的恩怨人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一個光輝的節點。

 

這次的台北菊花展展出了近百種菊花,它們除了顏色各異,大小不同之外,菊花的花瓣真是千姿百態,有舌狀花瓣、管狀花瓣、絲狀花瓣,以及匙型和疊球狀花瓣等等,不同的花瓣形態決定了菊花的種類。在眾多的菊花品種裏,我特別鍾愛“雛菊”。

 

雛菊是菊花裏最小小的那種,野菊花基本上屬於雛菊種類。雛菊雖然沒有像其他菊花那般的大氣和嫵媚,也沒有像牡丹花那樣富貴高雅,沒有像玫瑰花那樣耀眼芬芳,也沒有像月季花那樣絢麗多彩,但是,它們小巧玲瓏,淡雅清新,低調而不失優雅。在我的心裏,雛菊代表了純潔無暇的愛,代表了和平與希望。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裏,有一篇是這樣描寫雛菊的:“鄉間有一條大路,路邊有一座別墅,在別墅附近的一條溝裏,長著一叢美麗的綠草,綠草叢中長著一棵小小的雛菊。太陽溫暖而光明的照著它,它時時刻刻都在不停地生長。一天早晨,它的花盛開了,光亮的小小花瓣,圍繞著一個金黃的太陽的中心撒開來,盡管它長在草裏,人們不會看到它,它也許要算作是一種可憐的、卑微的小花,但它卻是非常高興的,因為它可以把頭朝向太陽,瞧著太陽,靜聽百靈鳥在高空中唱歌。”

 

我經常在散步的時候,也能看見路邊綠草叢中的小野雛菊花,基本上是黃色和白色兩種。有時候,我會停下腳步,彎下腰,細細地觀賞它們,看著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是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向世人傳遞著快樂的信息。有時候,我會用手輕輕撫摸它那些小小的花瓣,觸覺感受著它們樸實無華的美,然後,我用手機把它們拍下來留作紀念,在我的手機相冊裏保存著許多這樣的小雛菊照片。

 

初冬,百花凋零,唯有菊花不懼寒冷,傲然開放,台北的菊花展打造了八個主題的展區,在疫情期間,為台北市民提供了一次菊花花卉大派對。

 

這些都是我在菊花展裏拍的,很多很多品種,不能全部都發:)

 

 

 

 

 

 

 

12/11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