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誤譯帶來的敵對和歡樂。
文章來源: zhiyanle2021-05-07 14:41:36

中文誤譯帶來的敵對和歡樂
Foe and Joy by Chinese Mistranslation.
直言了,2018-08-02/2018-08-18。
https://sites.google.com/site/zhiyanpage2/2018/zy8802-mistranslation

七月30日,紐約時報發表了《危險的誤譯》,用實例說明一句話或一個詞匯的錯誤翻譯所造成的嚴重誤解、以及人群之間的仇視和國家之間的敵對衝突。該文的一個例子:1956年,斯大林去世後和赫魯曉夫登台,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說了句“We will bury you”。在俄語裏,其本意是【我們將比你們活得長久】;可英譯搞成【我們將埋葬你們】,結果,為開始不久的冷戰貼上了你死我活的標簽,那種敵對衝突持續直到大約半個世紀之後、現在還有影響。

那篇文章說的主要是拉丁語係。那個語係的詞根詞幹相同,都會發生誤譯導致嚴重誤解和嚴重衝突,試想,英文和中文(漢語漢字,下同)是不同語係,誤譯導致的誤解和衝突不是更嚴重嗎?



先入為主的中文翻譯。

中文翻譯經常是強勢者【先入為主】的、不涉及權勢的語言文字準則幾乎無效。這造成許多困惑、甚至帶來數據管理災難。譬如,現任美國總統姓【Trump】,按發音翻譯為【川普】、回譯音聲為【chuan-pu】、跟英文原本音聲基本一致;可是,權勢者翻譯為【特蘭普】、回譯音聲為【te-lan-pu】、彼此差遠了。此外,即便按音聲【te-lan-pu】做翻譯,漢字符號可以是【特蘭普】、也可以是【特藍樸】或【特瀾浦】等等;如此做名單數據管理(譬如做簡單排序),就免不了是一片混亂了。

地方名稱,譬如【巴西】跟【Brazil】的發音無關,權勢者那麽翻譯、就那麽用下來了。同樣的還有【德國】、【法國】、【俄國】和【美國】等,都與原文發音無關;可有些是音譯(譬如【蒙古】、【意大利】、【伊朗】等)。還有混譯:同是New一詞,【紐約】(New York)的“紐”和“約”都是音譯,而【新澤西】(New Jersey)的“新”是意譯、“澤西“是音譯。

到底按哪個翻譯?全看權勢者的【先入為主】如何了。可說,漢語和漢字的超級脫節(不是全部、但足夠大量的語言音聲和文字符號彼此無關)為中文翻譯的【先入為主】提供了語言文字的充分條件。



中文誤譯帶來的敵對衝突。

大約還有三年,2021年,是中共誕生一百周年。該黨發家至今的一個基本理論原則是信奉【唯物主義】(materialism),堅持【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idealism)是你死我活的對立的立場,並依此指導國家統治的決策和人事。

那是誤譯。在英文原文裏,materialism(應譯為物質主義)和idealism(應譯為理想主義)都沒有【唯】的意思,彼此也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而是可彼此兼容;就本意,idealism的對立麵不是materialism、而是realism(現實主義);materialism的對立麵是spiritualism(精神主義)。因而,物質主義的女孩子也可是理想主義者,一個理想主義者也可以享受物質生活。同樣,一個現實主義者也可以是精神主義者,反之亦然。
 

英文原文

錯誤翻譯及對立

正確翻譯及對立和兼容

錯誤翻譯

錯誤對立

正確翻譯

正確對立

兼容

materialism

唯物主義

理想主義

物質主義

精神主義

理想主義,現實主義

idealism

唯心主義

物質主義

理想主義

現實主義

物質主義,精神主義



那個誤譯導致了許多敵對性的衝突,譬如中共一些決策人對基督教的恐懼、排斥和敵對的立場。那個敵對性的衝突是如此強烈,以至於中共不少人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人類和動物的主要區別,不在於語言和工具(動物也有,不過方式和水平不同而已),而在於人類有宗教信仰、動物界沒有。

期望中共改正那個明顯誤譯,幾乎不可能:那等於是要該黨推翻它自己的百年原則和統治哲學。



服從意識形態的中文翻譯。

就量子物理學的【teleport】,中文直譯為【遠距傳輸】即可、回譯不走意。台灣學界媒體就是如此翻譯的。然而,在中國大陸,學界媒體將其翻譯為【隱形傳輸】、回譯是【hidden-port】、跟原詞本意滿擰了。那個誤譯的主要成因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中共信奉馬克思列寧主義,而那個主義不承認牛頓力學以後的量子物理學等現代科學所包含的哲學思想,盡管在現實中不得不使用相關科技。

有個曆史故事:19世紀末期,量子力學隨著馬赫哲學進入俄國,其中一個理論是【四維空間】。那個哲學可能使列寧領導的政黨崩潰。於是,列寧花費很大力氣批判馬赫哲學,說:四維空間也許很好很妙,但沙皇隻能在三維空間裏打倒。列寧的黨把沙皇打倒了,同時也把四維空間打倒了、牛頓物理學以後的科學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成了意識形態領域的國家敵人。而中共則是照搬了蘇聯的科學技術管理體製,即科技必須服從意識形態和聽從宣傳部管轄。

與此並行的是,改革開發以來,中共恢複了它發家時候所信奉的18到19世紀在歐洲流行的科學主義(或科學教)、公開宣稱牛頓力學以外的物理學是不存在的。同時,中共搞【反偽科學】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把中醫氣功的【外氣】手段作為【唯心主義】和【邪教】的敵對意識形態而試圖鏟除,而氣功外氣現象的一個特點就是類似量子物理學的【遠距傳輸】。

在那些因素合成作用下,中國大陸學界媒體界就不得不服從意識形態而把量子物理學的【teleport】翻譯為與原意滿擰的牛頓物理學的【隱形傳輸】了。這一來,在本意的量子物理學領域,中國不敢說自己【世界領先】;而在牛頓物理學概念之下,在還沒有量子計算硬件軟件的情況下,中國就可以宣布它實現了量子計算機及其通訊、並自稱是在【引領世界】了。

簡言之,在中國大陸,中文翻譯在許多場合是服從權勢者和意識形態的、是沒有語文準則的。您要自己的中文翻譯在中國流行使用,最好是爭取攀上權勢者。如此,難怪一些語言學行家說,中文翻譯尤其是中文名稱術語翻譯是世界上最混亂無序的。



正確翻譯也可造成誤解。

因語言文字方式不同,正確翻譯也可導致誤解,且越正確、誤解越嚴重。僅以語序為例:給美國總統川普發信,中英文的語序是相反的,譬如信封:
 

中文信封:

英文信封:

美國,華盛頓特區
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
川普總統。

總統川普
1600號,賓夕法尼亞大道
華盛頓特區,美國。


那個相反語序的背後是相反的中美思維方式:中國思維是【由大到小】、美國思維是【由小到大】。由此而來,中國強調【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即人民屬於國家;而美國則強調【匹夫興亡、國家有責】、國家屬於人民。中美戰略對話,雙方官員都說【國家管理】同一詞匯、但理解卻是相反的。由此不難想到,其許多所謂【共識】其實名不副實。

  • 一個細節例子或許可以說明中美對【國家】的理解是南轅北轍的。
  • 在美國,幾乎所有的政府網站都沒有【版權所有】的標記,任何公民都可以自由免費使用網站內容、條件是保持原意和和給足來源並不得盜用未經授權的部門標識(譬如部門LOGO等)。其理由:國家屬於人民,當然,政府網站及其內容的產權屬於人民、歸屬公共產權而不屬私有製版權。
  • 而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政府網站及其新聞媒體網站都標記【版權所有】,明白說明國家政府不屬於中國人民,明白說明公器的國家和政府是屬於權勢者私人所有的,盡管其國家名稱是【人民】共和國、盡管中共自稱信奉和實行【公有製】。究其理由,曰:保護知識產權。

正確翻譯使得中文英文的相反語序區別消失了,即正確翻譯也可造成誤解。若搞錯誤翻譯、中文翻譯保留英文原本語序(反之亦然),那麽,原本思維方式得以保留而可避免誤解,其代價是閱讀困難。譬如,中文的【百分之一】,正確英譯是【one percent】;而若保留中文語序翻譯為percent one,那麽,母語為英文的人讀起來就會感到困難、甚至讀不下去。姓名語序相反更是如此:中文姓前名後、英文名前姓後;若沒有文化背景知識,正確翻譯導致的是姓和名的顛倒誤解,而保留原本語序可避免誤解、卻使得閱讀變得十分困難。


誤譯可以增加友情和歡樂。

錯誤的翻譯也能帶來歡樂和友誼。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英翻譯就是個絕妙例子。譬如,歐美媒體收集的一些中國大陸流行的中英翻譯、能讓人捧腹大笑:

跳傘運動:jumping umbrella;
小心滑倒:slip carefully;
小心碰頭:Please bump your head carefully;
幹菜幹果:fuck vegetable/fruit;
施工進行中:execution in progress,
等等,數不勝數。

那些誤譯的專稱叫【中式英文】(Chinglish)。就用《中式英文》為題,紐約百老匯上演了一出話劇,用中英文誤譯串起來的人物故事,讓觀眾們從頭到尾滿堂大笑和掌聲不斷,充滿了對誤譯的讚美、喜悅和歡樂。至於錯到家的中英翻譯【long time no see】(來自中文“好久不見”),早已成為英語世界人們彼此問好的常用之語了,也是許多西方人對華人表達如同老友重逢一般的友情的常用語句。如今,除了極少學究,幾乎沒人再說那是誤譯了。

能否這樣說:誤譯可能帶來隔閡、誤解、衝突和敵視,也可能成為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跨越巴別塔、彼此能通情達理和建立友誼的橋梁。



參考閱讀:
紐約時報中文網:危險的誤譯 (Why Mistranslation Matters)。
Mark Polizzotti/ 2018年7月30日。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80730/c30polizzotti/dual/

'Chinglish' play laughs at language barriers
BBC 27 Oct 2011
https://www.bbc.com/news/av/world-us-canada-15472149/chinglish-play-laughs-at-language-barrier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