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龍應台一樣的走路(圖· 歌)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2-04-29 06:29:15

我最近在讀龍應台的一本新書《走路:獨處的實踐》,這是她完全退休之後回到台東的老家寫的。

 

她認為,走路才是一種真正的獨處。我們大多數人雖然經常一個人在家,但也是不離開網絡,在電腦上看新聞、查資料、看電影;在手機裏跟人聊天、看各種視頻等等,這都不是獨處。她說:隻有走路,就不會是觥籌交錯;隻有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隻有走路,就不會是掛在網上,陷入其中的時候;隻要走路,就一定是我的身體才和我的“自己單獨有約”;走路,是獨處的實踐。走路,是靜觀靜思、與大自然融合的時候。

 

我跟龍應台一樣,也有在戶外走路的習慣,尤其是這兩年多的疫情期間,我戶外走路的時間增多了。在台北,我雖然經常在住家的健身房運動,但是,隻要不是下雨天,我總要抽出一點時間到戶外走路,不是那種運動式的快走,而是悠閑自在的漫步,是在走路中與周圍環境之間的身與心的融合。我有時候走郊外的小路,有時候在住家附近的林蔭小道走走,有時候去公園溜達,有時候走去農貿市場隨便看看,也有的時候到城裏熱鬧的街道上邊走邊逛。

 

我一個人走路的時候,會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無雜念,看看藍天白雲、看看路邊的花草、聽聽樹上鳥兒嘰嘰喳喳的聲音,也看看周圍的建築和車水馬龍,我也會隨身帶著手機拍下眼睛所見到的一切美好的瞬間。

 

有的時候,這走路的過程,也是我靜靜思考的時候,走著走著,我會把那些不愉快的事,那些在心裏糾結的事,那些想不明白的事都想一想,想完之後就放下了。在獨處的空間和時間裏,抓住自己的心,找回應有的自己,心裏就踏實了,坦然了。

 

龍應台在書中的最後這句話,我很喜歡:“如果玫瑰認得雨,如果葉子認得風,如果蜜蜂認得香,如果蚯蚓認得土,那麽山坡上,今天開放的茶花認得昨晚的露水,那麽走路的我,找得到我。” 我發現,走路的我也是這樣找到了自己。

 

上周四,我到台大醫院胸外科看了門診,看半年後的肺部CT報告,得知一切正常之後,我心情很放鬆。從醫院出來,我就到醫院附近的台北市著名的凱達格蘭大道走了走,該大道不長,隻有幾百米,起點是台灣總統府,終點是景福門。這條大道的功能有點跟北京天安門前的廣場一樣,是台北市重大慶典、集會和遊行的重要地點。現在沒有了大陸每天成百上千的觀光團,這條大道恢複了以往的清靜和幹淨。

 

我上次去這條大道的時候是2019年6月的一天,那天當時競選台灣總統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在這裏進行造勢活動,幾十萬民眾自發前往參加。那天我也跟著先生去看熱鬧。我第一次參加這麽大規模的群眾集會,那場麵很像國內文革時期人們群眾揮舞著紅旗,高呼“毛主席萬歲!萬萬歲!”,凱達格蘭大道被“青天白日滿地紅”覆蓋了,我這個局外人也被這種高亢的氣氛所感染,跟著手揮舞著小“國旗”,當時,我以為國民黨肯定會卷土重來,沒想到最後還是輸了。

 

話扯偏題了,繼續說說走凱達格蘭大道。該大道兩旁都是政府樓房,所以在大道兩邊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很少,隻有寥寥數人。在溫暖的陽光下,我走著走著,又走進了大道旁邊的一個“介壽公園”。公園不大,沒有大門,路過的人隨便進出。公園裏有很多花草樹木,有幽靜的池塘、有雕像、有紅色的中式小庭和小橋。公園很清靜,裏麵隻有兩三個人坐在椅子上看書或閉目養神。最近,我剛學會了由林微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詩句譜成的歌曲,我邊哼著歌邊在公園裏漫步,看花、看蝴蝶和蜜蜂采花釀蜜、聽鳥兒爭鳴,領略著詩句中所描繪的最美人間四月天,好不愜意。

 

我在公園的小庭裏安靜地坐了一會兒,想到四月眼看就要過去了,心裏不免惆悵起來,四月間裏,人間真的就那麽美好嗎?真的像林微因的詩句那般是愛、是暖、是希望嗎?

 

四月見底了,殘酷無情的烏俄戰爭還在繼續,如今的烏克蘭滿目瘡痍、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新冠疫情從西方轉向了東方,昔日人傑地靈、繁華似錦的上海被人為的封控,四月裏從“鴛鴦鍋”變成“三明治”,現在又是“骯蛤蜊”的硬隔離,上海灘真正變成了“上海癱”。上海還沒有消停,北京到疫情又在蔓延,現在又傳出濟南封城,這一個一個城市的搞,有著搞“大躍進”的節奏。中國的“清零”何時是個頭啊?

 

從四月開始,台灣的疫情也不期而遇,由於台灣政府采用了“類共存”的防護策略,不封城、不警戒,台灣每日的感染人數飛速增長,從4/1的100多到現在單日新增已經破萬,今天4/29,台灣新增陽性感染者11974,重症1例,死亡2例,輕症率99.70%。台灣官方預測,到了五月中旬,每天感染人數將增高到5萬。台灣疫情能不能成功達到與病毒共存的“軟著陸”,前途未卜。

 

時光留不住,歲月在前行。無論四月有沒有愛,有多少的愛?無論四月給人間帶來多少的苦與難,它終將會溜走,五月即將來臨。紅五月,春未盡、夏初臨,是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的季節,是綠滿人間三千裏,嫣紅姹紫香撲鼻。

 

走在寂靜的公園小道上,微風拂麵,我仰望著天空,白雲在藍天中慢慢浮動,我心中依然對五月充滿了希望,此刻,我想起馬斯克說過的一句話:“我寧願錯誤的樂觀,也不要正確的悲觀,至少要站在樂觀的一邊。” 願五月的人間依然是愛、是暖、是希望…

 

前幾天,我欣賞了熱門博主遐西朗誦了林微因的詩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美遐西聲情並茂的美妙朗誦聲悅耳動聽。今天,我用歌聲來演繹這首詩,那似流水、似春風的旋律也許你對林微因的詩句有另外一種感受。

https://music.51vv.com/wx/zp/73041195?shareUserId=925390787&shareid=925390787_73041195_1651220716000&sharetime=1651220716000&shareto=2&userid=&objuserid=925390787&objtype=av&objid=73041195&param=eyJvcGVuVHlwZSI6MywicmVwb3J0Ijp7InNoYXJldGltZSI6IjE2NTEyMjA3MTYwMDAiLCJjaGFubmVsIjoic2FmYXJpIiwicG9zaXRpb24iOjEwMDAwLCJldmVudF9uYW1lIjoiZV9mYl9mdW5jX3pwIiwic2hhcmVVc2VySWQiOjkyNTM5MDc4NywiZnJvbV9wYWdlIjoicF96cHNoYXJlIiwib2JqdXNlcmlkIjoiOTI1MzkwNzg3Iiwic2hhcmV0byI6Miwib2JqdHlwZSI6ImF2Iiwic2hhcmVpZCI6IjkyNTM5MDc4N183MzA0MTE5NV8xNjUxMjIwNzE2MDAwIn0sIkFWSUQiOiI3MzA0MTE5NSIsInNsb2dhbiI6IiJ9

 

凱達格蘭大道與台灣總統府

凱達格蘭大道的另一端是“景福門”(也稱東門)。清朝時,台北古城建有五個門,分別是現在的景福門(東門)、西門、北門,南門和小南門。

2019年6月,凱達格蘭大道上支持韓國瑜競選台灣總統的民眾大集會。

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台灣外交部大樓

凱達格蘭大道上的介壽公園,公園裏的雕像是林森先生,他曾任中華民國第三任民國政府主席。

介壽公園裏的蝴蝶、鴿子和鬆鼠,沒有人打擾它們,隻有我近距離靠近它們。

公園裏的花

公園裏的小庭、小橋、小池塘。

凱達格蘭大道邊民進黨設立的紀念碑。

 

 

4/29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