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味兒,再也找不著了
文章來源: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2022-06-19 06:38:47

父親節,是一個我不敢遇見的日子。父親離世十幾年,思念日增,不敢打開回憶的閘門。今天點開幾位博主的紀念父親的博文,盡管自己仍然是沒法寫,卻想起來去年春節參加‘菲兒天地’組織的春節征文活動的一篇短文,倒是適合這個周末發。那是我第一次參加文學城的活動,承蒙菲兒厚愛,接受了我這個新人的不請自來,還把我的文放在了第一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201/26486.html

致敬和感謝主辦活動的菲兒和參加的博主們,我把那篇文原樣複製在這裏,把獎品掛到蘑菇屋。

                         鄉愁縈繞的年味兒(2022春節活動文)

記憶中的年是從‘洗’過年豬開始的 – 不用殺字大概是圖個吉利吧。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鄉村裏條件稍好的人家是要養肥肥膘膘的過年豬的。3-4百斤重、有厚墩墩的肥肉的才是好的。那個時候,不崇尚吃瘦肉,也就沒有瘦肉精之類的東西,都是絕對天然的綠色食品。過年豬要提前一個月宰洗,好留出時間來熏製過年的臘肉。主家吃不了一頭豬,會賣出一些給鄉鄰。就把豬分成兩片,然後橫著切成20-30厘米的條,正好能掛起來熏臘肉。除了豬頭、豬腳,其他部位是不像現在的肉店一樣分開賣的。豬的叫聲、孩子們的嬉鬧、看熱鬧的喜笑顏開的鄉鄰,年味兒就此開始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家裏要給寄臘肉來,但因疫情影響沒法如願。為慰鄉愁在中超買了一塊香港過來的臘肉,不為肉的味道,隻為臘肉那個名字表象了記憶中的年味兒。可那年味兒哦,那鄉愁,又豈是美食所能代替!記憶中,那是在老家的柴火灶上,父親在切煮熟的臘豬頭,孩子們跑過去,切菜板上抓上一塊熱騰騰的肉,塞進嘴裏;伴隨著孩子們邊吃邊跑開的歡笑聲,父親佯裝生氣的大喝:誰又在偷肉吃啦?沒有了父親,臘肉隻是美食,沒有了承載著父愛的年味兒……

在閑暇的正月,家人會圍坐在燒木炭的火盆邊,聊天、懶懶的打發日子。父親有時會切幾塊厚厚的帶著肥肉的臘肉,把夾木炭的鐵夾子架在火盆上,臘肉鋪上去,烤得滋滋冒油。油滴在火上,滿屋飄的那個香哦,滲入心扉。沒有了父親,即使如法炮製的烤肉,也再也找不到那香味兒……

其實,即使在國內,人們也普遍覺得年味兒是越來越淡了。我原本不是一個把某一個日子看得特別重要的人,在海外,我反而更形式主義一點。但凡可能,我在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會休兩天年假。這主要是為了對外宣示一下自己對自己文化、自己的根的尊重,自己把自己當回事兒吧,盡管工作上該幹的活都會在那等著。 另一方麵是為孩子,讓他們對中國的新年多少有一點概念,為人父母總想要在孩子們心中留下那年味兒的記憶而已 (其實從這一點來說,入鄉隨俗,孩子們更多的記憶會是在聖誕節)。

過年最大的意義在於與家人的相聚,因此才有了壯觀的春運。在海外,春節不是一個從季節上方便回國的日子,無論工作還是孩子,都走不開,疫情期間就更是走不了了。有什麽能彌補的呢?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就成了我每年必啃的‘雞肋’。八小時的時差,正好從中午12點鍾開始,準備好吃的、喝的,微信上和家裏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就堅持著把春晚看完了,然後我也該開始自己家的年夜飯了。 今年水兒該上大學了,明年的春節我是不是可以回國陪著老媽看春晚呢?期盼……

21/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