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和哺乳母親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1-08-12 06:07:42

清晨帶露珠的小白花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住加州,前段時間打了第一劑COVID-19 疫苗之後才發現已經懷孕快兩個月了,大約兩周左右,朋友女兒陰道有少量出血,但沒有腹痛等任何其他不適症狀。她趕緊去了醫院檢查,所幸孕婦和胎兒都沒事,胎兒發育正常,醫生叮囑孕婦好好休息,少活動,繼續觀察。這下我朋友可著急了,急忙請假一個月,不懼當下Delta病毒的猖獗,冒著風險坐飛機飛去加州照顧女兒。中國父母就是這樣,對自己的孩子總是無條件的付出,孩子的事絕對大於一切,天塌下來也得撐著。我前幾天有給朋友微信聯絡關心一下,她告訴我,女兒已經按時接種了第二劑疫苗,目前一切正常。

 
那天,當我的朋友告訴我她女兒不小心在懷孕後打了疫苗,作為曾經的婦產科醫生,我第一反應就是,孕婦真的可以打新冠疫苗嗎?會不會引起流產?或者對胎兒有沒有健康方麵的影響?直到我上網查看了美國CDC今年6月和7月份最新發布的一些文章報道之後,我想我的朋友可以不必為女兒擔心了,暫時一過性的陰道少量出血不是接種疫苗所致,妊娠中常有這樣的現象,無大礙,休息幾天隻要沒有繼續出血也算正常。
 
美國CDC在最近公布的文章中指出,與非孕婦相比,孕婦和最近懷孕的人更有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患重症。孕婦可以接種COVID-19 疫苗,這樣可以預防孕婦因感染出現的重症。在英國和德國,他們建議孕婦接種mRNA疫苗為好,美國及法國一些國家則沒有特別限製,任何種類新冠疫苗接種都可以。
 
為什麽孕婦感染了新冠病毒容易出現重症?該報道裏麵沒有明確解釋這個問題,作為婦產科醫生,我想,一般來說,孕婦懷孕後體重普遍會增加,血壓和血糖等指數也容易增高,懷孕期間身體內很多係統都會發生改變。懷孕後期,胎兒較大,盯著孕婦肺部,相對減弱肺功能,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肺功能進一步變差,也許這些因素容易導致孕婦患有重症。文章報道還說,與未感染的孕婦相比,感染了COVID-19 的孕婦還麵臨早產的風險和出現其他不良妊娠結果高風險。因此,美國CDC鼓勵孕婦打新冠疫苗以減少重症的發生。
 
你也許會質疑COVID-19 疫苗對孕婦的安全性問題。美國CDC的專家們認為,基於美國這三種疫苗在體內發揮作用的方式,疫苗不太可能對孕婦造成風險。Moderna 和Pfizer 疫苗是mRNA疫苗,不含導致COVID-19 的活病毒,因此不會讓人感染病毒。Johnson & Johnson 疫苗是一種病毒載體疫苗,這意味著它使用的是另一種病毒(載體)的改良版而向我們的細胞專遞重要指令,也不會感染新冠病毒。
 
另外,疫苗製造商已經對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接種了三種疫苗的動物進行了研究,發現懷孕動物以及幼崽沒有安全上的問題。
 
美國CDC和FDA也建立了安全監測係統收集懷孕期間COVID-19 免疫接種相關信息,從這些係統的早期數據雖然是初步數據,但顯示出孕婦接種新冠疫苗是讓人放心的,這些數據並未確認對接種的孕婦或者嬰兒存在任何安全擔憂,甚至有研究人員發現,在母親接種了兩劑新冠疫苗後,99%的新生兒具有保護性抗體,這不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
 
當然,目前這些安全性數據還是有限,文獻中提到,疫苗製造商還在繼續進行臨床試驗研究之中,還在繼續收集和審查已經完成臨床試驗的接種疫苗並懷孕的人數數據。可以理解,隨著接種人數增加,孕婦接種的數量也會增加,研究的數據更有說服力。
 
為了獲得更多的數據,美國建立了一個“v-safe計劃”,他們建議接種了COVID-19 的孕婦參與這項計劃。V-safe計劃是CDC針對智能手機開發的工具,使用短信和網絡進行調查接種疫苗後提供個性化健康檢查。此外,還建立了V-safe懷孕登記,以收集有關孕婦接種疫苗後的健康信息,參與者自願,隨時可以退出。我有問朋友她的女兒是否參加了這項計劃,朋友說沒有,她們還不知道。
 
 
前幾天我還讀到另外一篇報道,美國生殖醫學會用動物實驗發現,施打了新冠疫苗的動物不會影響女性的懷孕功能,也就是說,準備懷孕的女性不用害怕打了COVID-19 疫苗後懷不上了孩子。這一點非常重要,據我以前的工作經驗,我知道很多女性是在計劃外無意中懷孕,或者有采取避孕措施,但避孕措施失敗而意外懷孕了。因此,接種了疫苗後她們也不必擔心萬一意外懷孕怎麽辦。
 
還有,對於那些需要做試管嬰兒的女性來說,因為要取卵、植入或人工授精,所以,美國生殖醫學會建議至少在取卵、植入或人工授精的前3天和後3天避免打疫苗。做試管嬰兒的需求現在越來越多,不可忽略這個群體。以前的人大多數都是自然懷孕,不孕者很少,也容易治療不孕症,現代社會造成不孕的因素大大增加,不孕不育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同性婚姻的增加,試管嬰兒有增無減。
 
今年6月份,我還在台北的時候台灣疫情很嚴峻。有一天,電視新聞報道了一位哺乳年輕媽媽在接種了第一劑AZ疫苗後晚上有給兩個月大的女兒喂母乳,第二天一早發現女嬰猝死。這位女嬰母親認為,女兒的死因與疫苗有關,希望能獲得重視。當時各大媒體都報道,引起民眾極大關注,台灣也很重視這個問題,請來了專家討論和鑒定。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女嬰死亡應該跟疫苗無關,算是千分之一機率的嬰兒猝死症候群。他直言說,疫苗打在肌肉組織,當中的腺病毒會留在肌肉及局部的淋巴組織,哺乳的時候病毒不會移動過去,即使是口服疫苗也不會嬰兒被感染,即使病毒真的存在母乳中,也不會馬上嬰兒死亡。
 
美國CDC發布的文章中也指出了,根據疫苗在人體內的發揮作用的方式,他們認為,COVID-19 疫苗不會對母乳喂養者或者哺乳嬰兒構成風險。因此,母乳喂養者可以接種疫苗。最近的報告顯示,接種COVID-19 mRNA 疫苗的母乳喂養者的母乳中含有抗體,可以幫助保護其嬰兒。
 
不過,該文章也強調了,目前美國緊急使用授權批準的COVID-19 疫苗的臨床試驗不包括母乳喂養人群。所以,尚未對母乳喂養人群進行疫苗研究,確切的安全性數據無法獲得,比如,疫苗對母乳喂養嬰兒的影響和對產乳或分泌的影響。
 
我個人認為,嬰兒身體各個器官尚未發育完全,是很脆弱的,再加上有個體差異,嬰兒母親在接種了疫苗的情況下,剛接種疫苗頭一兩天可以暫時避免哺乳喂養嬰兒,如果哺乳喂養也要嚴密觀察嬰兒的反應,不怕一萬 就怕萬一。
 
當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其他有關母乳喂養媽媽COVID-19疫苗接種後直接導致嬰兒死亡的案例報道
 
Delta病毒正席卷全美,無論如何,接種疫苗應是最佳抗疫措施,雖然CDC尚未拿出孕婦和哺乳母親接種疫苗安全性的確實數據,但從已經接種了疫苗的孕婦和哺乳母親的大量數據中看,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也不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權衡病毒感染和接種疫苗的輕與重,接種疫苗利大於弊。
 
8/12 寫於紐約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