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2023(2): 簽證、電話卡、電信詐騙、大數據...
文章來源: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2023-07-21 02:53:38

時隔四年再踏上家鄉的大地,感慨萬千。因為有各樣事務安排、也因為潛在的近鄉情更怯,我在外麵兜兜轉轉兩三周才回老家,也因此得訪一線、二線和三線城鎮。感慨國內交通的方便、吃住行都不貴(上海除外)。盡管新冠疫情封控才放開幾個月,所到之處從表象看就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習慣了英國的安靜,國內的人流於我已稱得上熙熙攘攘了,隻是後來才意識到外麵的人群密度還是比新冠前低,因此更舒適的享受了親情友情加持下的美景美食。一切的美好,旅途中的享受都還在整理中。隻是,了解和經曆的漸多,慢慢沉澱下來,卻也有諸多的憂心。為防自己也健忘,記錄一些給我印象深刻的所見所聞吧。

簽證和海關

這次因為國內的家人要來英國參加大兒子的婚禮,辦了英國簽證,然後我辦了去中國的簽證,比較而言,倒是辦去中國的簽證更容易和順利一些。除了申請表,中國的探親簽證隻需要按預約時間到倫敦簽證處提交本人護照、家人的邀請信和證件複印件、與被邀請人之間的關係證明。我自己替老媽寫了一份邀請信,要了她身份證的掃描件。因為我們小時候沒有出生證,也沒有在家時的戶口本,這個關係證明我就帶了一張全家福照片,簽證處也沒說什麽就受理了。簽證處接待的是一個年輕女孩,態度很友善。當時我隻申請了一次出入境,她主動告訴我可以申請五年多次出入境。我當時就把申請改了,一周後就拿到了簽證。倒是英國的簽證機構官僚作風嚴重,網站上需要提交的材料說明又不很明確,家人的簽證來來回回花了一個多月才搞定,剛剛的趕上婚禮的時間。

兩國簽證最大的差別是簽證審查的目的。英國的很明確,一切都是為了證明你付得起錢(不管是自己付還是邀請人付),會按時回去 - 不會非法滯留或造成英國的負擔,因此對申請人的財務狀況證明和在國內的工作家庭狀況信息要求嚴格。中國的簽證要求提供的信息就有點奇怪,完全不要財務狀況信息(這一點怎麽沒和西方對等呢?),申請表就像找工作的簡曆,不但要填過去的教育和工作經曆,還要提供老板(line manager/supervisor)信息,填那張表花了我好一會時間。記得以前的簽證申請表是沒有這麽複雜的。從這些要求的信息,基本上看不出簽證審查的目的是什麽,也許就是現在的政府乘機收集他們需要的信息吧。

入關和出關都很簡單和順利。額外需要的隻是在登機前24小時內,在一個使館提供的APP上提交健康申報,就是一些基本身份、航班信息和聲明沒有列出來的各項症狀。提交成功APP上會顯示一個二維碼,隻要截屏保存,到時候按要求掃一下就行,這樣即使手機沒有信號也可以搞定。即使沒有提前提交也沒關係,可以在入(出)關的時候臨時提交。我離開的時候就看見不少人在海關入口填報: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出關也要提交申報表。

海關的工作人員也都很友好。我當時從香港入境,填入境卡時把入境理由誤選了商務,和我的簽證不符,當時解釋勾錯了,海關人員也就放行了。到了國內,沒有任何跟新冠疫情有關的限製。盡管在機場的時候廣播還在說,要大家保持距離和戴口罩,但沒人在意,戴口罩的也極少。我看有網友提到回去後去當地辦理登記的問題,反正我是什麽登記都沒辦,也沒人問我。

辦電話卡與銀行卡

我原本可以用我家教練的中國手機或借用國內朋友的電話卡,但這次希望辦一個銀行卡,需要實名的電話號碼,所以必須用我的護照實名辦電話卡。我把護照信息發給一位長沙的朋友,請她代我辦一下。我天真的以為這樣一回去就能拿到電話卡,後來才知道是必須本人到場的。長沙的朋友已經跟電信係統的省辦公室朋友打過招呼,讓我們直接到當地電信營業廳去辦理。我們到達後,取號、排隊,沒等太久就輪到我們,但櫃台服務員說護照需要走建檔和審批程序。如果按我朋友說的已經把這個程序走完的話,他們的係統裏應該有記錄,但她沒發現!

“要是現在開始走程序,要多久才能辦卡“?“五天”。“那五天後能委托朋友來取嗎“?“不行,得本人來”。

我傻眼了:我計劃第二天就離開長沙!我朋友緊跟著跟她聯係過的朋友打電話,然後那個朋友直接跟櫃台服務員通話。再後來她們幾個工作人員溝通、在電腦前操作、給我朋友拍了好幾次照和要她簽字、、、大概十幾分鍾,在我還在想著五天後再來怎麽安排的時候,電話卡辦好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之前那個要等五天是一個什麽規定/政策?這是不是意味著不認識人就等五天,認識人就立等得?我弱弱的問了一句,如果國內沒有認識的朋友給簽字,還能辦電話卡嗎?人家很幹脆的說,不能!

後來朋友給我解釋,國內電信詐騙太厲害,所以對辦電話卡和銀行卡控製特別嚴。有國內的人(特別是他們認識的)介紹和擔保,電信公司和銀行都感覺安全點。我知道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規則是因人而異的,辦大事小事都要靠關係,但沒想到現在連電信和銀行的風險控製(預防詐騙)都建立在熟人擔保上,這算得上是封建時代‘連坐’製度的延伸吧!

前一段時間城裏的名博‘菲兒天地’、‘曉青’等幾位博主都寫過博文揭露騙子的詐騙技巧,提醒大家防備,最重要的大概也就是不點郵件鏈接、不接陌生人電話、、、這跟國內比,簡直就是大巫見小巫了。國內現在是不但陌生人電話不能接,連覺得是熟人的電話、視頻都得小心。一個朋友講了個有名有姓的最近的案例:那個人接到一個熟人的電話 – 號碼和聲音都是符合的,按人家要求匯了30萬人民幣過去,匯完了給人家發短信,說錢給你匯過去了。結果人家說,“什麽錢?我沒要你匯錢啊?!”騙子不僅黑客了朋友的電話,而且合成了他的聲音。

據說不僅僅聲音,影像也能合成。所以接到朋友視頻,如果涉及錢和轉賬的話,光看見頭像還不行,要看他所處的空間,空間中要有其他人。哎喲個媽呀,都得有做間諜和特務的技能才防得了騙子!

這份草木皆兵我還真親身體驗了。那天我約了一個朋友在某一個機關大院門前見麵,那是我拿到手機卡之前。因為我的英國手機沒開通漫遊,在沒有Wi-Fi的地方,手機就沒有通訊功能。我左等右等不見我朋友,心想可能是之前的溝通有誤,我需要聯係他。那個大院前沒有Wi-Fi,我想找人借手機用一下。那個時間段門前沒有別人,都是一些大爺大媽們出門買菜。我一找他們借手機,就一個個用狐疑和恐懼的眼神看著我,趕緊躲開了去,連多跟我說句話都不肯的。在那樣的目光注視下和感受到他們身體語言下的緊張和警惕,我竟然不自覺的生出罪惡感,以至於連解釋的話都沒法說出口。估計這些老人們平時都被家裏的晚輩教育加恐嚇慣了,又或自己就上過當,所以警惕性都巨高。最後還是門口值班的小夥子坦然的把手機借給我用了。

回到電話卡,裝到我帶回去的一個舊蘋果手機上,發現沒法接通。跟辦電話卡的妹子聯係,人家說,‘蘋果手機是需要在國內買的國行的才能用電信卡,不是國行的蘋果手機是沒辦法用電信卡打電話的了’。這可真是第一次聽說。我搞不清‘國行’是啥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帶回去的手機沒法用。我家教練在幾次確定不是我這個馬大哈把卡插錯方向,又把人家妹子發的短信轉給他確認不是我聽錯後,滿不情願的接受不是他笨老婆的問題。‘那你去買一個騰訊的卡?我的手機卡是騰訊的,用的是英國買的手機啊’。我一想,沒準這就是新規定,在中國的天下都一樣呢。再說了,再去騰訊辦一個新卡,我是不是又得找人幫忙啊,否則誰知讓我等多久?我還是留著這個卡在中國買一個手機吧。朋友聽說了,從她那搜出一個舊蘋果手機,於是我終於不再動不動就失聯了。

電話卡辦成了,最後銀行卡還是沒辦成:按規定,隻有長期探親簽證才能辦,而我的是短期探親簽證。於是乎,我隻能繼續過用現金的‘落後分子’的日子,倒也沒有碰到過拒收現金的。

大數據與隱私

和水兒到上海待了幾天,想著到那個世界第二高的“上海中心”樓上去看上海日落和夜景,才發現買門票都是要實名證件的。誰還整天揣著護照跑啊?好在護照照片是可以的,而水兒那幾天在辦理下學年在倫敦的租房手續,正好有我和他的護照照片存在手機裏,否則我們就得空跑一趟了。

這倒好,到哪都實名登記,再大數據一聯網,所有的行蹤都記錄在案。因此國內的朋友說出差都不敢去打卡要買票的景點:萬一查起來可是上班時間去旅遊啊。

對於國內大數據的厲害我算是領教了。我從長沙到上海的機票是在辦好新手機卡之前定的,用的是教練的手機號碼。出發的頭一天晚上收到飛機晚點的短信,信息居然出現在我的新手機上。我看著很神奇:我沒有修改聯係方式呀。後來意識到是萬能的大數據把我的電話一網打盡了:不用經過我的任何授權。這也是中國“發達”而西方“落後”的地方。在英國,數據使用有嚴格的權限範圍,數據庫之間的互通需要用戶授權。就因為這些層麵的問題在一些領域遇到很大的麻煩,比如社區醫院和專家醫院之間的病曆合並問題。而中國在這些方麵的靈活性就大多了。跟上海的一個朋友聊起這個問題,他認為中國對數據的處理方式還是利大於弊的,我隻能閉嘴。

在隱私保護方麵,個人是無能為力的,我能做的就是盡量“潛伏”,所以在國內上文學城我從來不登陸灰蘑菇賬號。盡管我的博客也沒什麽敏感話題,盡管也不知道這種“潛伏”有沒有用,我也隻能這樣了。

外國人都在電視上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各地看見的外國人少了,但電視節目對外國的關注很熱切。從旅遊熱點城市到景點到國際航班上,盡管人流熙熙攘攘,卻大部分是國人。即使在上海豫園和外灘,以前都是外國人紮堆的地方,現在也隻偶爾看見幾個了。問起上海的朋友,他們對來中國的外國人少了也同感。原因吧,應該是多方麵的,但就我們華人回國都感到的諸多不便和沒有隱私權應該是其中之一吧。

我這次回去基本沒有特意看電視,跟著家裏老人瞄了幾眼新聞節目,印象深刻的是國內的新聞工作者可真是胸懷天下啊。比如說,那天家裏開著的電視在播放財經新聞,正好看見一個女記者在倫敦,體驗在倫敦生活多貴:從早飯(我錯過了,不知道是什麽)、午飯超市買三明治,到晚飯點外賣,計算一天的生活費用;然後是交通費、房租,最後算出來一個月要3千多英鎊;結論是高於英國的平均工資。再接下來就是利率上調給英國人帶來房貸壓力。我看著不禁啞然失笑:如果你拿的隻是英國的平均工資,你會住倫敦市中心?還每天點外賣?既是租房,又哪來的房貸壓力?不否定英國的確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這跟中國人民有關係嗎?在這些似是而非的報道後麵,估計就是要得出其他國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吧。否則的話,記者為什麽不關注一下當地老百姓的生活?跟蹤報道一下當地百姓的生活開支和壓力不是更有意義嗎?估計這是不能、不敢、也不許的。(這個現象,名博“林向田”最近幽默風趣的寫到:“今天美國人總算能吃飽了”。)

經濟現狀與“卷”

關於中國經濟,我不想引用任何數據:這些是專家的工作。從我的直觀觀察和與各界友人的交流來看,現在中國的經濟真是超出預期的難。原本以為疫情限製一放開,消費會報複性的增長,經濟會蓬勃向上,可事實並不是這樣,這應該是中國政府也沒估計到的。我不說宏觀的產品出口等問題,就我關注的老百姓視角來說,盡管好像哪都人群熙熙攘攘,人們花錢可是小心多了。最直觀的是我們在上海去了兩次豫園的“南翔饅頭店”,都是飯點去的,根本不用排隊;而疫情前是要排四五十分鍾,甚至更久的。

和出租車司機及朋友聊天,一致的看法是疫情的幾年掏空了老百姓的錢袋。由於封控政策,很多人沒有工作或生意關門,政府又沒有任何補貼,因此老百姓都靠存款渡過難關。這一方麵使得人們沒(少)錢可花了,另一方麵又更增加了不安全感和存錢備用的動力。當然,老百姓癟了的錢袋隻是冰山一角,其他和朋友們交流的方麵,沒有公開數據支持,我就不說了。現在都在希望下半年經濟形勢能好轉,為我所關心的父老鄉親和朋友們的緣故,真心希望如此!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沒有潤的機會、能力和意願的。

服務行業真是難做啊,國內用得很濫的詞是‘卷‘。國內飛機上的空乘人員對乘客都是誠惶誠恐的態度;飯店吃飯食客動不動就要叫店家把菜撤下去重做。我上篇還說香港人服務態度不好,這裏又說內地的服務態度太好,我是不是有毛病啊?我其實隻是希望人與人之間有起碼的尊重和禮貌,不管是對提供服務的還是被服務的。那些搞餐飲的,剛剛經曆疫情的折騰,多不容易啊,又何必過分為難人家呢?就我這“奇談怪論”,我被告知顧客是上帝。我有一次就沒忍住,我朋友因為菜的味道達不到他的要求而叫店家把端上來的菜撤下去,被我阻止了,剝奪了他做“上帝”的權力。但從另一方麵來說,店家/商家的奸詐、服務人員對顧客的各種歧視又是客觀存在的,例子下回再說吧。互相欺詐、逼迫,各行各業就“卷”得越來越緊。

民營企業的舉步維艱、政府財政的窘迫、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的前所未有的低下、、、由此帶來的對前景的悲觀直接反映在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上。這篇太長啦,關於年輕人的觀察留待下文分解吧。

周末了,貼一個前天球場上拍到的可愛小兔子。傾心於博友“多倫多橄欖樹”的“粉色玫瑰”,我也上兩張我家的玫瑰花:第一張很正的大紅色,花朵又大又多,是前房主留下的,不知道名字;第二張玖紅色,是我去年種下的安妮公主。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