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類共存”防疫策略可行嗎?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2-04-20 06:28:34

熱門博主杜鵑才女在我的上一篇博文留言中說:“應該把美國和中國的防疫策略加起來除以二,可能比較合理。” 雖然防疫措施不能像數學那樣簡單的加減乘除,但杜鵑的“折中”設想不是不可行。

 

自今年3月份開春以來,台灣的疫情芝麻開花節節攀高,感染人數逐日上升,進入4月那更是快速增長得嚇人,從3/30單日新增56,到今天4/20單日新增2386。奧蜜克戎已經明目張膽到來了台灣,台灣前兩年那種低感染率的日子肯定回不去了,好日子過完了。

 

麵對來勢洶洶的Omicron疫情,當前台灣的防疫策略處在了十字路口,是放棄以往的“清零”還是轉向“與毒共存”?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兩年多,台灣看到了大陸清零的代價,也看到了一些國家急速與病毒共存之後的混亂局麵,台灣政府根據台灣的狀況,最後決定先采用“中間地帶”,這就像杜鵑說的“加起來除以二”的非清零非共存的策略,台灣的學者專家們稱之為“類共存”,非全麵“清零”,也非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類共存的主要目標是“減災”,做到“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

 

台灣的這個中間地帶的時間不會太短,其過程也不會輕鬆,台灣現在是“忍受低限度的傳染,不忍受會衝垮醫療係統的確診數”。然後,等待條件許可,台灣再慢慢走向全麵“與病毒共存”,與世界的疫情策略接軌,開放入境旅遊,縮短隔離時間。

 

台灣的“類共存”防疫策略能否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來?將有幾個方麵的挑戰:

 

首先,加強疫苗接種是關鍵。打疫苗就像是開車係安全帶一樣,它沒有辦法預防車禍,但是,一旦發生了車禍,這個安全帶就可以救命。據台灣防疫指揮中心的資料統計,台灣目前的新冠疫苗接種率,第一劑超過84%;第二劑超過79%;第三劑55%,75歲以上老者第一劑76%,第二劑68%,第三劑51%。這樣的接種率與新加波和韓國相比還是偏低。因此,現在台灣施打疫苗的民眾越來越多,前段時間南部還有些人遊行示威反對打疫苗,現在疫情嚴峻,民眾打疫苗開始踴躍。我已經預約好了,這周六23號打第三劑,我的頭兩劑是去年夏天在紐約打的。

 

其次,是抗病毒藥物的提供。台灣已經訂購了大量的抗新冠病毒藥物Paxlovid 和Molnpiravir 。所有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由政府支付,輕症患者在家居家隔離時,社區藥局將提供服務,藥師把需要的藥送到家裏。

 

從4/14日開始,台灣每天新增超過千人,未來感染的人數必將大量快速地增加。這周一開始,台灣啟動了“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措施”,除了藥局負責送藥到家以外,每個社區成立有專門的服務中心,為居家隔離者提供送餐、送日常用品、收垃圾等任何生活服務。居家隔離者的寵物也可以負責看管。如果輕症者出現中症或重症,也有專門的服務將病人送到醫院。政府也設立了“健康益友app”,網上提供看病就診服務。

 

目前台灣的防疫規定:(1)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所、電梯、公共交通全程戴口罩;(2)進入超市、商場、餐館、影院、醫院等需要掃QRcord ;(3)出入特定娛樂場所要求疫苗接種三劑,並戴口罩;(4)台北,新北、挑園和高雄市醫院禁止探病;(5)長照機構住民幾個大城市禁止探視;(6)外籍人士的商務活動者可以入境。

 

根據其他國家新冠病毒感染率與“病毒共存”的統計數據推算,台灣專家們預測,台灣的感染率將在10-20%左右之後才會達到群體免疫。台灣防疫指揮中心說,台灣將來有230-300萬人感染。

 

從2020年疫情開始到現在,台灣的總感染人數為30147,其中2022年1月以來13000多人,台灣奧蜜克戎疫情萬裏長征才走出第一步,台灣目前防疫的“三大減災”策略打疫苗、備藥物和輕症居家隔離管理將麵臨巨大挑戰,台灣能否平穩走向全麵“與病毒共存”,最終與國際接軌?一些專家學者給予了肯定,他們認為,台灣的“類共存”是可行的,因為台灣的全民防疫意識比較高,民眾自律素質高,台灣的疫苗覆蓋率還算比較高,比日本高。另外台灣的醫療係統也很完善,能夠應對Omicron的中、重症治療,現在台灣的疫情99.50%是無症狀和輕症。

 

盡管台灣的疫情在持續升溫,但島內的一切經濟活動、工作和生活狀態基本正常。大型的演唱會和宗教等活動照常進行,風景旅遊點依然開放。相信台灣能慢慢走向與病毒徹底共存的軌跡!

 

台灣民眾排隊疫苗接種

 

 

4/20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