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挪威2 特隆赫姆
文章來源: 雁東閣2021-07-19 05:59:15

《特隆赫姆》

         挪威美, 美得讓人窒息, 隻是步步美景, 讓人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這就如久處芝蘭之室不聞其香, 挪威人更願意南下西班牙, 尋找異國風情。
         而我們對今年夏天的旅行卻是早已準備好了的, 也萬分期待。
         第一天北上特隆赫姆。從奧斯陸到特隆赫姆500公裏左右, 車程6、7個小時。倘若在平時, 路上風景可謂秀麗, 隻是身在挪威的人, 看慣了冰川峽穀的壯觀景象, 竟然隻覺得這一路平淡無奇,  這便是福多了, 身在福中不知福。
        看風景也是如此, 美景連連, 人心卻很貪, 總想著去看更有名、更美的風景, 身在景中便不覺景了。
        其實這條路對我來說也不是不熟悉。剛到挪威的第一個冬天, 家裏的兩個男人想感受一下挪威的冬日景象, 便在聖誕節後策劃了一場旅遊, 去特隆赫姆。
        同樣的一條路, 不同的季節, 不同的感受。雪景如詩如畫, 醇美得不像現實世界, 白茫茫的大地真幹淨純潔, 凝固的瀑布是冰幻魔影, 好似一陣呼喚, 金發的仙女就會飄然而至。還有那孤立的小教堂, 在陰寒的雪地裏越發顯得孤獨寂寞。
        那個冬日, 我一路感受著自然的震撼, 來到了特隆赫姆。二年後的夏天, 樹還是同樣的樹, 沒有雪的覆蓋, 便是很尋常的了, 少了一股英氣, 很難攝人心魄。
        特隆赫姆是個美麗的的城市, 特別是那岸邊一排五彩繽紛的房子, 很是入畫。這裏是挪威第三大城市, 但比起卑爾根, 我卻以為卑城更生動活潑些, 許是卑城的港口有許多餐館商店, 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而特城最美的景色隻是一幅定景, 隻供拍攝, 沒有商業活動。
         任何地方都一樣, 沒有了人氣, 就顯得死板,  所以特隆赫姆給我的印象就是有點沉悶, 沒有卑爾根的歡快。
        特隆赫姆最有名的當為尼達洛斯主教堂。12世紀以來是天主教堂, 也是我以為挪威最宏偉的一座教堂, 後來挪威改奉新教, 路德派崇尚簡樸, 便再無如此雄偉之建築。
         教堂的主教宮殿裏存放著挪威王冠, 挪威王室是世界上唯一不戴王冠的王族。1905年挪威獨立, 丹麥王子哈康七世成為第一位國王, 除了他戴過這頂王冠, 以後的奧拉夫五世, 現在的哈拉爾國王在加冕典禮上, 均不再頭戴王冠, 王冠隻放在祭台上。
        王冠是一個國王的象征, 不戴王冠大概就是想顯示一下與平民無異吧, 其它的我問過挪威人, 他們也講不出個所以然。
           二年前我有幸在教堂內聆聽了一場音樂會, 是尼拉洛斯教堂聖誕音樂會30周年紀念會。當晚教堂內座無虛席, 特城頂級音樂家薈萃, 在莊重的大教堂內著實是一場心的享受、靈的洗滌。
        送我們音樂票的是我們的鄰居, 也是他告訴我們, 這教堂牆上的雕塑都是複製品, 怕風吹雨打、氣候嚴酷損壞了這些國家瑰寶, 而原件都儲存在當年德國人造的軍事掩體裏。
         現在這個軍事掩體部分所有權屬於我們鄰居的太太, 所以我們得以參觀內部。
         這個軍事掩體其實是一個室內船塢, 體積相當宏大。戰爭結束後, 挪威人曾幾次想炸掉掩體, 但掩體異常結實, 巍然不動。最近的一次隻炸掉室內屋頂的很小一塊內牆, 負責人指給我們看那一塊牆, 才就2、3平米左右。
        這位負責人告訴我們, 當年德國人建這掩體時, 沙子都一粒一粒洗了好幾遍, 所以決不可能有異質, 是炸不毀的。現在挪威人也放棄了, 用來作為儲存庫, 珍藏他們的寶物。
        我老公感歎到, 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 他第一時間去了災區, 倒塌的房屋、廢墟殘牆上他拾起一塊牆, 手一捏沙子嘩嘩地流, 竟然還有貝殼。
        而我則在想, 當年汶川地震時, 若是少了些豆腐渣工程, 又有多少人能逃過一劫呢。
        這些都是我二年前在特隆赫姆的經曆, 其間又去過一次, 隻是沒有初此的印象深刻。這次舊地重遊, 想起二年前, 晚飯後便沿著岸邊, 信步去了教堂一遭。
        教堂默默地矗立著, 快近千年的日起日暮, 數不盡的風流人物, 在上帝麵前, 唯有仰頭感概, 低頭祈禱。
       願和平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