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預錄揭曉 – 失敗的滋味
文章來源: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2022-04-01 01:22:33

當年老大山兒申請醫學院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基本上什麽都不懂。陪同孩子走過,感慨萬千,自此對醫生更多了一份敬意 – 因為他們都是如此過五關、斬六將過來的哦。這各種經曆,我在父母之囧事 寫過。

到了弟弟水兒這,哥哥踩過的坑,成了弟弟成長的橋,水兒在各項準備上的確是從容很多。他的申請從各方麵來說,真算得上無懈可擊,所以他申請4所醫學院,全部拿到了麵試機會 (當年山兒隻拿到兩個)。可就在我們信心滿滿的時候,水兒卻在最後關頭遭遇一敗、再敗。成功說起來自然好,失敗,也許更值得記錄吧,我想。

英國的大學錄取是預錄製。中學分為GCSE (5年,考試10-12個科目)和A-level(兩年,3-4個科目)兩個階段。醫學院申請過程分這樣幾個階段:

首先,申請醫學院有兩個額外的考試:the University Clinical Aptitude Test (UCAT) 和BioMedical Admission Test (BMAT) (大概相當於北美的MCAT吧),每所醫學院會指定采用二者之一。

第二,英國的大學申請在A-level第二年的秋季,憑A-level第一年的考試或評估成績、UCAT/BMAT成績、其他校內校外的活動和成就申請,每個學生可以申請5個誌願。申醫學院的,隻能報4所,第5個誌願必須是非醫類或者空白 (*與北美不同,英國是中學畢業可以直接申報醫學院。那天跟山兒了解了一下,從上學一直到qualified,英美需要的年頭基本也差不多,詳細的比較也許以後有機會再寫吧)。

第三,麵試。醫學院根據所有遞交的資料初選決定是否邀請麵試。沒有得到麵試機會的,就到此為止了。我上一篇博文寫了麵試情況

最後,預錄和錄取。麵試成功收到預錄通知(conditional offer),失敗就沒有機會了。到了這個環節,醫學和非醫學是一樣的。如果收到多份預錄通知,在6月前要選定第一誌願(firm offer)和第二誌願,其他的拒絕。預錄的條件是6月份全國統一考試的A-level考試成績。成績在八月中旬公布,達到第一誌願的條件就直接上了,沒有順推第二誌願。如果兩個誌願的條件都沒達到,有補錄(clearing)機會 – 某些大學的某些專業,如果達到條件的人數不夠的話,會公開補錄。可想而知,競爭激烈的專業,比如醫科,是不可能有補錄機會的。

由於疫情影響,去年的A-level考試取消,成績由學校老師評估,導致A/A*成績比例飆升,絕大部分學生拿到第一誌願成績,大學不得不招收超過預定數額的學生;很多大學/專業鼓勵被錄取的延期一年入學,有的還為此提供獎金。這一狀況給今年的考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因為上一年的直接擠了他們的名額。

水兒讀了4個A-level科目,第一年考試和模考都是A* A* A* A*。他申請的4個醫學院標準的錄取條件是U1 - A*A*A,U2和U3 - A*AA,U4 - AAA。除了醫學,他也很喜歡神經科學(neuroscience),在老師的建議下,第5 誌願申請了一個特別保險的英國排名十幾的 神經科學(neuroscience) 專業,早早拿到預錄通知,錄取條件是ABB。盡管拿到4個醫學院麵試通知非常不容易(他的學校20多個申請醫學院的,他是唯一一個拿到所有麵試機會的),但我們也不覺意外,因為他實在是準備得很充分。比如說,他的UCAT成績是全英top 1%。

首敗雖敗猶榮

U1 的兩輪麵試在去年的12月份。按水兒的話說,那是兩場科學課題的討論,很高興有機會和頂尖大學的教授麵對麵交流。他覺得很好,但沒法估計結果,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如何評價。U1采用BMAT成績,而水兒的BMAT盡管考得也不錯,但不像UCAT那樣出類拔萃,再加上U1的麵試錄取率不到20%,所以覺得機會是一半一半。

今年1月份的時候,收到被拒的通知。盡管有一點點失望,但也是意料之中。該校是傳統的學院製,他在所報的學院沒有成功,但該學院認為他達到醫學專業的錄取標準,隻是他們名額不夠,所以推薦他到‘學院之間調劑池’(inter-college pool)。如果他是需要被照顧的社會背景和出身,就有很大機會被其他學院‘撈’起來 (也許根本不用進池子就被錄取了)。而對於一個私立學校的小中男,他所有的點都是減分項,又是醫學這樣競爭激烈的專業,這個推薦就是一個安慰而已,讓他知道他很棒,但100% 沒希望。

在疫情期間,親身經曆和目睹被擴大的私立和公立學校資源的差異,當時我們倒真是覺得沒什麽可抱怨的。水兒的小學同學大部分上的公立中學,他和幾個好朋友一直保持聯係,疫情期間更是每周一次的網上聚會。聚會給這些孩子提供了互相支持的機會、帶來友情的安慰,也讓水兒了解到他那些朋友在學習資源上的缺乏。在水兒學校按部就班上網課的時候,他朋友的學校就隻是給布置點作業,要是家長沒有能力和時間管,他們就被放任自流了。有一個朋友在和水兒私聊的時候失聲痛哭、、、如果這樣條件下的孩子,能達到和水兒一樣或相近的成績/成就,他們真應該被優先考慮。

人沒有真正無私的,當時能這樣想一方麵是信心滿滿,覺得反正其他三個申請肯定沒問題,另一方麵,水兒最心儀的大學是U2。

再敗---懵了

U3 是山兒的母校,是我們覺得最有把握的。因為他們采用水兒考得出類拔萃的UCAT成績,而麵試感覺,水兒覺得U3最好。大多數醫學院會在三月份通知麵試結果,U3說預計三月中,所以我們非常期待這份預錄通知,畢竟,有一個預錄落袋才會覺得踏實。3月16號的時候,我和水兒正在廚房做晚飯,山兒在下班路上跟我們電話聊天,水兒突然拿著他的手機說:‘噢,U3拒了我了’。當時真的是懵了,實在是想不出什麽理由可以被拒。如果說麵試內容,都是他感興趣、了解得很清楚的;說溝通能力,水兒成績好,但並不是‘書呆子’類型,否則也不會去報醫學院。他的U1麵試結果也說明他不會有溝通能力方麵的問題。

後來分析隻可能是兩個原因,一個是水兒表現‘太好’。水兒閱讀廣泛、做很多研究,所以麵試涉及的問題他都有了解,這容易給麵試官過度準備的印象。U3隻有一場麵試,顯然兩個麵試官沒有能夠分別真正知識豐富的和隻為麵試而準備的學生。並且U3在麵試階段不再考慮其他的申報材料,隻按照麵試分決定是否預錄。第二個原因就是背景因素了。盡管所有好的大學都有生源多元化(diversity)的壓力,U3是在追求多元化方麵主動性最強的。我上一篇博文分享到人的共情能力受背景和經曆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追求醫護從業人員的背景分布與國家/地區的人口背景分布相匹配是無可厚非的,可具體到個體的時候,就會有人成為犧牲品了,水兒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要如何讓一個盡了一切努力的孩子接受“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的出身不合適”呢?我終於切身感受到那種為了糾正一種不公而被不公對待的憤怒與無奈。

上麵的原因是後來自己私底下分析的,當時真顧不上,就想著怎麽幫助水兒過這一關。被U3拒帶來的打擊不在於U3本身,而在於那意味著現在沒有哪所醫學院是有把握的了!到那時候為止,他一切的考慮都是上醫學院。如果今年上不了,他不打算明年重新申請,因為像這種情況他不知道有什麽能改進的,也就是說明年申請也可能是同樣的情況。幸運的是他也很喜歡第5誌願的神經科學專業,他可以畢業後再考慮是不是申請醫學院。大了十歲的哥哥山兒給他打電話說,沒關係,十年後你會發現,其實上哪個大學根本沒關係。哥哥的話給他帶來極大的安慰 。盡管我心裏在哭喊:“可這十年的經曆會是完全不一樣的啊”,我也很感恩他能從哥哥的話裏得著力量。山兒也安慰我們:不用擔心,水兒根基打得好,他到哪都沒關係的。這話也同樣給我們帶來慰藉。

在內心深處,我對水兒的堅強有信心,也鼓勵水兒相信神安排的就是最好的,可我心疼他不得不堅強啊!記得博主‘魯冰花’在她的博文‘兒子回來了,我心百花開’分享過對出生體弱的兒子的格外憐愛,一樣一樣的感受。水兒是早產兒,記得出生的時候,產房裏保溫箱、呼吸機都準備好了,可這個才2.2公斤的小貓一樣的孩子,卻能自主呼吸、喝奶和保持體溫(這是新生兒是否需要體外支持的三項基本觀察),所以第二天就小籃子一提,回家了。小時候,四歲多送他去遊泳班,跟媽媽一樣恐懼水。記得他堅定地拒絕老師的幫助:“Don’t touch me. Let me do it by myself” (別碰我,我自己來)(好在不是在國內、、、)。好幾個星期,我都看著他自己努力地在遊泳池裏掙紮、狗刨;我心疼,他卻毫不在乎。後來突然有一天,他就行了,自如地在水裏鑽進鑽出,打滾、翻騰,像一條快樂的魚兒。

在被U3拒的前一周,我們還參加了他最後一次的學校春季音樂會。他是學校交響樂團的第一大提琴,那天還有一個鋼琴獨奏: Brahms(勃拉姆斯)的b 小調狂想曲。一直在準備麵試,我都不知道他什麽時候練的曲子,到音樂會的前一天才知道他有鋼琴獨奏。盡管他常常有演出,可8分鍾正式音樂會的背譜演奏,還是第一次呢。音樂會的開場就是樂團的曲子,他一直在拉大提琴,中間上鋼琴表演。當時我就想,一直在拉大提琴的手指,彈鋼琴會有問題的。果然,聚光燈下,他在一開始十幾秒的地方手指一滑,出錯了!隻見他兩手一攤,聳聳肩,自嘲的哈哈一樂:“apologies”(抱歉),觀眾集上也發出會心的笑聲。他接下來自如的繼續演奏,結束後跟我們說他在失誤之後的演奏發揮的是自己的最佳水平。音樂會結束的時候,坐我們後麵的他同學父母比我們還激動,說:“就水兒這表現,他到哪都沒問題的”。我們也真正為他感到驕傲,不是為他的演出,而是為他處理危機和糾錯的能力。

真是不能誇口,這一誇危機就來了。好像之前的一切都是在為這個時候做準備,兒子看起來是撐住了,說他如果拿不到醫學院的預錄,也會很高興去讀神經科學的。第二天他上學了,老媽在兒子麵前要表現的堅強終於可以放下了,一切的情緒都爆發出來,簡直要崩潰了。盡管理智上相信神的恩典、知道他學什麽專業都沒問題的,可水兒是典型的自推娃,一直都熱情洋溢地學習和參與各項活動,不能拿到預期的預錄通知,我實在是替他委屈。如果最終接受第5誌願,一個預期4個A*的孩子,目標一個ABB的大學,也實在差太遠,要保持後麵幾個月的學習動力,他得多麽理性呀?!我也難以控製的自責,畢竟我一路陪練,莫名其妙被拒,是不是我給他帶溝裏了?這一切都顯出我常常說的信靠神是多麽的虛妄,一碰到具體事情的時候就顯原形。無論如何,得在水兒回家前調整好心情,我拉了LG出門,買了這口LC的3合1鍋,買了一盆杜鵑花、、、(杜鵑花還在靜待花開ing,用張路邊的‘野花’吧

後來幾天我們不再談醫學院,而是盡可能地了解神經科學領域的潛力。周末按原本預定的驅車200英裏去看山兒,正好可以散散心。晚上我提議看電影‘蜘蛛俠’,山兒和水兒都看過了,但我們老兩口和準兒媳都沒看過,所以一起在家看。結果電影裏也是幾個年輕人被MIT拒了!我當時想,可憐的水兒,我要是早知道是這樣的情節,就不會提議看這部電影了。

周日回到家,第二天都要上學/班。想著U2的結果這一周會揭曉,都不敢存任何希望了。

周一早晨起來,心情憂鬱地下樓去做早飯。突然聽見樓上的水兒一聲尖叫,趕緊上去。隻見一貫雲淡風輕的水兒穿著睡衣在那又蹦又跳:收到U2的預錄通知了!哈利路亞!

-------------------------------------------------------------

幕後花絮

送水兒上學了。

LG:‘你那鍋是不是可以退了?’

灰蘑菇 (得意地):‘就知道你會有這一問,我今天早晨用這新鍋煎雞蛋了。’

LG:‘哈哈哈,算你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