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隨筆(戰爭· 疫情· 疾病)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2-11-12 06:43:47

前幾天,文學城裏菲兒天地名博、曉青名博和墨脈名博先後都寫了“過日子”的好博文,美菲兒和曉青的精湛廚藝和心靈手巧做出的美食令我佩服不已,她們在油鹽柴米醬醋中展現出女人的智慧和豐富的美食文化,她們在舌尖上創造美和感受美!(文學城裏文武雙全的大廚眾多,亮媽、水沫、一凡等等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墨墨的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擅長寫詩的她曾寫過“百花詩譜”,她為每一種花卉寫了一首詩。我不懂詩,不能評論她的詩,隻覺得讀著她的詩有一種美感。墨墨的歌聲也是動聽至極。

 

我非常讚同她們的觀點,無論這個世界如何的變化多端,日子都得過,都要過出自己的快樂感和幸福感。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深信,隻要我們有幸福的童年,有愛的嗬護,日子再怎麽辛苦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我這周也是天天忙過日子,忙這忙那…忙中有偷閑,有快樂。

 

名博曉青每周的《周末隨筆》博文是文學城裏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很喜歡,她文中寫的都是咱老百姓關心的事,說的也都是老百姓想說的大實話。這周末我也來寫個“周末隨筆”,把這周的所見所思不拘一格,信筆寫來,隻是我的隨筆裏沒有美食,以後力爭也出爐一兩道美食:)

 

【戰爭】

昨天是美國的Veterans Day,名博菲兒天地和花似鹿蔥分別寫了紀念文,很有儀式感。

 

美菲兒寫的是美國二戰時期的戰爭迷你劇《兄弟連》,精彩的文筆介紹了由真人真事而改編的這部影視作品。鹿蔥姐寫了反映一戰時期的小說和影片《西線無戰事》,鹿蔥姐以一貫精簡清晰的文風將小說與電影進行了對比和解析。兩位博友的紀念文都寫得很棒,文章很有可讀性!

 

任何戰爭都是殘酷無情的,沒有經曆過戰爭的人永遠不明白戰爭的可怕。我活了半輩子,自以為我這一生很幸運,沒有經曆過戰爭,也不可能經曆戰爭。以前,我聽父母講過抗日戰爭重慶被轟炸的慘烈場麵;後來,聽大哥講過越戰的恐怖,我大哥當年作為解放軍的戰地記者親自跨過國界去了前線,還差一點被炮彈擊中。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似乎戰爭正悄悄地向我走來,兩岸危機重重,台海戰爭有種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的感覺。

 

我非常同意博友菲兒在文中所言:“沒人喜歡戰爭,過和平、安穩的生活是所有將士的最大願望。包括現在俄烏戰爭的軍人。” 我在其留言裏說道:“台灣的軍人們也是這樣想的。” 不想有戰爭,不等於戰爭不會來敲門,現在台灣的軍人們很無奈,天天加緊訓練、備戰,美麗的淡水海岸線也部署了許多反登陸的軍事設施。

 

【疫情】

這兩天,我的大學同學微信群裏嘰嘰喳喳,熱鬧非凡,大家發言很熱烈,不為別的,而是這兩天重慶的疫情防控加大碼了。前幾天開始就有個別同學突然被封在了小區,不能上班看病人。

 

昨天雙十一,中國政府國務院頒發的最新防疫政策《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中央電視台也一直在反複播放和解釋這一重大決議,裏麵有二十條措施(國內稱之為“二十條”),對以前的嚴控有所鬆動,對入境者也減少了隔離的天數,現在改為了“5+3”,四億國人在雙十一這天似乎終於看到了一線曙光,大家調侃說,沒想到雙十一活動力度最大的竟然是國家衛健委。

 

正當我的同學們在微信群“歡欣鼓舞”之時,傍晚,重慶市衛健委突然宣布,全市各區“靜默7天”,從11/12(今天)開始全市居民不能外出,因為昨天重慶市新增陽性病例超過了一千。同學們都納悶了,國家才製定了鬆綁的新政策,重慶市竟敢如此大膽違背“二十條”裏麵的第十六條: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采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種層層加碼行為。

 

原來,這些當官並不是膽大,而是怕疫情失控失去烏紗帽,他們“智慧”超強,對外否認封城,否認靜默,下麵幾張圖片都是同學們轉發的,可以看出,重慶市官員們是怎樣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他們還發明了一個新詞“自發性靜默”,真是無語了…

 

 

 

今天下午,我給封在自個家裏的妹妹通了電話,擔心老爸的生活受到影響,擔心這幾天萬一老爸身體出現什麽狀況咋辦?妹妹安穩我說,別擔心,昨天下午當她得知消息後,馬上買了許多蔬菜肉類水果給老爸送去了,老爸這段時間身體還行,靜默七天在家應該沒有問題。有妹妹的妥善安排,我就放心了。這種封控最令人擔憂的就是老人。

 

目前台灣徹底躺平了,雖然總感染人數超過了800萬,每天感染人數2萬左右,但台灣完全開放了。我住家大樓有位空少,前天在電梯裏碰到他,據他說,現在台灣的所有國內國際航班飽滿,人們開始真正的報複性旅行了。

 

【疾病】

從今年的7月到10月,短短三個月內,我的小學同學中就有三個同學相繼去世,都是男同學,都是因癌症病逝。本來在小學的微信群裏,我是資深的潛水員,一年最多在過年的時候,冒出來給大家拜個年,然而,這三個月,接二連三的噩耗傳來,我也忍不住時而在群裏發發言,向去世的老同學表示哀悼,作為全班同學中唯一的醫生,我也給大家提個醒,說一些如何預防癌症和早發現早治療的基本知識。

 

名博平等性最近的癌症科普係列文寫得非常好,同意他的觀點:“癌症的發病是有一定規律的,想要強求將來的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患癌症,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現在醫療手段的進步,定期檢測和早期診斷準確性的提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癌症患者的康複。” 癌症的確需要早發現,早治療。國內很多人缺乏這些概念,忽略身體定期檢查,一旦發現了癌症,多數都是晚期了。

 

其實,不單是癌症,任何疾病都應當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前些日子,我發現先生出現了輕微的頭部和手的不自主性顫抖,不嚴重,但也明顯。我開始警覺了,擔心有什麽神經方麵的異常,尤其擔心帕金森病的問題,我建議先生去醫院檢查,先生開始不以為然,他說我太過於緊張了,“醫生都是這樣,說起風就得雨”。後來,在我的堅持之下,他不得不去了台大醫院神經內科,我陪他去的,好跟醫生溝通。

 

第一次去看了醫生,醫生做了很多專科方麵的檢查和測試,認為帕金森病不能確定,症狀比較像“原發性顫抖症”,是一種良性病變,一般不會造成生活功能喪失。醫生讓先生停服一種平時服的藥,說這種藥也能造成顫抖症。

 

停了藥物一段時間,先生的顫抖依然存在,這周我又陪先生去看了醫生,醫生再次進行了仔細的檢查,最後,她認為有輕微的帕金森病症狀,然後、醫生決定給先生做一次針對帕金森病的腦部特殊多巴胺神經元斷層掃描。已經預約了,這個月底做。台大醫院的診療技術我有感受過,反正心裏是踏實的。

 

我曾經看過一段視頻,國內一位醫學專家的講座,他說,人到中年之後,過了六十歲到七十多歲是各種疾病出現的高峰期,一旦人的年齡超過了八十歲以後,反而疾病的發生率減少了,或者疾病發展速度減緩了,因為人的新陳代謝速度減慢了。當然,我不能說他的理論是對的,不過,有一點點道理,比如,我爸爸雖然八十多歲得了癌症,相繼得了兩種癌症,但現在病情很穩定,每次檢查,醫生都說爸爸的癌症發展很緩慢、完全可以帶癌生存下去。

 

一個人人生在世,多少都會得病,就算保養得再好,跟機器一樣,用久了都會出毛病。沒有人願意得病,也沒有人能夠麵對疾病滿麵春風,但悲觀消極和焦慮不安的情緒都是疾病的助推劑。如何調整心態,積極麵對,配合醫生治療對疾病的康複才是非常重要的。

 

弘一法師有句禪語:“人生有三見: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天地是規律,陰晴圓缺,生老病死;眾生詩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權情;自己事欲望,七情六欲,貪瞋癡念。見天地,知敬畏,所以謙卑;見眾生,懂憐憫,所以寬容;見自己,明歸途,所以豁達。

 

現在很晚了,寫完最後一個字已是台北時間晚上10點15分鍾了,就此擱筆,祝大家周末愉快!

 

昨天這邊天氣很好,我和先生去了淡水灣走走看日落,今年這還是第一次去淡水,很美的海灘,很美的日落。拍了幾張照片…

 

 

 

 

 

 

 

 

11/12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