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顏淵篇第八:文質之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文章來源: 孤島俠客2021-06-15 10:21:50

12.8顏淵篇第八:文質之辯

原文: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譯文:

棘子成說:“君子有實質就行了,何必要文飾?”子貢說:“可惜啊!先生如此說君子!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外部的文采就代表內在的實質,內在的實質就決定外在的文采;沒有外在的斑紋,虎豹的皮革等同於狗羊的,狗羊的皮革等同於虎豹的。”

短評:

人之所以能認出狗羊虎豹是因為它們的毛發花紋不一樣,我們之所以能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是因為他們的言行舉止不一樣。君子內存良知,時時處處是善言善行;小人內存私欲,處處計較得失。君子外麵呈現的文,像老虎的斑紋一樣美麗,是自然生發的,不是人為造作的。是老虎,就一定有老虎的斑紋; 有老虎的斑紋,就一定是老虎。同樣君子至誠,言行就一定至善;言行至善之人,就一定是內心至誠的君子。所以質與文就像陰與陽是一體兩麵,不可分割。

孔子最討厭的是披著羊皮的狼,那些外表裝得像個正人君子而卻包藏禍心的鄉願小人。世界上最可怕的是這種表裏不一的笑麵虎。可悲的是,在重視利益而不重視是非的今天,這種表演係畢業的人大行其道越來越多,防不勝防。孔子在他的年代就大聲疾呼克己複禮。人類隻有回到自己純良的本性,知行合一,才能有真正人的生活,才不至於自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