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性別說WOKE
文章來源: 木有文化2022-04-10 09:30:46

前幾天大家在討論 Sex, Gender, 和 Identity 的問題。相比科學/遺傳/生理的角度,我對道德/政治/社會的層麵更感興趣,就蹭熱度來說一下我的想法。我主要針對 WOKE,性別的認知用來舉例子。

先說我心目中的道德/政治/社會觀:在不侵犯個人的權利的前提下,盡量保護更多人的權利,減少社會上的不公。

舉個具體例子,Penn State的遊泳運動員 Lia Thomas, 生下來是生理男性。按照我的理解是TA接受了荷爾蒙治療,但是沒有進行變性手術(所以TA依然具有男性生殖器)。在這個前提下,TA 完全可以認為自己是個女性,並希望別人在提到TA的時候,用“她”(she/her)稱呼。這是 TA 的個人權利。

但做為一個旁人,因為各種認知,包括 Lia 的男性生殖器,也完全可以認為 Lia 依然是個男性,用“他”(he/him)稱呼。這是那個旁人的個人認知和權利,是不容侵犯的。使用‘他’,不是對Lia 的歧視和霸淩。

在一個健康和正直的社會,我們應該允許這兩種不同意見的共同存在,並對於 Lia 是否應該有資格和(生理)女運動員公平競爭,展開坦誠的爭論。

----

但在左派 WOKE 的世界觀裏,這樣的社會顯然是不公平的,是需要推翻的。

首先 WOKE 不是什麽新鮮概念,無非就是“階級鬥爭”的一個變種。在這個世界觀裏,社會被分成兩類人:“壓迫別人的人”,和“被壓迫的人”。一個弱勢群體,一個強勢群體。我們可以按很多條件來區分,比如 白人vs黑人,男人vs女人,富人vs窮人,straight vs gay, 不變性 vs 變性,等等等等。

換句話說,WOKE=CXT. X=Race 的時候,就是 CRT, critical race theory。

在這個世界觀裏,不是說有(比如)10% 的被壓迫者,有10% 的壓迫者,然後其他大部分人可以獨善其身。不是的。你一定要被劃分到兩個階級中的一個,如果碰巧在強勢群體裏,你就已經是有罪的了。

這幾年反複重複的 "white privilege",“silence is violence”,"intent doesn’t matter", "micro-aggression",等等,都是為了讓我們感受到這個概念:在強勢群體裏的每一個人,除非你在深刻的反省,不停的懺悔,奔走相告的SJW,不然你就是無時無刻不在霸淩弱者。

----

把 WOKE 世界觀放在變性 vs 不變性上,去哪裏找“霸淩”,“壓迫”呢?於是性別代詞(gender pronouns)就成了一個焦點。你如果不用某人希望你形容TA的代詞,那就是對TA的歧視和霸淩。

咱們第一段裏提到過,每個人有自己的個人認知和權利。為了過這一關,woke mob 最常用的方法,是宣揚強調(“受害者”的)個人感受,遠大於(“施害者”的)個人權利,和任何生理遺傳科學信仰習俗文化加起來。

但也就是這個過度強調個人感受,不可避免的導致了下麵的推理引申:

- 先是做過變性手術的人,pronouns 不容侵犯。trans-sexual
- 然後是沒做手術,但經過藥物治療的人,pronouns 不容侵犯。trans-gender, 因為TA們的個人感受也同樣神聖
- 然後是沒有手術,沒有藥物,隻是心裏認同(和生理性別不一樣的)人,pronouns 不容侵犯。因為TA們的個人感受也同樣神聖
- 然後是沒有手術,沒有藥物,而且不認同為某個固定性別(比如早上是男,晚上是女)的人,pronouns 不容侵犯
- 。。。。

這些不是我胡編的所謂風車,也沒有誇大其詞。迪斯尼現在已經不讓用 "lady" "gentleman" "boy" "girl" 這些詞了。最新的最高大法官(我個人喜歡並支持她)不肯定義女性。加拿大通過了C-16法案,如果不用別人強迫你用的pronoun 可以被判為hate speech. 這些都是這場文化大革命的必然結果。

目前英文裏,似乎有78個gender pronouns。 https://bobcutmag.com/2021/09/07/what-are-the-78-gender-pronouns/

----

我從小長得醜,又沒什麽文化。如果我強迫別人叫我“世界第一美男大文豪”,有人會叫麽?

不叫,我確實心情會受到傷害。但你們沒有霸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