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2023 (6.終)遊客成就的異國風情 - 版納印象(下)
文章來源: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2023-10-27 06:38:09

我在上篇提到被譽全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的曼遠村,喜歡那個蘑菇屋,其實版納還有很多我喜歡的寨子。

西雙版納的寨子

西雙在傣語中的意思是十二,而版納是田賦單位(相當於現代的行政區域),我因此就把西雙版納理解為‘十二村寨’。其實西雙版納現住的居民有十三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傣族,也有全中國53個民族中最小的基諾族。

傣族和基諾族的寨子都不錯,有很好的故事。盡管看網上說他們的各種故事都是讓你去買銀器茶葉和和其他出產,但他們的故事講得真實真誠,東西的確都是當地的出產,明碼標價,我們買了也是開開心心的。

基諾族隻有兩萬多人口,聚居在西雙版納景洪市基諾山中。基諾的意思是‘尊敬舅舅’。按他們的創世傳說,是兄妹二人洪水中逃生,來到基諾山繁衍眾生,因此舅舅也是父親,他們的族長就是最年長的舅舅,而他們凡事都是要由舅舅決定的。他們的故事細細聽來的話,和聖經的記載有很相關的地方。要是有時間去研究他們的曆史的話,一定能找出他們和世界上某個以聖經為根基的宗教的曆史交叉點。

基諾山風景秀麗,政府幫助他們發展旅遊,就有講故事的、表演歌舞的、賣土特產的。盡管都是每天重複同樣的故事、同樣的表演,仍然能感受到他們的真誠。起碼他們的歌舞讓我感覺比在北京看過的某某芭蕾舞團的‘胡桃夾子’要認真。上幾張照片吧:

司機還帶我們去了一個水傣族的寨子。寨子裏有他們自己的寺廟,傣族的男孩子7、8歲大就要送到廟裏去住。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要到那裏去誦經修道,後來才知道主要是去學銀器手藝。並且那些孩子不是像去上學一樣放學回家,而是不再回家,就一直住在寺廟的。

下麵是他們的寺廟。看見右邊的青芒果嗎?好吃又便宜,我一天吃七、八個,後來腿上被蚊子咬了起疹子,我朋友說部分原因是我饞嘴的報應,吃多了芒果、過敏:)

進寨子後,接待我們的是一個傣族女子。她把我們帶到她家裏,給我們介紹傣族的風俗和文化。原來傣族是母係社會,家裏以女孩為家主,男孩子要出嫁。男孩子出嫁要帶上一部分家裏的果林、銀器等財產嫁入女方家,所以他們稱男孩子為“賠錢貨”。

除了嫁妝,男孩為得到心儀女孩父母的接納,要在女孩家吃住、做苦工三年。這三年中,除了地裏的勞動,還要在閑餘時間給女孩準備結婚的銀器-從小在寺廟學的手藝派上用場了。聽著我很是為那些男孩子難過:更多的是為到他們不能在父母身邊長大。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追著我們的護花使者叫‘賠錢貨’。

女孩子最常用的銀器是腰帶。下圖中接待我們的這位係的銀腰帶是父親送的,她丈夫送的比較重,夏天係有點熱。

按傳統說法,銀器能吸收毒素,能幫助人體排毒,所以傣族女孩子若是發現腰帶或手鐲變黑,就會拿去高溫拋光、刷亮,再重新戴上。如此反複就好。記得小時候聽老人說過,身體好的人銀器越戴越亮,發黑了說明體內有病灶,倒不記得有說能治病的。後來我們就在村裏的銀器店花了好一會時間,我們好像每一個人都買了一把銀梳子,可以用來梳頭或穴位按摩。

曼聽公園,大佛寺和總佛寺

除了寨子,我也很喜歡景洪的曼聽公園和總佛寺。 博友徽寧在我上篇留言說,‘我們住在景洪市區,出門就是景’,不知道她是不是能從下麵的照片中看到熟悉的景啊。

曼聽公園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公園,傣族習慣把她叫做“春歡”,意為“靈魂之園”,過去是西雙版納傣王的禦花園。傳說傣王妃來遊玩時,這裏的美麗景色吸引了王妃的靈魂。很喜歡這個名字-春歡。

公園裏隨處看見的那些穿上傣族服裝照相的女孩子,給公園添足了風采。如果說西雙版納是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地方,那這情調得歸功於公園裏、夜市中那些各種擺拍的女孩子。上幾張吧:

上麵兩張和下麵這張曼聽公園皇宮的照片放一起,是不是特別像電影“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中的泰國皇宮?

再上一個盛裝女孩匯集吧:

夜景中姑娘們也雅興不減:

猛泐大佛寺

猛泐大佛寺的前身是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是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為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修建。據載“景飄佛寺”始建於明代,是南傳佛教象征十二版建築之一,也是版納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該寺於1848年被毀於戰爭,今天我們看到的寺廟建於2007年11月,取名猛泐大佛寺。

猛泐大佛寺依山而建,落差122.8米,呈坐佛形。景區以佛祖釋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動為主線,展示南傳佛教的曆史。登上寺廟最高處,站在萬佛塔前廣場,可俯瞰景洪市區。在天氣晴朗的時候,萬佛塔前的玻璃廣場映出金閃閃的倒影,倒是頗為壯觀。

猛泐大佛寺是西雙版納規模最大的佛教建築群,無可辯駁,但傣家人心目中的聖地,是西雙版納總佛寺。西雙版納總佛寺是傣泐人心目中的南傳佛教聖地,其地位和威望,不是規模大的猛泐大佛寺所能掩蓋的,不然泰國王室的公主和泰國前總理他信、英拉為什麽隻會朝拜總佛寺而不是猛泐大佛寺?

我是一個基督徒,但這並不妨礙我欣賞建築和建築中的體現的精神。我不喜歡大佛寺,因為建築盡管宏大卻不精致、山上所到之處商業氣息濃厚。而總佛寺則不同。

總佛寺

西雙版納傣族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其佛寺分四個等級:最低一級是各村寨的佛寺,像我最開始放的水傣族寨子的佛寺;上一級是由4所以上村寨佛寺組成的中心佛寺“布薩堂佛寺”;再上一級是十二版納各一個的“拉紮坦”總寺,負責管轄各中心佛寺;最高一級就是景洪的“拉紮坦大總寺”即總佛寺,統轄西雙版納的近六百座佛寺。

該寺曆史上多次損毀和修複,上世紀六十年代遭到徹底毀滅。1989年2月14日動工重建,1990年5月竣工。這裏的建築讓我真正感受到那份敬虔。

*************************************************************************

我的回國記錄就算結篇了 – 感謝友友們催更,讓我不至於爛尾。我在第一篇開首對回國行如是說:‘我決定要給自己定位為遊客,盡可能的從一個客觀和獨立的立場,以一個遊客的身份去體驗我到訪的每一個地方,如同我去其他國家一樣’。從下麵列的標題看,我的確如此行了。

對以西雙版納篇結束,是無意中的心之所願,因為非常感謝親愛姐妹們安排的這次旅行。除去那位‘護花使者’,我們姐妹不是第一次出遊,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並不常見麵,各自環境和經濟條件都不盡相同,要能愉快相處和出行,我們不約而同的遵循以下準則:

  • - 我們不喜歡跟團,都是自己計劃安排,費用上AA製:一個姐妹支付、記賬,事後根據總額平均分擔。
  • - 互相尊重隱私:我們算得上無話不說,從孩子、家庭、工作到社會現象,但不打聽對方的財務狀況或和商業相關的事情。
  • - 我們中間有超級富豪,盡管我們在自己圈裏常常調侃她富婆,但從不在外人麵前或社交媒體上提起她。這位富豪姐妹很讓我感動的是,她經常給我們付小帳(不計入平攤費用中的小支出),但從不拿大錢砸別人,也任由我們在基本支出上AA,並不‘剝奪’我們的付款權。盡管她與家人出行都是商務/頭等,與我們集體行動她視經濟艙為理所當然,即使國際長途也從不抱怨。

寫到這裏才意識到,盡管那幾位姐妹都是在國內工作和生活,她們自覺遵守的準則,倒是更符合西方社交禮儀的。隻是她們以誠摯的友情和愛自然的行出來,並不是當作表麵的禮儀。很是想念她們,可惜她們都讀不到我的博文,下次也許是我來計劃和安排歐洲行吧。

謝謝閱讀,祝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