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說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
文章來源: insoine22021-05-08 13:26:01

還是自己的老文, 去年5月寫的。

美國要台積電要在美國建廠, 不是現在才有的事, 記得3年前台積電要建5nmFab的時候,就有台南和美國這2個選址,不過美國那個選項,在我看來就是走過場,為了應付美國的壓力。

美國為啥要台積電在美國建廠?而台積電又為啥不太情願在美國建廠呢? 說起來話長。

在2015年前, 美國沒必要要求一個外國半導體製造公司來美建廠,是因為那時美國的芯片製造(Fab)是一直領先的, intel2014年在業界率先做出了14nm製程,爾後三星和台積電才跟上(三星14nm,台積電16nm),   而且intel的14nm貨真價實,三星那個14nm就很水了,台積電16nm比三星好一些,但也比不上intel。

大家應該都知道, intel是IDM模式, 即從芯片設計到製造都是自己做的,對外基本上不替別人代工, 而替別人代工的叫Foundry,是由台積電張忠謀創造的商業模式,三星是2者都有,有自己設計生產芯片, 也替別人代工芯片。顯然,如果你是芯片設計商(fabless),對找三星代工是有顧慮的, 怕三星把你自己的知識產權偷到三星的產品裏去了,從這個角度看,台積電Foundry就天然比三星有優勢, 但在這行台積電獨大,也讓大客戶有所顧慮,所以像Qcom/nvdia這樣Fabless, 也常常分點業務給三星,他們不想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

那美國自己就沒有Foundry替客戶代工芯片? 有的,就是GlobalFoundry(GF),GF是從AMD剝離出來的,後來又合並了IBM的芯片製造部門,  看起來技術力量不錯,但實際上它新製程的開發常掉鏈子,它的14nm自己沒做出來,最後還是三星授權的。

到了2016年之後,連intel在新製程開發上也露出疲態, 台積電是每年一個台階,10nm, 16nm改進型(12nm), DUV路線7nm,  7nm+(EUV路線),今年是5nm也量產了, 而intel的10nm(相當於台積電7nm), 一直疙疙瘩瘩有問題出不來,去年底才說終於量產了,但聽說產品的良率還是有點問題,生產能力似乎到現在也沒有真正上來。

這樣,美國自己的芯片製造能力曆史性落後於東亞,而美國自己的Foundry代工更是不爭氣, 眾多的美國Fabless芯片公司就隻有找台積電或三星代工,其中找台積電的是大頭, 在台積電的營收中,近6成是美係公司的貢獻,2成是中國大陸(其中華為約占1半,即台積電營收的1成)。 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製造都嚴重依賴台灣!

美國政府當然不願這樣,特別是台海還有潛在的地區軍事衝突。 早在2018年左右吧,就有風聲說美國政府要求台積電來美建廠, 半導體製造是耗電大戶,而美國的電力比台灣又穩定又便宜, 美國的技術人才也不缺,雖然美國的員工薪水要高不少(台積電工程師年薪才5萬美元左右), 但芯片廠又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力成本應該能被別的優勢平衡掉。

但台積電一直也不情願來美國建廠,為啥? 看看履曆,台積電的高層全是美國回台灣的, 他們當然了解美國,特別是美國半導體企業, 我估計,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美國是不可能經常性要求員工加班的(偶爾加班另說),而這,正是東亞企業的決定性優勢, 主動或被動(更多)的刻苦勤勞, 台積電自己的人就說過,他們比intel的唯一優勢,是intel可以上班喝咖啡下班就走,而台積電工程技術人員是連班倒的開發新製程。 套說一個在台灣對半導體產業非常熟悉的投資人的一句話,那就是美國人不好管嘛!

可是,胳膊扭不過大腿,美國的壓力越來越大, 特別是這次COVID19, 更凸現了美國本土製造的重要性,再說,美國的另外一個要求,即要台積電切斷對華為的代工,那是台積電更難忍受的營收損失,2害之間取其輕,台積電隻好決定來美建廠, 這是我原來的想法。

但沒想到,美國政府昨天又對華為禁令加碼了,要是真的落實下來,過了120天,台積電將不得不切斷華為,這應該是台積電沒想到的,估計台積電其內部肯定是在抱怨, 但老川這個加碼能不能最後落實,應該還有操作空間,取決於中國與老川之間的勾兌程度,同時,台積電從去年起,第一次在美國雇請了專業遊說公司, 他們可能幻想遊說者也能發揮一定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