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灣看選舉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2-11-26 06:08:58

被認為是下一屆台灣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今天的台灣九合一選舉在激烈競爭中降下帷幕,最終,國民黨大獲全勝,二十一個縣市中贏得了十三個縣市長選舉,蔣家第四代傳人蔣萬安當選為台北市市長!

 

蔣萬安在今晚宣布結果後與選民共慶勝利(網絡圖片)

 

今天的選舉日,從早上八點開始到下午四點結束。上午台北還下了一點零星小雨,下午則陽光明媚。昨天,全台灣各黨派都在為自己的候選人舉行最後的拉票造勢活動,好不熱鬧。昨天一整天,我家窗外時不時傳來高音喇叭宣傳車的聲音,好久沒有聽到這種高音喇叭聲,記得兒時在家鄉有聽過。

 

這是人的共性,隨時都表現出看誰的聲音大,好像聲音越大越有理,越有氣勢:)這種選舉造勢聲雖然很吵,雖然不太符合古人所言“有理不在聲高”,但是,這總比那些人民沒有選舉權的國家好,吵鬧說明有不同的聲音發出,代表著人民有當家作主的權利。

 

什麽是“九合一選舉”?九合一選舉是選出九種不同等級的公職人員,包括了直轄市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民意代表、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意代表,以及鎮長和裏長等。

 

今日的投票還有一項決議需要全民公投,將決定年滿18歲的中華民國國民是否有選舉、罷免、創製、複決、參加公投以及被選舉權(現在的選舉年齡是20歲以上)。在這個問題上,正反方有著很大的分歧(請見下圖),現在公投的結果還未出來。

 

下午,我陪先生去了住家附近的投票點(一所國民小學),他是去參加投票,我是去看熱鬧。台灣承認雙重國籍,如果遇上總統大選,許多在國外的台灣人都會飛回台灣投票。我先生是深藍色,每次選總統一定要參加,我記得馬英九選總統那一年,我先生給他所有在美國的親戚打電話,請他們無論如何回台灣投票,投馬英九:)

 

提到馬英九,我順便多說幾句,1998年馬英九競選台北市長時我和先生回了台灣,中秋之夜,馬英九到台北的眷村拉票,先生的弟弟是眷村的民眾領導,我們當時住在弟弟家。馬英九來了,中秋活動開始後,弟弟請我上台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下台後,馬英九表揚我唱得不錯,我跟他還合影留念,馬英九太帥了,在大帥哥麵前,我當時整個人真的是找不到北的感覺,照片中的我一幅傻傻的樣子,而馬英九招牌式的笑容迷死人不償命:)

 

今天是周六,台北的投票點人挺多的,大家手持投票通知單、身份證和個人印章,很有秩序的進入投票室,每個人領投票單登記時需按私人印章,以免重複投票。由於投票點不允許拍照,我站在外麵沒有拍成照。投票地點周圍沒有造勢的人,更沒有人群聚集和爭吵,氣氛很安靜、祥和。

 

看著絡繹不絕去投票的人們,作為局外人,我站在投票點外麵,感歎萬千,我在想,這場選戰,不管今天誰會當選,不管選舉結果是藍營還是綠營領先,這都是台灣人民的勝利,是台灣民主自由的勝利,我多麽希望我的祖國也能有這樣的爭戰,這樣的民選自由。都是中國人,今天,台灣的人民可以拿著選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縣市長,而在海峽的對麵,祖國的人民卻天天無奈和無助的被封鎖在家裏。一絲的悲哀從心底湧出…

 

這次選舉,因疫情,新冠病毒陽性居家自主隔離者不能出門參加投票,所以,投票率受到一些影響。

 

這些圖片是投票點(網絡圖片)、選票和選舉印章(網絡圖片)

 

借台灣的選舉日,我簡單跟大家說一說台灣的選舉製度,也是為我的博客做一次記錄。

 

台灣選舉已經有87年曆史了,最早出現在1935年11月,當時台灣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台灣的總督府舉行了州、市、街、莊議員選舉,這是台灣第一次殖民地的民選。那時的選舉條件比較嚴苛,首先必須是男性;其次必須年滿25歲;第三,必須年納稅在五日圓以上(相當於美金1.43元)。在當時,台灣400萬人口中,隻有2萬8千公民夠條件選舉。日治時期的選舉隻舉行了兩回,後來爆發了“大東亞戰爭”,選舉停止了。

(網絡圖片)

 

到了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收複了台灣,建立了台灣省,1946年,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在台灣舉行了各鄉、鎮、市的人民代表普選,這是台灣第一次實行普選,約240萬台灣公民參與了這次的普選。

 

台灣的普選以前都隻限於地方政府官員的選舉,很多年來,總統和副總統的選舉一直是由中華民國國民黨提名,由國民大會代表選出,感覺跟現在的大陸選舉類似。

 

直到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台灣真正地走向了民主化,那時,台灣的民進黨也開始壯大起來,1994年,台灣憲法在選舉上進行了修改,總統和副總統改為聯合競選,由公民直接選舉。1996年3月,台灣首次進行了總統和副總統全民直選,李登輝和連戰被選出第九任中華民國總統和副總統,任期四年,這次選舉標誌著台灣達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體製模式!

 

2000年3月,民進黨的陳水扁和呂秀蓮被選出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和副總統,台灣完成了第一次政黨輪替執政。無論人們如何的評價民選的總統,但至少,台灣做到了民主政治,這是中國人所需要追求的目標!

 

目前,台灣的選舉類型分三種:總統選舉、國會選舉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今日的九合一選舉就是屬於第三種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台灣選舉人的條件:1)具有中華民國國籍;2)實歲年滿20歲;3)在該地設籍4個月以上,如果是總統大選或公投,需要6個月以上;4)未受監護宣告。

 

今日的選舉是台海緊張局勢升級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投票選舉。雖然民進黨把“北京威脅”當作主軸之一,但是,他們的政策還是沒有經受住受考驗,最終慘敗。

 

這次台灣地方政府選舉有一個很大的看點,那就是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台北市長一直被認為是地方選舉的焦點,也被視為下屆總統大選的前哨戰,更會事關台灣政黨版圖氣勢消長。所以,台北市長的選舉是“抗中牌”與“蔣家牌”的對決。

 

下午四點鍾以後,我和先生一直坐在電視機旁關注選票結果,當晚間8點多鍾,大多數選票已經開出,國民黨宣布勝利之時,窗外傳來一陣陣的鞭炮聲,台北市今晚注定是一個歡慶的無眠之夜!

 

蔣萬安今年為什麽能當選台北市長?他有哪些優勢呢?據台灣媒體報道,蔣萬安這次能脫引而出當選為台北市市長,一方麵的原因是他是蔣家的後代,在藍大於綠的台北市,他有死忠的票源,有選舉票的大基礎;另外一方麵,蔣萬安的個性穩健,講話穩重,給人印象良好,被認為是“票房毒藥”的韓國語幾次站台為他催票起到了一些作用;最後就是,“根正苗藍”的蔣萬安在一些價值議題上跟“典型藍”不一樣,例如,他明確表態支持同性婚姻,關注性平等議題等,有助於獲得年輕族群選民的支持。

 

溫文爾雅的蔣萬安當選了,台灣國民黨對他寄予了厚望,最終,他能不能承擔起國民黨給予的重任?國民黨這次的勝利能不能在2024年總統大選時藍天再現,我們都隻能拭目以待!

 

這張圖顯示了2018年和2022年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

 

~~~~~~~~~~~~~~~~~~~~~~~~~~~~~~~~~~~~~~~~

感恩節那天,我按照博友xiaxi (遐西)的烹調方子,學做了“南瓜洋蔥杏仁濃湯”,我買的是日本南瓜,皮是綠色,濃湯偏綠,味道還不錯,對我來說,算是成功吧:)

我還做了土豆泥,我喜歡吃:)

我不會做菜,賣相也不好,以後需要多多向城裏的大廚們學習!

 

 

 

11/26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