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第二十: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文章來源: 孤島俠客2021-06-30 07:32:44

子路篇第二十: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原文: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譯文:

子貢問:“如何才算是有德之士?”夫子說:“按照道義修行,有羞恥心;出使國外,能完成君王交代的使命。可以說是士了。”又問再次一等,說:“家族稱讚他孝順,鄰裏稱讚他兄友弟恭。”又問再次一等,說:”說到做到,做就做成,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小人樣!也許可以作為更次一等的。”子貢又問:“當今從政的人怎樣呢?”夫子說:“哎呀!氣量狹小之輩,不值得一提!”

短評:

士,這個字本身是指十個人裏那個德行最好的一個,可以作為他們的領袖或榜樣。到了孔子年代,士是指德行好的人。最好的士,當然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信仰仁義道德,做事有能力。可是這就需要學習教化,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條件。所以孔子說再差一點是能做到孝悌的人,在家裏孝順老人,出外尊重兄長。他們雖然沒有學養,但是人的本質良好。再差一些的是信守承諾,拚命做事的人。這些人的問題是不諳道義,是非不明,很容易被壞人利用。

當問到當時的從政者時,孔子露出不屑的表情:“那些人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