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鬥癌王(十一)
文章來源: 楓散仙2021-03-12 22:28:34

在加鬥癌王(十一)

 

(十一)化療 —— 終於開始了

 

2019.7.23  8.05

 

723日,術後整整兩個月,按預定計劃我開始了第一次化療。

 

我去的BCCA有三層:大門進去是主層,主要做化療;下一層相當於地下室,做放療;樓上是其他雜項辦公室,比如檔案管理等。主層靠近大門是一個大廳,接待員(registrar)負責各種入門問題和患者登記,旁邊有很多座椅供患者等待時用;有AE診區:A區是護士處理區,裏麵有等候廳和若幹個診室;BE區都是若幹醫生診室。還有就是化療區,必須有護士陪同方才允許進入。化療區邊上就是藥房。

早上我按預約來到A診區,一個叫Caitlin的護士接待了我。後來熟悉了,知道她以前是做園丁的,後改行學的護士。她給我做了orientation(算是化療入門指導吧),是用PPT形式的打印冊,翻一頁講一頁,非常快,也明晰易懂。然後帶著我來到化療區,開始化療。

化療區巨大。裏麵約有十個quad,就是由四個化療躺椅組成的小區域,旁邊還有護士工作站。除了quad,還有幾間病房,為特殊患者準備的。化療區裏光衛生間就有好多個。

把我安排到了5quad內的一個靠牆角的躺椅上,交待給了另一個護士,Caitlin就離開了。後來我有多次換PICC dressing都是她做的。

第一次化療,有點稀裏糊塗的,雖然有一些理論上的了解,真正把化療藥物注射到身體裏是什麽樣的體驗,還是沒有任何概念。和手術一樣,我還是既來則安之吧。

不一會有護士從藥房裏取來了幾大塑料包液體藥。它們是:Fluorouracil, Irinotecan, Infusional fluorouracil, Oxaliplatin。我也分不清哪個是哪個,就用ABCD代替吧。因為接下來的程序要每兩周重複一次,我就列一下。

首先,對每一包藥,在注入以前,護士都要“驗明正身”,次序是這樣的:

  • 責任護士詢問我姓名生日,她再確認藥包上的標簽是否相符。
  • 責任護士再找另一個護士,讓後者做上一條同樣的事兒,double check,並讓她簽字。

化療程序:

  • 驗明正身,開始給我掛滴流A,通過PICC注入。時間約兩個小時。
  • 再次驗明正身,護士用一個巨大針管通過PICC直接推入B
  • 在大胳膊上肌肉注射一種抗過敏藥,否則在C階段就會鼻涕眼淚的。
  • 再次驗明正身,開始給我掛滴流C,通過PICC注入。時間約一個半多小時。
  • 再次驗明正身,開始給我掛滴流D,通過PICC注入。

全程大約四個小時。這最後的D不是通過吊在滴流架子上來實現的,而是用一個特殊的氣球瓶子作為泵打入PICC的。我要把這個氣球瓶子背回家,48小時之後這個瓶子就基本空了,需要回到化療A區的護士站把瓶子卸下來。

這是瓶子滿載時的樣子。中間那個膠皮氣球收縮就會把藥液勻速地壓出來。最後氣球就縮成一小條,像其他的空氣球一樣。這是個一次性的設備。護士給我一個小布兜子,正好裝這個瓶子,並可以背在身上。

大家可以看到,這裏的工作要求是非常嚴謹的,就怕萬一出一點差錯。從前麵的血檢,醫生下藥,到護士確認,一點錯都不能出。還有,化療間裏護士穿的是防護服,有的甚至用雙層手套。這都是因為這些藥物是劇毒的!

這裏的護士服務態度真是太貼心了。開始時先是按常規詢問我的各種身體狀況,然後問我還有什麽身體上問題?我正好手背上長了幾個小疙瘩,挺癢癢的,就問她說不知這算不算問題。她看了馬上去找來一管氫化可的鬆給我,抹上一天就見效。她們總體上都是這樣,估計這裏的病人特殊,所以服務態度也是至關重要吧。

中午,大概在掛滴流C時,我開始了領導給我準備的午飯。我奇怪的是其他病人好像都不吃午飯似的。我有酸奶、豆沙麵包、醬牛腱子等,吃得有點不好意思。

有一個推飲料車的女士誌願者,經常在裏裏外外走動,詢問每一個人,要不要水、茶、咖啡、飲料,很是暖心。

下午兩點來鍾,有一位誌願者女士牽著一隻大黃狗,比金毛還大,非常溫順,來做“dog assisted therapy”。她手裏還拎著一瓶消毒液。大狗走過來,和每個人都對一對眼神,對上了就靠近,把頭伸過去,但並不碰患者。這時患者可以伸手去撫摸狗的頭、脖子,狗也會柔順地迎合著,甚是可愛。當患者停手了,大黃狗就會後退並瞄向下一位,而那位女士就會給剛才摸狗的人噴消毒液清洗手。估計大狗天天來,對這裏相當熟了。

沒有圖中靠得這麽近啦,狗也比圖中的大很多,而且是長毛。當時問了狗的breed,不是熟知的類型,可是現在把名字給忘了。

差不多到了下午三點左右,我的滴流全部結束。我注意到好像我的化療時間比其他患者的時間要長一些,而且,他們多數是在前胸上有個接口,不像我的PICC在胳膊上。

我給領導發了個信息,申請回家馬上能吃到一晚帶蔥花的熱呼呼的肉混沌,然後就開車回家了。頭一天沒有感覺到這些“毒品”對我有產生多大傷害。

從這以後,我每兩星期的去BCCA的周期是這樣的:

  • 第一個星期一,血檢
  • 第一個星期二,換PICC dressing,掛四小時的化療滴流,再帶一瓶回家
  • 第一個星期四,卸化療瓶子
  • 第二個星期二,換PICC dressing

除了上麵的時間要去BCCA,我在化療的頭三天(星期二至星期四)還要吃不少的藥,好像主要是防止惡心,抵抗化療藥物的副作用。

【注一】那三天的藥挺貴的,如果沒有醫保每次需要約$200加元。

我好幾次忘了吃藥,結果剩下了這個。

【注二】BCCA要求血檢在醫院做。原因是速度快,周一血檢周二早上必須有結果。但事實上,Lifelabs也慢不了多少,後來我去過幾次Lifelabs做血檢,也沒有誤事兒。

卸化療瓶子很簡單,但換PICC dressingtrick。一是那個PICC的鎖扣太緊又小,很不容易擰開,每次都會看到護士在跟它較勁長得瘦弱的護士還真打不開,有時需要求人幫忙。二是PICC插入身體中的位置不能變,這也是護士不敢太過用蠻力擰的原因,以免拔出PICC線,那就是大事了。每次都要在封裝前量一下PICC的外部長度,以確認沒有拔動。三是過敏,這是我個人的問題。

那個PICC上的密封塑料貼一蓋就是一星期,然後清理一下接著蓋上,我的皮膚在第二次之後就不幹了,長了許多小泡,皮膚紅紅的發癢。為了減少過敏,從第二次之後,換PICCdressing我都要提醒護士我過敏,其實她們已經記錄在案了。她們的方法是用無酒精清洗劑和防過敏貼來解決。結果確實好不少,但已經過敏的胳膊,總還是經常長水泡,癢的抓心撓肝的。直到賽程過半,我才發現,最關鍵的問題是在清洗之後,必須要等完全清洗劑幹透再貼上塑料貼,問題就解決了。隻是護士們都很忙,預約的患者一個跟著一個,非酒精清洗劑想晾幹需要很長時間,又不允許加風吹幹,用嘴吹也不行,怕有細菌進入。所以後半程我每次都耽誤不少時間,但從沒有護士抱怨。

第一個周期下來,沒有發現太大的問題,我甚至懷疑我是不是打的假藥。沒有期待中的掉頭發,睡眠也不錯,胃略有不舒服,但胃口還挺好。最符合orientation中描述的情形是在化療時頭幾天末梢神經(手指腳趾鼻頭)對冷水敏感、怕冷;惡心並不太嚴重;準備的腹瀉藥也基本沒有用上。沒想到的是從第一個周四開始,肚子裏的不舒服轉換成了氨氣,我把家裏搞得臭氣熏天,直到第二個周一,才逐漸緩和。

下個星期二我去換PICCdressing,出來時護士和我說,enjoy the good week。在醫護人員的眼裏,以兩星期為周期的化療患者是遭一星期的罪,然後休息一星期。這就是這種化療的設計,讓身體有一個恢複時間。

一個沒有料到的事是Dr. Fibich要走了——他要去溫哥華島上去了,在BCCA的最後一天是731日。化療的頭兩次每次化療之後都要和大夫會麵,評估一下效果。Dr. Fibich把我約在731日下午,他走前的最後一刻。

那天我和Dr. Fibich說了我的情況,他建議我繼續做GIFIRINOX,說我應該能挺住。我問他走後我怎麽辦,他說BCCA會安排新的醫生來關照我的,放心。

前同事來看我,請我出去吃飯,結果我比他吃的還多還猛。要不是我吃完飯要外加Creon,應該看不出我是剛做完Whipple兩三個月,並開始化療的病人。

 

就這樣,我的化療順利地開始了。我還稀裏糊塗地以為化療也就是這樣容易過關呢……

 

(待續......

 

歡迎癌患及家屬入微信群取暖: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78200&date=202103&postId=8697